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丫鬟在七零[古穿今] - 分卷阅读80

天建筑“博物馆”。
他们漫步在广州街边,路边有两个年轻人骑着自行车停在一边卖东西,还有几个老奶奶在路上摆了一个卖花的小摊,地上铺满了鲜花,老奶奶坐在路边的地上挑拣着鲜花。
不远处还有一位老伯拉了整整一架车子的青菜在叫卖,旁边围了很多人在挑选。
这时,旁边有位老大爷经过,这位大爷顶着大太阳在街上,用一辆人力三轮车拉了一车的货物,让人心疼的是这位大爷只有一只手,他用一个布套索绑在自行车上和他的肩膀上,右手拉着车把,只靠着右边的力量拉着这一车重重的货物。
这一路上的景象让王树和、古长青他们感叹,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努力的奋斗。
尽管上午已经走的腿疼,中午匆匆吃了饭之后,他们又去了广州鲜货栈、高第街。
第1978年底,广州河鲜货栈的开设,让价格改革在广州首次破冰。
在宋朝起便成为广州城商业繁华之地的高第街,开设了广州市首个工业品市场。这也是全国第一个经营服装的个体户集贸市场,服装批发商们从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涌来。
“到广州,一定要到高第街,一定要看看广东改革开放什么样。”这是当下很多青年的心声。
晚上他们去了另一条街——西湖路,因为这里则开办了全国首个灯光夜市“西湖路灯光夜市”,“没到过西湖路,等于没到过广州”,这句当地人广为流传的话,印证了西湖灯光夜市的繁荣。
在西湖路夜市里,他们手牵着手,逛了一个摊位又一个摊位,两人吃了广州当地特色小吃,王树和还给古长青买了一顶大沿草帽,灯光下,带着草帽的古长青笑靥如花!
吃饱喝足的古长青挽着王树和的胳膊,两人走在街道上,时不时的有风吹过来,别看广州地理位置更靠南,因为靠着大海,气温还没有郑城热,来到的第一天古长青就深深的爱上了这个城市。
“王树和,广州真是个充满了朝气和活力的城市,处处都焕发着生机,我喜欢这,什么时候郑城也能变成这样就好了!”
王树和手双手插在裤子口袋里,“不光你喜欢这,所有的年轻人都喜欢这,包括我,这里到处都是机会,处处是生机,就像是早上□□点钟的太阳,来了这趟,咱们就要大展身手,才不虚此行!”
古长青把头靠在王树和手臂上,“明天早上咱们就去找货源,到了晚上也去摆夜市!”
王树和看着她那急不可耐的小表情,问,“那我们要卖什么?”
古长青想了想,“我们可以卖衣服啊,这段时间卖不完的话可以带回郑城,还可以卖洗发露!等攒了钱,咱们就去高第街买个店铺,那样的话,生意就会越做越大,最后还可以自己开个服装厂,自产自销,拒绝中间商赚差价!资本达到一定积累,我们就再买地皮,涉足别的产业,比如生产汽车、挖掘机、拖拉机等重工业,或者是涉足房地产、基础建设,比如到处建大楼、搭桥修路,或者是化工方面的,比如生产杀虫剂、除草剂、化肥,这样的话就能提高粮食产量,让小麦从现在的亩产200斤到到亩产600斤、800斤,甚至是1000斤!”
听着古长青天马星空的想象,王树和有了压力,“古长青,你很厉害,你这知道你这随随便便一个梦想咱们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吗,估计这个暑假能实现的也就是在高第街买个店铺罢了!”
古长青依然很高兴,“这样就可以了啊,能实现这一个目标我就满足了,我刚才说的可是我长达20年的规划呢!岂能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尽管我相信我们自己!”
作者有话要说:
码字到2;49,头晕!如果有错字,请见谅,本人实在是没有精力改了!


第42章 二更
第二天他们开始寻找货源, 找直接的服装生产商,深入到大街小巷,挨家挨户的寻找, 规模稍微大点的看不上他们, 嫌他们业务量太小, 没办法,他们只能去寻找规模小的, 规模小的能小的什么程度呢,小到夫妻俩就撑起一个工厂,一间房,两台缝纫机, 一辆人力三轮车就构成了工厂的全部。
他们询问了好多家,货比三家,终于找到了看上去很牢靠的一家人,这是临街的一家小铺面,店面装修看上去有点老旧,小小的玻璃柜台擦的很干净, 墙上都挂着各式各样的衣服,柜台里面摆了两台缝纫机, 老板娘低着头蹬着机器, 整个屋子里都是机器的声音,地上对方着这各式各样的布料,虽然种类多, 不过摆放都很整齐,没有一点脏乱的感觉。
老板娘看有客人过来,赶紧停下手中的活过来招呼他们。
先是用本地话给他们交流,奈何王树和他们听不懂, 又改用蹩脚的普通话。
“年轻人,看下啦,这可是我们家独有的,别家买不到的!”
他们家衣服看上去确实很新颖,款式很时尚,古长青作为女孩都眼前一亮,很喜欢。
古长青询问王树和,“我们

小丫鬟在七零[古穿今] - 分卷阅读80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小丫鬟在七零[古穿今]大结局章节

正文卷

小丫鬟在七零[古穿今]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