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扬州叛(3)85

  “太后母临天下,当示至公,不可私于所亲。独不见吕氏之败乎!”

  将武太后比作吕后,话说属实得有些难听了。

  太后心里自然不快,脸上却笑得和善:“吕后将权力交给生者,才会败落。朕只是追思祖先,彰显孝道,有什么不妥么?”

  裴炎坚持:“做大事要懂得防微杜渐,这种风气一旦长上来,以后贻害无穷!”

  太后与顾命大臣的矛盾昭彰于朝堂,婉儿不免有些担忧。毕竟,此二人都曾有恩于她,母亲郑氏还特意嘱咐过,对待裴公的恩情,定要涌泉相报。本来双方还算是同盟,没想到李哲才废,盟友立刻成了仇人。

  裴公啊裴公,古时汉昭烈帝联东吴抗曹魏,却不帮曹魏攻东吴,想必你也知道是为何。而你呢,废了东吴,又不肯对曹魏俯首称臣,不是自寻死路,又是什么。

  想着这些,她几乎能看见裴炎的命运,好像裴公已经上了断头台。婉儿如今有些不知所措,她思索着何为恩情,何为忘恩负义,却怎么也想不透。只是这些天,如果在政务殿正视太后的眼睛,回到居所就只能躲避母亲的目光。

  所幸这段时间确实过于忙碌,她很少想起太平,到少了不少牵挂。那个人仿佛从生命中消失了。

  哥哥们都说太平是最爱凑热闹的。儿时宫中有个什么宴会,什么歌舞,没请她也爱过来充数。作为太平观观主,明明入了道,高僧入宫讲经却都要过来听听。但如今,她已经不是她自己了,似乎变成了另一个人。特别是看见母亲改旗易帜,野心显露之后,她似乎害怕得很。太平开始讨厌进宫拜见母亲,若非重大节日非来不可,常常称病不出。那时候,只有驸马薛绍陪着她,她似乎也认命了。

  就这样过一辈子,没什么不好的。

  那年九月末的时候,几个失意的小官聚于扬州一家小酒馆。酒过三巡,聊起国家大事,不免说到太后与新皇。谈起太后掌权野心勃勃,皇帝懦弱前途未卜。再谈自己,都是胸怀大志,满腹经纶不被赏识。抱怨朝廷不公,老天不公。酒桌上一来二去,不知是谁出了个大胆的主意:纠集大军打到洛阳,推翻武太后,拥立新皇,享有天下。

  扬州坐拥运河长江交汇处,富甲天下,距朝廷又远,驻军很少,简直是天时地利。这几个失意之人一拍即合,由英国公李勣[R3] 的孙子李敬业领头,大才子骆宾王记室[R4] ,于扬州起义。他们大开监狱,武装囚犯,扯起“匡复庐陵王”的大旗,附近县城纷纷投降,很快几人就纠集了十几万大军。

  武太后掌权以来,这是她所遇见最大的危机。世人都想,太后这次若能顷刻平叛,也就没人敢再质疑她了。独独武太后觉得,扬州叛乱还在次,最大的危机,就在身边。

  裴炎。

  武太后坐于朝堂之上,珠帘之后,只觉裴炎是那样碍眼。扬州叛乱如手脚生疮,裴炎却是心腹大患。

  官员呈上那篇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R5] 》时,手有些发抖。这文章里写了什么,朝臣们心知肚明。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

  从经事太宗、高宗两代,导致皇室□□开始,到迫害王皇后,杀姐屠兄,弑君鸩母,终于落到窥窃国之重器。这一骂,骂得酣畅淋漓,揭出太后最难以言说的短:父子聚麀。朝臣心惊胆战看着那珠帘,只怕太后一生气,谁都没有好果子吃。

  太后草草瞥了一眼,丢给身边的婉儿:“婉儿,你读吧。”

  婉儿展开这卷纸,看过去,确是有些震惊的。她看了太后一眼,似乎知道她在想什么一般,太后微微对她点点头。

  于是众臣面前,婉儿朗声读了起来。殿中众臣气也不敢出,木桩似的站在那里。只听得婉儿一气读到结尾,那掷地有声的一句:

  “且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太后笑了,笑得太浅,只有帘后的婉儿看得真切。

  “此文出自谁人之手?”太后问。

  “回太后,这檄文是骆宾王所写。此人是个小人,在官位上贪污受贿[R6] ,被贬为临海丞还不消停。这写的……完全是含血喷人!”

  “骆宾王。”太后念到,“骆宾王。此等人才,让他流落到那等偏僻所在,不得重用,怎么会不怨恨朝廷。如今为叛逆所用,岂不是你们宰相的过失。”

  她看向裴炎。

  裴炎既已明面上与太后不对付,也没装着什么。最近的工作是优哉游哉,能拖则拖,就是想叫叫太后应付不来,见见颜色。太后这般看他,他还是一副悠闲的模样:

  “太后,依臣所见,这李敬业叛乱不用讨伐。”

  “此话怎讲?”

  “叛军所求,是‘匡复庐陵’,即权归李唐。臣以为只要太后还政于新皇,叛军得偿所愿,自然会退兵,不战自平。即便还有苟延残喘的,叛乱名不正言不顺,坚持不了多久。”

  大臣们呆若木鸡,谁也不晓得裴炎吃错了什么药,居然逼宫太后。朝堂安静下来。

  “照裴公所说,如今的叛乱,是名正言顺的?”太后不慌不忙。

  她扫视过去,朝臣个个缩在后边。没一个站出来为裴炎说话,也没一个站出来为她自己说话。大殿冷的像冰一般。

  但总有为了求荣不惜一搏的人。片刻以后,一个八品监察御史走出来:“太后,裴公受先皇顾托,大权在己,若无异图,何故请太后归政?”

  太后就等着有人说这句话,心顿时放下来。

  “裴炎,看来想窥窃神器的人不是我,偏偏就而是你。来人,把裴相国收监!”

  裴炎没料到太后如此厉害,朝堂之上,就敢把他这个顾命大臣拉下马。他想争辩几句,又想起李哲被带出去时荒唐可笑的样子。他想起高宗皇帝让他做顾命大臣,是要他辅佐李哲,他却把皇帝废了,如今自己也身陷囹圄。

  于是苦笑,一言不发,跟着皇宫内卫走出大殿。

  九月已是深秋了。

  [R1]古时金色为铂金色,即现今的银白色。银色配紫色还真挺好看诶~武皇审美一流!

  [R2]改尚书省为文昌台,吏部尚书为天官,户部尚书为地官,礼部尚书为春官,兵部尚书为夏官,工部尚书为冬官;改门下省为鸾台,侍中为纳言,侍郎为鸾台侍郎;改中书省为凤阁,中书令为内使,侍郎叫凤阁侍郎;秘书省为麟台;内侍省为司宫台;御史台为肃正台;九寺:司农寺不变,卫尉寺→司卫寺(这个662年就改了,或许你还记得司卫少卿杨思俭),太常寺→司常寺,光禄寺→司膳寺,宗正寺→司属寺,太仆寺→司仆寺,大理寺→司刑寺,鸿胪寺→司宾寺,太府寺→司府寺;改国子监为均监,少府为尚方监,都水监为水衡监等。冠服更易太多,不一一列举了。不得不说武皇真是起名鬼才,自己儿女名字就起得很厉害,官名也很好听啊,据资料,662年武皇女官制度改革,才人的名号改为“卫仙”。上官卫仙,真的很好听!只是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本文未采用。

  [R3]说起来李勣还是废王立武的决定性功臣,武皇对他属实不错的。

  [R4]记室大概相当于秘书长的职位。

  [R5]《讨武曌檄》是后人起的名字,毕竟那时候武皇还不叫武曌。

  [R6]虽然是大才子,贪污也是真的。骆宾王不是个伟光正哦~

  作者有话要说:

  又是没有感情线的一天……不过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画采的戏份之后会变少,大概还有一次龙套,再出现就是领盒饭的时候了。不用担心,婉儿还真是谁都挖不动墙角的女人……

第46章 扬州叛(3)85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唐妆浓[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全文最新+番外章节

正文卷

唐妆浓[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全文最新+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