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192

  吩咐晴娘煮了绿豆汤,在陶正靖上门请教的时候,让给送了过去。

  还在他来谢过的时候道:“你家中别说贴心人了,连个丫鬟也不带,有空就上我家来,伯母给你做好吃的。”

  陶正靖听了便乐呵呵地点点头,笑得极讨人喜欢:“多谢伯母,那小子就要经常过来叨扰了。”

  “哎行!多过来多过来。”

  等到一个休沐日,沈伯文还收到了戴连元的帖子,邀他与邵师兄,还有陶正靖他们这些广陵府的同乡一道聚一聚。

  沈伯文正好无事,便应了过去。

  过去一瞧,除了戴连元,还有几个自己不认识的面孔,见了自己都是期待中带着几分仰慕。

  心下也就明白了,应当都是广陵府的同乡,除了上一回没考上的,还有此番第一次参加会试的新举子。

  这都是自己的同乡,若是他们考上了,日后也能成为自己的助力。

  在官场当中,同年,同乡,师生,都是重要的关系。

  沈伯文心里很清楚这些事,也没有单打独斗的意思,同他们说话的态度很温和,并没有仗着自己是有品级的官员,就对这些还没有考上进士的同乡们有所怠慢。

  其中一个举子大着胆子来请教他关于文章上的事情,他也耐心地答了。

  见旁人看着也十分意动,却还在犹豫,沈伯文笑了笑,主动道:“你们若是有什么关于会试,或是文章上的问题,尽可以来问我,今日若是没有带文章过来,回头上门请教也可以。”

  他此番在春闱当中并没有被任命什么职务,以他的资历,同考官也十分勉强,因而举子们来拜访他,并不会有什么影响。

  其他举子们一听,没想到他这么好说话,便欣喜地应了。

  既然他也这么说了,邵哲亦道:“若是不嫌弃,来请教我亦可。”

  他如今是庶吉士,说不定再过几日就是正式的翰林官了,跟沈伯文一样,是这些举子们科场上的前辈,怎么可能会嫌弃。

  这些举子们闻言便赶忙道:“多谢邵师兄,多谢沈大人。”

  聚会散了之后,沈伯文与邵哲多留了一会儿,同戴连元与陶正靖说话。

  “多谢连元,今日这般用心。”

  沈伯文朝戴连元拱了拱手,十分客气。

  戴连元拱手回礼,口中却道:“沈兄太客气了,你与邵兄如今这般忙碌,还愿意应邀前来,是我要谢过你们才是。”

  “你们就别客气来客气去的了。”

  陶正靖在沈伯文家隔壁当了一年的邻居,自认已经对其很是了解了,知道他不是那种踩高捧低之人,便如此说道。

  沈伯文闻言便笑了,点了点头,主动道:“连元此番进京,不知身体如何,还有无水土不服之症?”

  “多谢沈兄关心。”戴连元实话实说道:“虽然还有几分不适,但已经寻了大夫,现在已经好多了,上一回也是不凑巧,水土不服再加风寒,这一回应当不会那般了。”

  “连元吉人天相,此番定然会平平安安。”

  邵哲上一回便很替这位同窗可惜,此番听到他这话也松了口气,听罢便也开了口。

  “那就借邵兄吉言了。”好听话谁都喜欢听,戴连元闻言便笑着道。

  告别了几位同乡与师兄,沈伯文回到家中,自家娘子又拿了几张拜帖过来,同他道:“相公,这是今个儿你出门之后收到的拜帖,听口音,应当是杭州府那边来人。”

  “嗯?”

  沈伯文一边接过拜帖,一边冲周如玉温和地笑了笑,道:“辛苦娘子。”

  打开之前,他心里就有几分猜测,打开一看,果不其然。

  都是杭州府的新科举子们递过来的。

  有仲煜和薛允中等前五名的,也有蒋沛春等名次稍微后面一些的。

  沈伯文想了想这几日自己有时间的时候,便写了回帖,叫来唐阔,让他送过去。

  ……

  谢府,羡鱼院。

  这是谢之缙从小住到大的院子,沈苏嫁进来之后,自然也住在这里。

  此时,沈苏正坐在书房的窗边,手下翻阅着一本不厚的书册。

  谢之缙的书房对她是开放着的,并不限制她进来,想来的时候随时可以来。

  他的书房很大,可能比她娘家的正房都要大,光书架就有好几排,上面摆着不同种类的书。并非只有四书五经那些正经书,还有话本儿,食谱,游记,佛经道经,算学相关的书等等。

  着实是让沈苏开了眼。

  毕竟自家大哥是以科举为目的地在读书,书房之中也多以正经书为主,偶尔有基本话本或者游记,也是给自家大嫂买的。

  沈苏识字,因而也能看懂书,只是她不仅对那些四书五经不感兴趣,对话本儿里面的才子佳人故事们也不怎么有兴致,但嫁人之后,实在是有些无聊。

  自家婆婆人十分不错,很是可亲,并不做自己出阁之前听来的那些恶婆婆所作的事儿,也没有传言中那些高门大户会给儿媳妇儿立规矩的意思,每日去给她请个安就好,就连用饭,也并不强求他们小两口陪着她一道用。

  只是自家公公十分忙碌,经常不能按时回家用饭,沈苏想着,婆婆一个人用饭难免寂寞,干脆每顿饭都陪着她一块儿用了,谢夫人嘴上说不用,心里倒是很受用。

第八十二章19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青云路[科举]最新列表+番外章节

正文卷

青云路[科举]最新列表+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