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中的朕 - 分卷阅读172

告诉杜银钗,“几乎就在军报送来宫中的时候,长公主也递来了消息,说陛下……被人劫掠了。”
荣靖不知道嘉禾的想法,她只知道深更半夜她的妹妹忽然就不见了,天子的玉辂忽然驶出,以黄三审为首的一队锦衣卫簇拥着那辆车莫名其妙的往西狂奔而去,招呼也不打一声。
这看起来就像是黄三审挟持了皇帝。
“长公主已经去追陛下……”
“叫她不必追了。”杜银钗冷冷的打断梁覃的话,“她曾经在北方与蛮人苦战三年,哀家现在给她一个重新面对宿敌的机会。皇帝去永平,带着的军队有足足三万,这三万人马归她调遣,她现在即刻领兵迎击胡虏!”女子的声音冷厉,响在慈宁宫的金殿上,铮然如刀剑相击的清鸣,“至于皇帝……太.祖的女儿,焉能不上战场?她的父亲出身苍茫,奋战数十年方得天下,唯有沾满了鲜血的军功,才能让世人俯首!”


第102章 、
太后的懿旨在深夜从宫中发出,直接越过了内阁。
三年前杜银钗在扶持自己的女儿登上皇位之后,故意放弃了垂帘听政之权,一心研修佛法,三年之后她再度从慈宁宫中走出,人们这才惊觉,曾经立下开国之功的国母,就算吃了三年的素,依旧是一只可怕的母狮子。
军中杜银钗的影响力胜过内阁每一个看似手握通天之权的阁老。他们在反应过来之后召开了堂会商议,可议来议去也不得不承认,这一回合他们输了。
已经嫁人,按理来说应在深宅大院相夫教子的荣靖长公主在母亲的命令下披甲上阵,领兵挂帅,统领四方大军。没有人比她更有资格冲锋在最前线,夏国能拿出手的将领此刻不是在郑牧麾下被胡人主力纠缠在山海关一线,就是跟随在李世安身边,远在千里之外的漠北无力回援,只有曾经在战场上确确实实立下过人功绩的荣靖距宣府、大同最近。
接着又有臣子上书,恳请御驾回銮。朝臣们还没弄明白,为什么原本要前往永平行宫养病的皇帝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在了边镇宣府。但千金之子不坐垂堂的道理任谁都懂,皇帝万一有个好歹,江山社稷必乱无疑。
身为女皇生母的杜银钗却驳回了这项看似合理的请求,她宣称首先意识到胡人将南下袭击大同的就是皇帝,皇帝主动前往宣府,是为了效仿太.祖之功绩,前线激励军心。
大同与北京相距并不远,宣府甚至紧邻着京师,可边关的气候与帝都迥然不同,耳边呼啸而过的风带着肃冷的凉,像是刀刃一般。
宣府从前朝开始就是军镇,这里的城墙竟比紫禁城还要更高也更厚实,城内的建筑并不华美,透着冷硬肃杀的气息。以嘉禾自小锦衣玉食的过往标准来评断,在宣府生活无疑让她感到十分的不适。但她努力压制住了这种不适,甚至对身边的侍从都没有半句抱怨。
来到宣府之后恰巧迎来了一场降温。北方的风先于塞外的蛮夷南下,气势汹汹的席卷天地。这几天嘉禾每日都会出门巡视军防,很快脸上就被风刮开了细小的口子。她并不觉得与多疼,可若是坐在温暖的室内低头处理军情的时候,不经意又会感觉到面颊又热又辣。
跟随她一起来到宣府的董杏枝最是心细,很快为她找来了膏药。嘉禾抚摸着冰凉的药瓶,却是想起了自己的父母。
先帝的每一寸疆土都靠自己打下,因此他浑身上下都是陈年旧伤。后来即便是做了皇帝,那么多的名医圣手也未能减轻他每逢阴雨天就骨骼酸痛的症状。杜银钗五官秀美,可是若卸去她平日里脸上厚厚的脂粉,会发现她的肌肤粗糙不堪。
嘉禾想了想,将药瓶收进来抽屉,并没有用。
她已经听说了,在她离开之后京城所发生的事情。自己的亲生母亲坐镇北京,嘉禾暂时还能够放心。她有些理解古往今来为什么那么多的帝王会任人唯亲,因为血缘真的是这世上相对靠得住的东西。
杜银钗的懿旨也送到了宣府,是嘉禾意料之中的结果,任命长公主荣靖总领兵权。
赵游舟在得知这道圣旨后过来劝嘉禾,说将兵权委于长公主之手,恐怕会招来祸患。
嘉禾摇头,说:“不让阿姊领兵,难道让朕自己上阵杀敌么?朕是忌惮阿姊,但朕还不至于因为这份忌惮而昏了头脑。”
她踱步至窗边,灰云之下,一支全副武装的骑兵铿锵行过。
“朕希望阿姊能够大获全胜。和天下苍生以及社稷安宁比起来,皇位的分量实在是太轻了。朕记得先帝在的时候,曾北伐关外,当时明明有机会让胡虏一蹶不振,可勋贵们害怕兔死狗烹的结局,竟纷纷养寇自重——如果当初他们戮力一心,长业二十年又何必先帝再次披甲出征?更不至于有今日之祸。人有七情六欲,怀揣私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纵容私心害人害己。”
赵游舟朝着女皇纤瘦的背影一拱手,“臣明白。”
“不过朕也不是什么圣人,朕当然也会害怕。”嘉禾转过脸来,“长公主与朕的关系,就好比是河堤与黄河。天降暴雨,河水上涨,迟早会没

教科书中的朕 - 分卷阅读17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教科书中的朕完整版章节

正文卷

教科书中的朕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