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154

  说到这儿,也不知是想到了什么,不由得摇了摇头。

  谢阁老倒不怎么担心,道:“他只是在小事上性子跳脱,大事上其实还是稳重的,想知道他怎么想的,叫过来问问不就行了?”

  谢夫人一想也是,他们做父母的在这边担心半天,倒不如直接把儿子叫过来问问。

  于是便差人去叫他过来。

  谢之缙来得很快,到书房之后,先同父亲母亲见礼。

  “父亲母亲安好,不知叫儿子过来,可是有什么事?”

  谢夫人看了看谢阁老,谢阁老收到示意,清咳了一声,一本正经地问他:“对于你的婚事,你可有什么想法?”

  谢之缙闻言就挑了挑眉,随即朝自家母亲看了过去。

  谢夫人顿时看懂了,不由得叹了口气,将卫国公府的事告诉他。

  “儿子不愿。”

  谢之缙一听可能要尚公主,顿时就开口拒绝了,虽说昭阳公主自己也见过几面,性子是比福柔要好些,但他却打心底不想尚公主,皇家的女婿可是好当的?

  儿子这个回答,并不出乎谢阁老与谢夫人所料。

  而他们后面要说的话,才是叫他过来谈这番话的重点。

  “既然你不愿意尚公主,那爹娘也不勉强你,只是你想过没有,若是皇后娘娘求了陛下赐婚,到时候你可就拒绝不了了?”

  做大周朝的驸马,并不影响朝堂上的位置,但看范应期,做了长公主驸马,如今的仕途亦在稳步前行,所以陛下还真不是没有可能下旨赐婚。

  谢之缙闻言便皱了眉。

  装病显然是不可取的,自己每日生龙活虎地去翰林院点卯,翰林院众人都有目共睹。

  那就剩……

  他愈想便愈发烦恼,难不成为了躲开尚公主这件事,自己还得在近期便定下亲事来吗?

  谢阁老夫妇看着自家儿子面色几度变幻,心中也颇有几分无奈。

  陛下是这天底下最尊贵的人,他们做臣子的,无论看着有多么位高权重,也都是陛下给的。

  如今世家的地位已经同以往朝代的不同了,科举之门大开,朝廷重用寒门学子,世家以往所依赖的学识垄断,也被瓦解,如今只剩个华而不实的空架子,除了底蕴深厚些,自然没了能与皇权掰腕子的能力。

  只不过谢氏一直以来,也没有那么大的野心,知道世家的瓦解乃是大势所趋,倒不如顺应潮流,配合皇帝施为,图个好名声,倒是给大周朝的皇帝们留下了好印象。

  君不见那些抱团起来抵抗的世家们,最后的结局,便是被军中铁蹄踏破了祖宅。

  谢之缙终究还是明事理,懂形势的,心中不知思量了多少,最后还是顿了顿,垂下眸子道:“儿子的婚事,理应父亲母亲决定。”

  只是心中多少有些不甘罢了。

  只是这不甘究竟是为了什么,他却不甚清楚。

  谢夫人何曾看见过自家性子洒脱的儿子流露出这样一番神色,心中不免难受起来,又道:“你自己的亲事,自然是要你自己满意才行,你若是有什么相看好的小娘子,母亲就上门为你提亲……”

  听闻此言,谢之缙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一个在葡萄架下巧笑嫣然,言笑晏晏的身影来。

  但顿了顿,还是没有开口。

  自家是为了躲开尚公主这件事,才要给自己说一门亲事,何苦将她牵扯进来。

  谢阁老见不得他们娘俩这个样子,便直截了当地开了口:“既然你没有看好的人,那为父就直说了。”

  “父亲请说。”

  谢之缙如今已经平静了下来,只不过自家父亲的下一句话,又让他登时抬起头来。

  “我跟你娘已经为你看好了人选,便是沈延益的妹妹,你若是也没什么意见,回头咱们家就托了人去替你说和。”

  谢之缙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下意识问了一遍:“延益的妹妹?”

  还没等到谢阁老看明白他是什么意思,谢之缙立马就恢复了精神,点了点头,才道:“不错。”

  谢阁老还当是他是相中了沈延益这个大舅兄,心道儿子到底还是懂事的。

  而另一边的谢夫人却不这么想,许是作为女子的直觉和对自家儿子的了解,她倒觉得没这么简单。

  不过他同意是最好不过的。

  既然儿子也没什么意见,谢阁老便拍板定案,将此事定了下来,对自家夫人道:“还要麻烦夫人寻个两家都熟悉的中人,替咱们家上一趟沈家的门说和一番,问问他们家的意思。”

  “这还用你吩咐?”谢夫人慢条斯理地看了他一眼,“我早就寻好了。”

  谢阁老思索了片刻,抬眉问起:“是韩辑的夫人?”

  谢夫人嗯了一声,谢阁老便道:“这倒是个好人选。”

  他们二人商议得热闹,又把自家儿子晾在一边了,好似只要他没意见之后,后面的事同他的关系也就不大了。

  谢之缙就在旁边看了又看,听了又听,终于忍不住告退。

  然而他爹娘也半点儿没有挽留的意思,摆了摆手就同意了。

  谢之缙……

  回到自己房中,他不由得叫过观言,问道:“那块玉料跟我画的图纸都送到铺子了吗?”

  “今个儿一早送过去的。”

  观言老老实实地回答道,只是心中不明白,自家少爷怎么突然问起这件事来了。

  谢之缙听到已经送过去了,便放下心来,随即整个人又僵住了。

  自己与她也不过见过两次,他怎么这么上心?

  ……

  休沐一日之后,自是要继续回到翰林院工作点卯。

  今日轮到沈伯文去东宫给皇太孙授课,整理好自己所要带的东西,他便从值房中走出来。

  迎面碰上谢之缙,正想同他打声招呼,却见他在看到自己之后,面色十分不自然,匆忙间同自己打了声招呼,便转头进了他的值房。

  看得沈伯文不明所以,满头雾水。

  但自己还有事,也不好拉住他细问,只好怀着疑惑先行离开。

  来到东宫,皇太孙李祯便熟稔地同他打招呼:“沈先生来啦。”

  “见过殿下。”

  从第一次授课到如今,沈伯文也来过东宫好几次了,同皇太孙之间的关系也不像是头一回那般生疏,再加上他讲课幽默风趣,旁征博引,又能师生互动,最大程度上激发李祯的听课兴趣,使得李祯对他的感观越来越好,也对他的课愈发期待起来。

  而对于沈伯文来说,皇太孙也是一个不错的学生。

  况且比起做官,他当老师的时间其实更长,对于该如何上课,也更为得心应手。

  今日的课讲的依然很顺利,听得李祯意犹未尽,随即想了想,反正下一个先生是小谢大人,听说他与沈先生关系不错,是好友,那应当不介意沈先生给自己再多讲一会儿罢?

  沈伯文原本不打算同意,以往也没有这个规矩,只是实在坳不过皇太孙,只能退了半步,道:“微臣自然不能占用了谢修撰的授课时间,只是距离他过来还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本应是殿下的休息时间,殿下确定不休息了吗?”

  听闻此言,李祯略微纠结了片刻,便摆了摆手,故作大方地道:“为了多听先生授课,可以不休息。”

  沈伯文不由得莞尔,只是今日备的课已经讲完,思索了片刻,便道:“那微臣给殿下讲几个小故事吧。”

  讲故事啊?

  李祯更乐意听了,闻言就忙点头答应。

  沈伯文讲的这几个故事,都是从古籍之中选取的,篇幅不长,寓意却深,听得李祯小脸上不由得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就连屋里伺候的几个小内侍,都听得津津有味。

  故事讲罢,谢之缙也来了,正在外面候着。

  外头的内侍进来禀告,沈伯文会意,便主动告退。

  李祯即便再舍不得,也只能放他离开了,不过将他送出去之前,还依依不舍地道:“沈先生记得下次来的时候也准备几个小故事。”

  “臣记下了。”

  这种小要求,沈伯文自然不会拒绝。

  在外面看见谢之缙,此处不是寒暄的地方,二人也只是互相颔首,便算是打过招呼了。

  沈伯文随之回到翰林院,又伏案专注于编修之事,并未察觉到时间流逝,就到了下衙的时辰。

  想到谢之缙还在东宫并未回来,以往这种情况,他们便不会特意去等,自行回家便是了。

  于是沈伯文便收拾好桌案上的东西,出了翰林院的大门。

  回到家中,先去正房中问候过爹娘,才回到自家房中。

  一进来便瞧见正在翻看账本的自家娘子,一边换衣裳,一边问道:“如玉,我先前吩咐唐阔去请大夫来家中,给你还有全家人都诊诊脉,情况怎么样?”

  周如玉闻言便抬起头,同他道:“都没什么大毛病,爹的身体还很硬朗,娘倒是有点体虚,大夫开了个方子,交代让先吃上几副药再说。”

  这倒是沈伯文没想到的,点了点头,又问道:“那你呢?”

  周如玉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只道:“只是有些气血虚弱的小毛病,也给我开了个方子,说先调理一番。”

  “那回头我去交代晴娘,让她按时给你把药熬好。”

  沈伯文听罢便颔了颔首,道:“调理调理,总是有好处的,日后若是身子再有不适,可不许在讳疾忌医了。”

  “我晓得了。”知道相公是为自己好,周如玉点了点头,随即应了下来。

  日子一日又一日的过,平静得仿佛没有发生过先前那些事一般,只是唯一令沈伯文感到奇怪的,便是谢之缙对自己的态度。

  总觉得他像是有什么事瞒着自己,二人相处起来,也总觉得他对待自己更为客气了。

  总之就是不太对劲……

  这种状态持续了好几日。

  这日下午,下衙回到家后,看着沈老爷子与沈老太太都喜气洋洋的,沈伯文不明所以。

  先回房换了身衣裳,随后才从自家娘子口中得知了一件大事。

  谢家竟然托师娘上门来向小妹说亲?

  谢之缙这段时间对自己的态度都不太正常的原因也总算是找到了。

  沈伯文:……

  他顿了顿,才开口道:“ 爹娘是如何答复师娘的?”

  周如玉闻言便道:“爹娘虽然满意,倒也没第一时间答应下来,只道家中还要再商量一番。”

第七十一章154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青云路[科举]最新列表+番外章节

正文卷

青云路[科举]最新列表+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