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丫鬟在七零[古穿今] - 分卷阅读52

时候顺便想把红薯窝头热一热,可是没有箅子,怎么热呢,没办法,就地取材,寻了几根小木棍交叉蓬起来,把红薯馒头放在上面。
王树和困到什么程度呢,烧火的时候差点睡着,最后还是老大爷喊了他几句,才清醒过来。
就着热水啃了俩红薯窝头,他才感觉自己活了过来,在喂牲口喝水的盆里倒上水,准备泡脚,脱了鞋才发现,脚底上起了几个大血泡,有豆子那么大,让人触目惊心,他抚摸着,在想,这算不算是他的精神财富。
年轻就是好,尽管前一天筋疲力竭倒地不起,一觉醒来就恢复了元气,就是脚一粘地还是疼,几位老乡笑着说,“你用针把它挑破就不疼了!”
王树和想想还是算了,太不卫生,万一得破伤风岂不是完蛋了。
吃过饭,装满热水后,他们又一次出发了,离开镇子的时候太阳还没有升起,呼出的哈气萦绕在他们脸旁,一股寒风吹来,寒气涌入鼻孔,直逼呼吸道,造成面部僵硬,眼泪直流。
在他们坚定的步伐中,太阳慢慢升起,金色的光洒满整个大地,把他们的影子拉的老长,这让王树和想起一句话:只要有影子的地方,前面就一定有光!
到了傍晚,紧赶慢赶在天黑之间到了一个村落,问了一圈,结果狠失望,村子里没有人让他们借宿。
陈哥看着王树和失望的模样,满不在乎的回答:“人家不让我们借宿这很正常,你看看咱们,十几个大老爷们,看着都危险,还会让你借宿?人家让咱们住,那是善良,不让咱们住那是本分,时间长了你就习惯了!”
说的非常对,你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像菩萨一样慈悲善良,最后他们就寻了一土墙,墙能帮他们挡风,又到旁边地上捡了些干草、树枝一类的,生起了火,陈哥还从架车底下拿出了一口锅,其他人纷纷拿出了自己的碗筷,准备做饭。
王树和一看,要做饭,没有水,又自告奋勇的去打水,他到村子里问了好几家,最后才有人把桶借给他,并告诉了他水井的位置。
一连两天赶路,大家已经疲惫不堪,只是喝点热水已经满足不了身体的需要,他们需要喝点汤,养养胃,解解乏。最后就和了点面粉进去,做了一锅面汤,面汤很稀,盛在碗里,还能看到碗底的花纹,把红薯窝头泡在面汤里,三下五除二,一碗汤已经见底。
吃完饭,王树和赶紧把桶给人送去,等他回来,这些人已经把车子上的木材搬了下来,把被子扑在架车板子上,开始睡觉,和上次不同的是,这次基本上都是两个人睡在一起,他们每人都是一条毯子用来铺,一条被子用来盖,俩人合起来睡,就能铺两条毯子,盖两条被子,这样更能抵御风寒。
可怜王树和谁都不熟悉,也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睡。
最后领队陈哥扔过来一条毯子给他,这小小的毯子让他感动的无以复加。
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在第三天的傍晚到达了叶县,他们在县城周边找了个落脚的地方,又奢侈了一把,到饭店里要了一碗鸡蛋面,煎的金灿灿的鸡蛋卧在面条上,上面还撒了星星点点的葱花,香味直接钻入鼻孔,到达胃里,让人更加的饥肠辘辘。
这几天下来,王树和早就没有了之前吃饭的优雅,一碗面条几筷子就下了肚,接着又捧起大海碗把汤喝了精光,吃光喝净后靠在椅子上才感觉到曾经意气风发的王树和又活了过来。
经过了一夜的修整,天不亮,王树和就起了床,陈哥他们是拉着木材直接到矿上换煤,而他要把东西先卖掉,才有钱去买煤,所以在陈哥他们还在睡觉的时候,自己只能早早的爬起来。
为了防止被查,他不敢呆在主干道,就把车子拉到背街三叉路口,把东西摆出来,回想着别人是怎么卖的,他清了清嗓子,准备喊,结果,第一声就卡机了,他发现自己喊不出来,脸都憋红了。第二声,喊出了口,可是声音发颤。
之前再大的场面自己都见过,怎么能被这小小的一篮子鸡蛋、白菜、萝卜难倒呢?无非是自己潜意识里嫌丢人罢了,这有什么好丢人的呢?往小了说这是自食其力,不偷不抢,自力更生,往大了说就是以一己之力促进两县的经济繁荣,还非常光荣呢。
经过这样的自己安慰,再开口喊,顺利了很多,“快来看啊,鸡蛋两分钱一个,白菜萝卜1分钱2斤。”
有人过来看,“鸡蛋还可以,白菜萝卜太贵了!”结果买了几个鸡蛋走了。
王树和想想,这白菜萝卜也不贵啊,脑子一转,换了一套说辞,“快来看,快来瞧啊,鸡蛋两分钱一个,萝卜白菜1毛钱20斤!”
第1毛钱20斤,这下吸引了很多人,这个说便宜,那个也说便宜,很快就销售一空。
这年代,就是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农村人拼了命的卖东西换钱,就算是刮骨熬油又能有几两肉呢?城里人要富裕的多,可是有时就算是你有钱都买不到东西,要靠各式各样的票,比如粮票,布票,肉票.....这各式各样票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物资匮乏满足不了日常生活需要。<br /

小丫鬟在七零[古穿今] - 分卷阅读5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小丫鬟在七零[古穿今]大结局章节

正文卷

小丫鬟在七零[古穿今]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