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中的朕 - 分卷阅读296

接扑了过去。其实倒也没想过要挡枪,这种舍己为人的事情听来感人,可最好还是不要发生在自己身上。他纯粹只是想要带着嘉禾一起扑倒躲开那一枪,被打中是因为他反应终究还是慢了,假如眼下在车内的是个究竟磨炼的武人,一定不会像他此刻这样狼狈。
董杏枝赶忙从车内找出早已备好的伤药来给苏徽止血,而嘉禾推开了苏徽,不知从哪里摸出了一把滑.膛.枪。
最新制式的火.器,射程、威力以及操作的便利性都远胜于当下军中所用的绝大部分枪.械。身为夏朝君主的嘉禾很早之前就有了贴身携带各种兵器的习惯,这支从西洋人手中购得的火.枪是她近来的新宠。她带着枪.支一同上车,同时早就计划好了应对伏兵的计策。
是的,她其实早就料到了回有兵马在半路伏击,也做好了完全的准备。
精准的将杀来的叛军一枪击毙之后,嘉禾对着天空鸣枪三声,以此为号令,黑夜之下的战场中,枪响此起彼伏,宣府军阵型变化,转守为攻。
传言说被北戎人俘虏,又传言说被妹妹害死了的荣靖长公主,不久前艰难的翻越过草原的一片沼泽地,眼下已经靠近了北戎的王帐。
不久前在旺吉河一带,她的的确确被北戎人包围过,但她很快就从包围圈中逃了出去,那群北戎人根本就没能抓住她,反而让她找到了王帐的行踪。
夏国的斥候没能发现长公主及其兵马,正是因为他们踏上了往北冒险的道路。


第173章 、三十一
端和五年五月,荣靖长公主周嘉音率军出现至杭爱山南,与北戎王庭相战。跟随荣靖的士卒数目远远不及北戎王庭,然仓促之下,王庭不及防守,损失惨重。
待北戎人缓过气来,意图重振旗鼓之时,郑牧所率大军从东面山海关杀至,与荣靖回师,双方一南一北夹击北戎王庭,迫使其仓皇北逃。
此战斩敌无数,虏北戎王族百人,后世史称“杭爱大捷”。
荣靖在杭爱山下与北戎王庭苦战之时,嘉禾来到了大同城。
千里之外的大同城内,无人知道荣靖身在何方,是生是死,在野心家刻意的煽动之下,大同城内谣言四起,军队躁动不安,随时都有哗变的可能。
而就在这时,城门被撞开,女皇带着宣府的精兵杀入了大同城中,在到达这里的第一时间,便是收缴了将帅的虎符,命宣府军驻扎城内各要地,掌控住了这座军镇。
在来到宣府的路上,嘉禾遭遇了一场规模并不算大的伏击战,早有准备的宣府军轻松摆平了对方后,发现那群胆敢伏击女皇的人,竟然是大同守军中的一支。这支队伍原是荣靖专门挑出,巡视大同周边,以随时应对胡人掳掠的“游骑兵”。他们败在宣府军手下之后,解释说并非是要谋害皇帝造反作乱,而是得到了消息,听说有一批胡人设法得到了夏人的甲胄和旌旗,想要装扮成夏人军队的模样夜袭大同,他们埋伏在半道中间是为了伏击胡虏,只是因为夜晚光线昏暗,所以一时之间没能认出他们打错了人。
袭伤友军本就是大罪了,可何况他们袭击的还是皇帝亲自带领的军队。在得知自己酿成了谋反之罪后,统领这支游骑兵的将领匆忙拔剑自杀,麾下的几个校尉原本也想跟随,被锦衣卫拦了下来。
至于他们所说的那些是真是假,嘉禾暂时不想理会。她来到大同城后火速控制住了这座军镇,接着第一时间是检查城内粮草、兵器的储备,第二是要来了大同的城防图和兵力分布图。
大同城内之前叫嚣着要为长公主复仇的声音因女皇的到来而转瞬平息了下去。火.器、粮草都落入嘉禾手中,大同五品以上的武官又在仓促间被夺去了虎符,军队四散在不同的区域,还未来得及整合便被宣府军控制,就算有人这时候还想着要造反作乱,也是有心无力。
但这里毕竟是大同,是荣靖苦心经营了两年的地方。同为军镇,这座城池的构造、规模都与宣府相似,然而毕竟一砖一瓦都是不同的,嘉禾坐在过去荣靖处理军务的“崇英堂”,脊背始终是紧绷着的,即便屋外锦衣卫守了一重又一重,她却依然不敢放松片刻,好像角落里随时会有刀剑杀出似的。
直到赵游舟走进殿内,告诉她大同城内暂时没有异动,她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长公主被陛下所害的消息,在大同城传得尤为广。想来应是有人在刻意煽动。陛下来大同之前,大同军心浮动,一方面是担忧长公主死后,他们不知何去何从,另一方面则是在部分将帅的引导之下,有了为长公主‘复仇’的念头。好在陛下来的及时。”
嘉禾撑着额角,心中恼怒,面上却是笑了出来,“便是长姊死了,也轮不到他们为长姊报仇。一群没个主心骨,听风便是雨的愚夫,被长姊指挥着打了两年的仗,便以为自己是长姊的私兵了?受了长姊的恩惠,就将长姊当成是他们的父母了?可笑。”
“这是有人存心煽动的结果,大多数士卒并不想要造反,因‘长公主之死’心中不安的多为武官,他们受长公主提携之恩,自

教科书中的朕 - 分卷阅读296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教科书中的朕完整版章节

正文卷

教科书中的朕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