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中的朕 - 分卷阅读315

br />嘉禾强压住心中情绪,平静开口:“宣。”
不多时大门打开,一个身形矮小佝偻的老人走了进来,隔着重重纱幕朝着嘉禾行礼,姿态恭敬。
“梁公公快请起。”原本已经入睡,身上只着寝衣的嘉禾不便直接面见梁覃,只在帷幕后如此说道。董杏枝则以尚宫之身亲自从帘后走出,为梁覃搬了把椅子。
这位历经两朝的太后心腹却一脸诚惶诚恐,说什么也不肯落座,对嘉禾说:“我等家奴,蒙陛下之恩能够站着就以然感激不尽,怎敢坐下,忘了自己的本分?”
嘉禾不知道这个老太监葫芦里买的究竟是什么药,她实在是已经乏了,也懒得再与他绕什么弯子,直接问:“不知公公来朕这里是要做什么?难道也是听说了太后病重的消息,心中关切想来一探究竟?亦或者是劝说朕回京看望太后?”
梁覃躬身答道:“老奴已然听说了太后病重的消息,心中十分惦念,但料想太后洪福齐天,必能平安。陛下向来仁孝,必定会返回京师侍奉太后汤药,老奴也无需多嘴多舌。”
他说到这里的时候,帘后的嘉禾无声的冷笑了一声。
却听他又道:“陛下若是要回京,还请带上老奴一起。”
嘉禾并不意外这个恳求,梁覃原本是杜银钗派来监视她的,她若是都不在大同了,梁覃留在这里也没什么意思。
正想说些什么,却见梁覃再度跪下,郑重的朝着她拜了下去。
嘉禾几乎就要从床上站起,“公公这是在做什么,如有什么大事,直说无妨。”
“老奴侍奉过先帝,效忠过太后,曾看着陛下长大,心里不由自主的便亲近陛下。这里壮着胆子想与陛下说几句贴己的话,还望陛下不要怪罪。”苍老的声音自帐外幽幽传来,“老奴知道雏鸟有振羽之日,陛下也自当有真正君临天下那一日。老奴虽已是朽迈之躯,但仍愿为陛下肝脑涂地,万望陛下能够一展宏图,名留青史。”
这是投诚效忠的意思。嘉禾吃了一惊,暂时没有回答。
便听梁覃继续道:“老奴之前为太后做事,或许与陛下有些生分了,可做宦官的,都是陛下的家奴,又怎会不忠于陛下?老奴拳拳之心,还望陛下能够知晓。这里有一句话老奴需说与陛下听——这京城,陛下非得回去不可。一来是百善孝为先,庶民尚知侍奉父母,何况天子?二来是陛下终归是陛下,紫禁城才是陛下真正归所。陛下这些年在宣府做了什么,老奴知道,太后其实也知道。然而陛下纵容是在军镇过得恣意自由,也不可能真的将都城迁到这样的地方。陛下终归是要回到京师的,不回则不利于朝纲,不利于社稷。”
帘后嘉禾沉默须臾,再次开口时音色沉稳:“公公为朕操心良多,朕领情了。”
梁覃不知道有没有说服嘉禾,索性心一横,又道:“老奴方才既然已经向陛下承诺,愿为陛下驱使。回到京中之后,这句诺言也依然作数。陛下有什么不便的事情,大可交给老奴去做。”
作为在杜银钗跟前服侍了数十年的老人,梁覃最是明白那个女人的心思。也许在嘉禾看来,自己的母亲心中只有权势,可梁覃看得清楚,太后爱权不假,可太后却也不是为了权势不顾子女的狠毒妇人。这天下终究是要交还给嘉禾的,梁覃是聪明人,所以再三思量之后,果断的投靠嘉禾。
说是投靠也不大准确,因为皇太后与皇帝,从来就不是处于对立的两方。梁覃的私心是为自己谋富贵,可谋富贵的同时,他却也希望能够斡旋于这对母女之间,为她们居中调解。


第184章 、四十二
梁覃半夜面见君王,那一番话究竟是肺腑之言还是胡说八道,待日后验明。
嘉禾并没有当即给梁覃什么答复,只让这名老人先下去休息,之后她坐在床上沉思,久无睡意。董杏枝过来问她明日行程如何安排,她如梦初醒一般回过神来,轻轻说:“明日……自当是在归京的途中。”
“陛下已经下定决心了?”
“朕是不情愿回去,可梁公公说的那些倒也有几分道理。杏枝你去安排吧。反正大同这边的战局已经不需要朕来操心了,长姊大破北戎王庭,短时间内朕不信还有胡人敢于南下扰边。”
“是。”董杏枝低头应道。
屋内的灯烛不知何时已经到了即将燃尽的时候,火焰闪动了几下之后变得微弱,嘉禾在朦胧昏暗的光线中眯起双眼,似睡非睡。董杏枝原想上前更换一支新的蜡烛,但见嘉禾仿佛昏昏欲睡的模样,打消了这个念头,无声无息的退出了大殿。
才一打开门,董杏枝便险些与一位步履匆忙的宫女撞个满怀,董杏枝将那宫女拉到一边低声喝问:“你是不曾学过规矩么?这样鲁莽无礼,冲撞了我还好,若是冲撞了别的什么大人物,你有几条命送?”
宫女委屈得眼眶发红,不自觉的拔高了声调辩解,“非是婢子不识礼节,只是情况紧急,婢子怕晚一些就要出人命了!陛下走后,锦衣卫的康大人好像突发疾病,看起来、看起来着实吓人

教科书中的朕 - 分卷阅读315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教科书中的朕完整版章节

正文卷

教科书中的朕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