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京城来信472

  第二日正午, 靖川城的援兵赶到,随之而来的,还有靖川城主祝思明。

  浩浩荡荡的银色河流自东而来, 停驻在科尔沁的驻地边, 为首的正是祝思明。

  杭絮和容琤早就在此迎接, 军队一停便迎上去。

  “小絮儿,停在这里, 那哈萨可汗竟也同意?”

  “祝叔叔放心, 科尔沁与塔克也是敌人,哈萨可汗很乐意为我们提供场地。”

  “那就好。”

  祝思明甩开缰绳下马, 倚着马背揉了揉太阳穴。

  他带着三千大军, 日夜不停,只用了不到一日就从靖川城赶到科尔沁东,神色依然疲惫至极,但见到杭絮,依旧提起精神告知情况。

  他是个相貌文雅的人,赶了上百里的路后,气喘汗溢,说起话来仍不急不缓:“这里一共有三千兵力, 其中骑兵占一半, 剩下的各兵种的情况, 我都写在这上面了,你来看看。”

  他将令牌和写着详细信息的纸张递给杭絮。

  “祝叔叔, 你为何要亲自前来?”

  杭絮接过东西问道,她原以为是祝思明的副手前来。

  祝思明道:“延风城有难,我怎么坐视不理,靖川我已交由副手代管, 现在最主要的事,就是协助你,将延风从塔克族手中夺回来。”

  杭絮将令牌握紧了,心中涌起热流,“此战凶险,您原本不必趟这摊浑水……”

  与拉克申的这一战,赢了,不过夺回原本就属于大宁的延风城;但要是输了,代价却是两万延风城百姓。

  消息若是传回朝廷,不论是杭絮、容琤、还是前来相助的祝思明,都要受到重惩,更何况还有个容敛在里面搅浑水。

  祝思明笑道:“以往我们随将军作战,哪一场不是生死之战,命悬一线,你还是冲在最前面的一个。”

  “如今这情况,倒让我有些怀念那时了。”

  他的语气带了些感慨,接着望向杭絮,眼光犀利,“怎么才过了一两年,小絮儿就畏首畏尾起来了,这可不像你。”

  杭絮于是笑起来,“祝叔叔莫要乱说,我才不会畏首畏尾。”

  是她想多了,无论是祝思明还是任衡,都是曾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越艰难的战役只会让他们越士气奋发,区区惩罚贬职,连自己都不怕,他们怕什么?

  “对了。”祝思明向前走了两步,回头补充道:“风丘、黎墒两城已经回信,即刻派兵出发,但他们距延风稍远,大约还要一两日。”

  杭絮点头,“我派去延风城的探子刚刚回报,塔克族也在召集各地的人手,距离全面戒备,还需要一段时间。”

  据杭絮所知,塔克族总数不到四千,其中老弱妇孺极少——他们全都混在流民中,安顿在科尔沁,能上战场的战力超过三千,但根据容琤上次在延风城得知的信息,塔克族在城里的人手只有两千多人,这说明还有近一千塔克族游荡在延风城外。

  令人惊讶的是,在阿布都和□□长达半月的搜寻中,竟然从来没有发现这一千人的踪迹。

  她派人守在能够通向延风城的几条主路上,劫杀那些会合的塔克人,聚集在延风城的塔克人少一分,她的胜算就大一分。

  想必拉克申也是存着消耗对方兵力的心思,也未曾派人援助。

  祝思明嘱咐完要事后,就先行休息了,杭絮和容琤则仍留在原地,核算各兵种的数量。

  探子的消息持续不断传来,他们已经劫杀了十多批塔克人,近五百人,虽然对方全灭,但己方也损失颇多。

  盖因那些人全都是不要命的疯子,遇上敌人,根本不想着逃跑,抱着同归于尽的心思,临死也要拉一两个垫背的。

  这消息传来,更坐实了杭絮的判断。

  夜幕降临的时候,杭絮满身疲惫地回了帐篷。

  连饭也没来得及吃,就看见了桌上的一封信。

  她原本只是偶然扫过一眼,但信封上鲜红的印章让她视线骤然定格住。

  那是将军印,是杭文曜的信!

  她连外衣也没解,上前拿信,匆匆拆开,果然是杭文曜的字迹。

  但信上的内容就有些乏善可陈了。

  近来安好,可有何趣事,京中一切都好,保重身体………

  这显然不是杭文曜的行文风格,她扫一眼,便明白是怎么回事。

  她站在桌前想了想,返身从柜子里拿出一包药粉,又用铜盆接了一浅盆水,把药粉洒在水里,再将信纸浸入水中。

  被浸透后,纸上并没有出现什么变化,杭絮耐心地等着,直到纸上墨字被泡散,墨线逸散入水时,她动作起来,用手指将逸散入水的墨迹搅匀,这时候,纸上才显现出密密麻麻的浅蓝色字迹来。

  这是需要传递绝密信息时,杭文曜才会采取这种方法。

  在许久前,军中传递信息,用的还是流传许久的老办法——用笔蘸羊奶在纸上书写,待羊奶干后字迹消失,需用火炙烤方能显现。

  但这方法操作简单,容易被敌方学了去,用起来总有隐患。

  直到宋辛出现,杭文曜想起这小子爱捣鼓奇怪药物的性格,于是给他下了相关的任务。

  宋辛接到命令,异常激动,不眠不休了几个月,终于弄出了成品。

  写这样一封密信,需三种药粉互相配合,缺一不。

  第一种药粉洒在墨中,用此墨书写,与常物无异;第二种药粉用水和匀,以笔蘸此物书写,干后不见任何痕迹;第三种,就是杭絮方才洒在水中的药粉。

  只有三种药粉混合在一起,才能让纸上显现出字迹。

  这种密信无论是书写还是阅读都极为复杂,但同样,也极难被泄露出去。

  至少从杭文曜开始用宋辛的方法传递密信,到现在为止,从未出现过泄露的情况。

  待所有文字显现完,她才小心翼翼地将信纸捞起来,摊在桌上,用布斤将多余的水吸干净,认真读了起来。

  待读完信,信纸已变得半干不湿,杭絮的心又往下沉了沉。

  信中说的还是陛下昏迷不醒的事,但时间比刘喜那封晚了几日,因此事件有了新的进展。

  陛下依旧昏睡在床,没有半分要醒的迹象,太后暗中代政半月,原本一切妥当,未曾想有人将皇帝昏迷之事外泄,朝臣哗然,纷纷上奏,认为一介妇人干政,有违祖宗之道,请愿撤去太后代政之位,态度坚决。

  还有朝臣认为皇帝昏迷与通商有关,宁国与北方草原各族百年不和,血仇颇深,通商是违了祖宗意愿,这是先帝在天上惩罚,甚至还扯到了杭絮身上,同样是那些女子当职有违礼法的说法。

  幸而太后铁腕,震住了朝臣,但流言依旧在京内疯传,屡禁不止,这很难不让人怀疑是有人在背后散播流言。

  杭文曜也是这么猜测的,他在信的最后一页写道:我已查出些许线索,此事或与三皇子容敛有关,对方行踪隐秘,似有大事欲行……

  京城局势危急,阿絮,这半年内,你与阿景和容琤不可回京,好生留在科尔沁,待局势平稳,再返京不迟。

  看罢整封信,杭絮吐了一口气,下意识将信纸放在油灯上,正要烧掉,又想起来待会儿容琤回来或许还要看,便把信纸折好放回信封,压在一叠白纸下面。

  她仰靠在椅背上,一边思索,一边等待容琤,没过多久,两道脚步声靠近,一个沉稳、一个跳脱。

  帐帘被掀开,两个人影走进来,“咔哒”一声,一个食盒被放在桌上。

  “阿姐,阿且给我们留着菜呢,快快快,再不吃就冷了!”

  杭景一手提着食盒,一手缠着细布,走路还一瘸一拐,但这丝毫影响不了他的好动,他把又高又阔的食盒打开,将几碟菜拿了出来。

  云儿这两天生了病卧床,没法做饭,杭絮和杭景姐弟俩的厨艺都不好,容琤有天赋,但如今也不是现学的时候。

  他们吃不惯草原里口味,跟着手下吃了好几天大锅饭,杭絮才意识到还能求助容攸,三个人腆着脸蹭了好几天饭,幸而容攸半点不介意,还十分欢迎。

  离了食盒,饭菜热腾腾的香味逸散,勾得杭絮腹中又饥又痛,因着祝思明正午赶到,她连饭也没来得及吃就去迎接,直到晚上,大约是一整天水米未进。

  明明早几年,自己为了潜伏喝了三天露水,还能带人劫住敌人的粮车,现在竟是连一天都饿不了了。

  她一边唾弃自己由奢入俭难的行为,一边利索地端起碗筷。

  罢了,来信的事等吃完后再谈,可不能坏了大家的食欲。

  -

  食罢,杭絮起身把碗筷收拾了,终于将信拿了出来。

  那鲜红的印章一下勾住了杭景,他的视线随着信封左右移动,问道:“阿姐,是爹来信了吗?”

  他当然也对杭文曜的印章很敏感。

  “对。”杭絮把拆出来的信纸摊到桌面,上面不同寻常的浅淡字迹一下引起了两人的注意。

  “杭将军的信上,写了隐秘之事?”

  “对。”杭絮点头,抖了抖信纸,上面还是有点湿意,“我刚拿到它的时候,上面只有这两行话。”

  她把信纸放在容琤和杭景面前,让两人阅读,之后便坐下等着。

  大约一刻钟后,杭景率先叫起来,“阿姐,京城发生了这么大事,我们什么时候回去?”

  看来他显然没把杭文曜信末的嘱托放在心上。

  “跟你现在做的事相比,倒也不是很大。”

  杭景一愣,接着挠着脑袋笑起来,“阿姐,你是在夸我吗?”

  少年自请去劫杀塔克族援军,这一身凄惨的伤,便是在对敌中所受。

第249章 京城来信47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摄政王他又脸红了最新章节+番外章节

正文卷

摄政王他又脸红了最新章节+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