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中的朕 - 分卷阅读73

些是性格坚韧,说得难听一点则是偏执。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他们搞政治的,从秦皇汉武到近现代的诸多政治家,谁不是认定了目标就不择手段呢?没有足够坚定的意志,是不可能领导民众的。
苏潆不再联络他,却一直在施压给研发组,让他们尽早实现技术突破能够将苏徽强制带回二十三世纪,另一方面逼迫苏徽的导师以及同学轮番劝说,希望苏徽能够改变主意。
苏徽已经回绝了好几个联系上他的师长,但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回到二十三世纪是迟早的事情,他毕竟不属于这里,总不可能在夏朝终老。现在只看他能为自己争取到多少时间,在长业末年的大变革之中,每一天的见闻都是十分宝贵的。
当然,停留在这个时空的每一天也都是危险的。
苏徽可以理解母亲要求他回到二十三世纪的原因,他好歹是她耗费了许多心血培养出来的儿子,如果就这样轻易的折在了几百年前的时代,对于苏潆来说是不小的损失。
曾经的苏潆一心想要苏徽从政,在二十三世纪虽然家族已经差不多消亡,但在一个国家的上层,政客之间依然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苏潆想要儿子进入政坛成为她的助臂是在正常不过的。
后来苏徽走上了研究历史的道路,苏潆反对无效只好转而提要求希望苏徽能够成为文化界的名流,她一生的履历光鲜无比,不允许拥有她一半基因的儿子黯淡无辉。
不过名流和真正的历史研究者是有区别的,苏潆为儿子重新规划的道路是希望苏徽能够在二十一岁成为最年轻的史学博士,在二十五之前进入世界顶尖学府,三十五之前拿到国际奖项,五十岁之前成为成为国家终生荣誉学者……至于苏徽要怎么做研究,她不管。反正就算苏徽在学术上是个草包,她也能想办法将儿子捧到高处,再利用儿子的名声为自己牟利。
而苏徽想的却没有那么多,他只是希望能够把手里的论文写完。他的愿望就这么点,为了实现愿望,付出什么代价都可以。
从某个程度上来说,他和苏潆不愧是母子。
因为过于专注,所以当他听见窗外传来的惨叫声时,手中的笔狠狠的滑了一下,在纸上留下了一大块墨渍。
出事了。
他快步走到窗边,听见了顺着风而来的奔跑声、铁甲铿锵声、人濒死之前的哀嚎和刀剑出鞘时的清鸣。
他推开门,走了出去。
眼前所发生的事情是史书之上不曾记载的——白鹭观变成了一片血海。
训练有素的锦衣卫闯进了白鹭观,无论是宫人、大夫还是住在观中的女冠,都一个接一个的倒在了他们的刀下。
得益于自己在感情方面的缺失,到了这个时候,苏徽居然也并不感到恐惧,他既没有腿软也没有慌忙逃命,他在小心躲避锦衣卫的同时,脑子里想的是——到了二十三世纪,白鹭观其实也还存在,只不过翻修了不知多少次,一砖一瓦都与当年不同,唯有观中一块石碑算是古老,石碑立于夏朝灭亡之后,碑上叙述了道观的兴建和所经风雨。其中提到在惠敏帝端和年间,道观被重新建起。
包括苏徽在内的许多夏史研究者都对这句话很是在意。
既然石碑上说,白鹭观在端和年间被重新建起,这意味着白鹭观之前被毁过一次?
有学者翻遍了端和之前的京城天灾人祸的记载,也没有找出白鹭观被毁灭的原因。
眼下身在长业二十年的苏徽抬头看着不远处冲天而起的黑烟,忽然明白了掩盖在历史尘埃之后的真相。
也难怪赵贤妃在史书上的记载那样潦草,甚至根本不曾提到她死前曾有孕在身这件事,因为知情的人不是死在了今日这场屠杀之中,就是在未来皇太后的威慑下缄口不言。
对了,赵贤妃她人呢?
苏徽待到夏朝的精密仪器不多,其中有一个微型摄像机,具备悬空漂浮能力和低阶智能系统。在这只微型摄像机的帮助下,苏徽躲开了锦衣卫,总算是找到了贤妃,她瘫倒在一片半人高的草丛之后,一动也不动,枯黄的草叶上染着大片的血。
苏徽赶过去将贤妃翻了个身,看到了她胸口被火铳击中的巨大伤口。
这样的伤在这个时代基本上是没救了,不过贤妃还活着,她微弱的喘着气,抓住了苏徽的衣袖,“救我……”
苏徽注意到这一带的路上都有血迹,看样子似乎是贤妃在重伤的情况下跌跌撞撞的继续走了一段路,再往前就是嘉禾居住的院子了,她在这样一个时候,终究还是将希望压在了嘉禾身上。
“救我——”濒死之人的视线已经涣散,她看着苏徽,也许是将苏徽当成了嘉禾,“公主,救救我。”
赵贤妃自认为这一生孤独无依,被母亲遗弃,与兄长分别,在家族之中从未感受过多少温情年纪轻轻又很快进入了皇宫角逐后位,在皇宫之中没有夫妻之情也不存在朋友之谊。
她始终都是一个人,仿佛被孤独的生活在在深林之中的小兽,必需时刻龇牙咧嘴保持着狰狞与凶狠,

教科书中的朕 - 分卷阅读73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教科书中的朕完整版章节

正文卷

教科书中的朕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