教科书中的朕 - 分卷阅读114

,没有人注意到了邱氏眼中的恐惧。
她将自己最好的朋友董杏枝从差事繁重的绣房设法调到了自己的身边来,起初她不敢向董杏枝透露什么,独自忍受着那份惶恐不安。可她心里藏着事情,怎么瞒得过最亲密的挚友?
然而这样的事情多一个人知道了,也不过是多一个人忧惧而已。她们都只是活在皇宫之中的普通人罢了。
她肚子里并没有新的生命孕育,因此她以为杜皇后会安排她“小产”。
“小产”之后她会被怎么样呢?如果杜皇后担心她泄密,应当会安排她顺势因“小产”而死吧。
宫里人人都羡慕她,说她有福分,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每天都有可能是人生中的最后一天。死亡已经很可怕了,更可怕的是等待死亡降临的日日夜夜。
又过了几个月后,边关传来消息,皇帝驾崩。
国丧期间,不断有人悄悄登门向她道喜,说皇后与大臣们约定好了,她和赵贤妃谁能生下皇子,那个孩子就会成为新的皇帝,那孩子的生母毫无疑问会是太后。
她按着自己塞着棉花的肚子,笑容僵硬难看。那段时间她几乎不能安然入睡,睡着之后又被噩梦惊醒,之后整夜的哭。
她怕死。
她是个平庸的人,这条命在上位者眼中恐怕和蝼蚁也没哟什么区别,然而尽管卑贱,她也还是想要活下去。她舍不得这条命,舍不得每天都会看到的太阳,舍不得园子里新栽的花草,舍不得世上的亲朋好友。阳光是暖的、花是香的、好友的怀抱是温软的,死去之后,只有冰冷的棺木和阴暗潮湿的墓穴。
作为宫女老死深宫的未来,对于她来说,竟是此生都求不得的美梦。她和董杏枝拥抱在一起抽泣,哭到眼睛干了都想不出办法来。
杜皇后又一次召见了邱氏。
仲秋的风冰凉,吹在身上好像是要将每一寸骨头都冻住。她在走近坤宁宫之前,抬头看了眼万里晴空,奇怪的是,那天云流和穹隆都是黯淡的色彩,像是一卷经年的旧画。
杜皇后还是和过去那样端庄华美,即便一身素服不施粉黛,都透着国母的风仪,当初她用平淡的口吻赏赐邱氏一些她不稀罕的小玩意,后来她用平淡的口吻让邱氏喝避子汤,再后来她又用同样的语气让她欺君。
现在,杜皇后和过去一样,仿若闲谈一般对邱氏说:“你为我去杀一个人。”
邱氏低头答应。
她已经不指望自己能够活下去了,可她在千里之外的故乡还有父母和手足,秋天到了,家里的田地今年应该会要好收成,小妹妹大概已经到了许亲的年纪,不知道会不会嫁给邻家的少年,弟弟前些年进了学堂,万望他日后能考个举人光宗耀祖。
邱氏从宫里离开的时候不曾去见自己好友最后一面。董杏枝坐在房中心不在焉的刺绣,无意间听见了轿夫起轿的吆喝声,不知怎的心中一惊,推开门闯了出去,但只看见软轿远去的背影。
这一刻董杏枝心中突然涌起一股预感——也许她此生都无法再见到邱氏了。
她不管不顾的追了出去,可无论她怎么跑,那座轿子都远远的在她前方无法靠近,渐渐的、渐渐的,它消失在了她的视线之中。
董杏枝跌倒在地嚎啕大哭,路过的人没有一个理会这个普通的宫女,国丧期间,人人都惶惶不安。
就在这时,她见到了当时还是宁康公主的嘉禾。那个女孩让董杏枝仿佛看到了救命的稻草,她朝着她冲了过去。
对于她这样的人来说,公主是了不得的大人物。也许只要公主的一句话,就能改变一个人命运。
十三岁的嘉禾并没有让董杏枝失望,那个还未长成的孩子,心底还保留着一份柔软。在听见嘉禾松口的那一刻,董杏枝几乎就要昏过去,就好像是一个筋疲力竭的旅人终于见到了落脚之地。
可所谓的希望,也不过是在她心中短暂的存在了那么一会而已。
他们终究还是来迟了,邱氏死了,刺客在追杀赵贤妃的过程中顺便给了她一刀。知道太多秘密的人被灭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白鹭观化成了废墟,废墟之中的焦骨,不知哪一具才是邱氏。
亦或者,他们都是邱氏。
原本董杏枝也是要死的,邱氏知道的东西她都知道,她甚至还胆大包天的试图去为邱氏向皇后的女儿求一条生路。
但董杏枝平安活到了现在。因为嘉禾将她留在了自己的身边。
“你胆子很大,这在宫中也许不是什么好事,但我喜欢用胆大的人。”嘉禾这样说道:“而且你既然可以为了自己的朋友豁出性命,足以说明你是个讲情义的人。这很好,我反倒不爱那些过分聪明的奴仆。”
那时候嘉禾还没有习惯自称为“朕”,才登基的小女帝孤零零的坐在金座上,眼神迷茫。
从那时候开始,董杏枝便发誓效忠嘉禾。
如今三年的时间已经过去,她和嘉禾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有些东西却还是和从前一样。
“六宫该

教科书中的朕 - 分卷阅读114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教科书中的朕完整版章节

正文卷

教科书中的朕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