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264

  送走传旨的内侍, 沈伯文回府之后思索了很久,斟酌了数日,才终于在密折上写下一个名字

  ——惠正青。

  ……

  京都, 朝廷之中关于谁来继任兴化府知府,各个派系颇是争了一番,毕竟是现成的功劳, 谁要是过来,就能白捡, 却没想到他们争来争去,陛下却钦点了一个人,大都有扫兴之感。

  不为别的, 盖因这人是方御史的弟子,一脉相承的性子,外加脾气直。

  惠正青自己也没想到这件事会落在自己头上,但思及自己与沈伯文自从杭州府乡试回来之后的交情,又忽然间多少有些了悟,因而恩师叫他过去询问的时候, 他便实话实话了。

  方御史沉思了片刻, 没有说别的, 只交代他:“既然他们信得过你,那就好好做, 莫要让为师失望。”

  他自然是信任自己弟子的品行的,事实上,先前朝堂上那些人提出来的关于兴化府继任官员的人选, 他一个都瞧不上, 明摆着都是想去占功劳的, 打量谁看不出来呢?

  只不过这不属于方御史的业务范围, 他自认跟自己也扯不上关系,因而才懒得掺和,一言不发的。

  不过现在却不一样了,正青是自己最得意的弟子,人品和能力都是上乘,不管沈伯文是因为与正青之间的私交而了解并信任他的品行,还是为了想卖自己一个好,才向陛下举荐了正青,他都承他这份情。

  “学生明白。”

  他交代完这句之后,惠正青神色端正,拱手应下。

  ……

  惠正青来得很快,沈伯文那边也已经将该收拾的收拾好了,除了平时就同沈伯文走得近的一些人家,大部分百姓都不知道他们的父母官马上就要换人了。

  事实也是如此。

  对于平民百姓们来说,每天最关心的就是地里的庄稼怎么样,今天能不能吃上一顿饱饭,或者家里的孩子和老人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他们并不关心头顶上的皇帝是谁,知府这样的高官,距离他们的距离也很遥远。

  不过沈伯文先前所做的一切,却不是丝毫没有在他们心上留下痕迹,无论是兴化本地的百姓们,还是后来被附入兴化的外地流民们,都知道自己还没有饿死,是因为谁的功劳。

  甚至他们还想要给沈伯文立生祠,最后被他拦住了。

  他们在这半年内见到这位长得好看的知府大人的次数,比先前大半辈子见到的官儿们的次数都多。

  沈伯文在现代的时候,也看过不少历史小说,上面动不动就会写什么官员离任,百姓们十里相送,哭着喊着舍不得他走,还要送上一顶万民伞等等的情节。

  他原本以为这只会是出现在小说之中的情节,在现在自己所处的这个朝代,这样的场景应该不会出现,但在他与惠正青交接完知府官印和一切事务,带着家眷登上马车,准备离开的时候,却发现自己错了。

  马车停在了城门口。

  不为别的,仅仅只是因为前方聚集了太多的百姓。

  他们大多手里都提着自家手编的篮子,有的篮子里头放着自家婆娘亲自动手烙的饼,有的篮子里放的却是攒了大半年准备留给家里人补身子的鸡蛋,有人怀中抱着一棵大白菜,也有人提着两条熏鱼……

  百姓们手中的东西各不相同,他们唯一相同的,便是对马车上的人满心满眼的不舍。

第一百一十四章264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青云路[科举]最新列表+番外章节

正文卷

青云路[科举]最新列表+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