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107

  严辞沉默一会儿,终究还是开口道:“皇上,此事恐怕不妥。李元淳算得上博学多识之大家,又深得人心,被称为半个圣人,若抓了他,怕是会和上次一样犯众怒。”

  “上次那是时机不对,他再博学,胆敢窝藏逆党,自然要与庶民同罪!”皇帝强硬道,似乎这次是铁了心要治李元淳的死罪。

  严辞平静道:“祝俭之死,京中也颇有微词,若李元淳再因此而获罪,只怕到时民间还赞扬他高义薄云,与祝俭有伯牙子期之情,生死之交。”

  皇帝静静看着他道:“你的意思是,朕倒行逆施,滥杀滥伐?”

  严辞回道:“臣不敢谤议皇上,只是李元淳毕竟为才学之士,又是德高望重,望皇上三思。”

  他说得客气,但在皇帝出声质问后还如此平静,并没有作出诚惶诚恐的态度来,这本就是一种无声的违逆,皇帝现在知道,恐怕他不是收到消息太晚,而是想有意放过此事。

  君臣二人对峙一会儿,皇帝开口道:“你别望了你的志向和老侯爷的遗志,李元淳这些人,便是日后变法之路上的绊脚石。”

  严辞因这句话而凝住了气息。

  安阳侯府因军功起家,但□□皇帝开国后便实行“重文抑武”政策,将各大开国大将都夺了兵权,只高官厚禄养在京城,兵权全亏皇帝所有。

  □□皇帝此举自有其道理,但历经太宗、高宗两任皇帝后,开国时的“重文抑武”愈演愈烈,最终变成了“重文轻武”,世家子弟以从军为耻,哪怕做个闲散职官也不愿去挣军功,寒门子弟倾尽所有也要走科举这条路,从军倒成了被人鄙弃的出路。

  然而周边四散的蛮夷最近数十年逐渐统一,他日羽翼丰满,必然要对中原富庶地虎视眈眈,到那时若武力不济,必然成为周边强敌嘴边的肥肉,所以他父亲毕生愿望就是变法以改军制,将“重文抑武”与“重文轻武”变成“重文尚武”,前些年好不容易让先帝下了决心要变法,却被戾太子作乱杀害,他此生愿望便是承父志,让大兴走上强兵之国的道路。

  父亲生前曾向李元淳提起过这想法,被李元淳竭力反对,甚至写了整整五页的长信来列举尚武之弊端,皇上说得对,以李元淳的执拗和威信,他的确会是日后变法之路上的绊脚石,可他也是一心为国着想,只是看法有所不同而已,就因为如此,他就要被抄家灭门吗?

  谁又能说,变法之后不会走上另一条歧路?

  在严辞沉默时,皇帝说道:“你先回去吧,拿人之事,朕便交给刑部了,明日朕会将此事放上朝议,你既身负捉拿逆党之责,该如何奏议,心里该有数。”

  严辞躬身,无声地退出了文德殿。

  明日他要做的,就是替皇上发言,力排众议,严惩李元淳。

  抄家或是灭族,都有可能。

  他失神地出宫,骑上了回府的马背。

  心中却牵挂着明日朝议,不知自己该如何决择。

  才出皇城,却遇到了丁忧在家的前副丞王存义。王存义为人豁达,又正好与他父亲互为知音,也曾监考他省试,算是他的恩师。

  王存义乘着马车,看着他在马车上笑道:“严侯这一脸丧气,莫不是在文德殿挨了训?”

  严辞勉强一笑:“老师果真了解学生,才疏学浅,又不善言辞,自然要常常挨训。”

  王存义大笑起来,回道:“走,陪我去喝几杯?”

  严辞心中正是沉郁,听他邀请,便同意了。

  不承想王存义竟带他到了教坊司,要一边听琴,一边喝酒。

  严辞在教坊司前笑道:“老师不是自述服母丧,日日哽咽难鸣,无法就任官职么,怎么还有心情到教坊来?”

  王存义一边往里面走,一边回道:“那中丞大人是要参我一本?”

  严辞笑了笑,与他一同进去。

  教坊隶属礼部,里面弹琴奏乐女子皆是官伎,大多为罪臣家眷,这儿比普通青楼干净雅致一些,但也并不只是听乐饮酒,明面上里面伎乐并不卖身,但若私底下交涉好,伎乐也会与恩客共度春宵,所以这儿不过是□□与客人身价都高一些的青楼而已。

  两人喝了几杯酒,不由自主就聊起了严辞父亲,又隐晦聊起了新帝,然后是当朝兵力和周边几个外族的崛起之势。

  后来,两位乐伎前来陪酒,其中一人坐在了严辞身旁,要替他斟酒。

  严辞本欲说不用,却见她拿酒壶的手不住颤抖,竟似极为紧张,他不由住了声,抬眼看向她。

  大约十七八的年纪,面目清秀,虽不算十分好看,但在这教坊却是难得的清丽,竟不带一丝媚气。

  乐伎替他斟完酒,便安静坐着,他看着那酒,却有意没去喝,只和王存义说话。

  乐伎一会儿看看他,一会儿又看看那杯酒,神情越来越紧张。

  严辞与王存义目光交汇了一瞬,明显王存义也发觉此女状态不对,严辞这时端起酒,低头去喝,却假意将酒都暗暗洒在衣袖口。

  此时乐伎突然抬手,亮出手上的头簪,朝严辞背后扎去。

  严辞本就暗中盯着她的动向,她一有动作他便察知,一伸手,就将她手腕拦住,轻而易举就将她制服,拿下了她手上的头簪。

  原来不是毒酒,而是用簪刺。

  “你这样的力道,是扎不伤人的,而且用头簪除非刺脖颈才有可能一击毙命,其他地方很难。”他平静道。

  那乐伎怒视向他:“严狗,我就是做鬼也不会放过你!“

  王存义将酒杯一把砸在地上,大喝着唤人进来。

  坊主闻知竟有人刺杀,刺杀的对象还是让京城闻风丧胆的严侯,立刻就吓得面如土色,连忙跪地赔罪,又让人带那乐伎下去,后来找人来询问,三言两语就弄清了乐伎行刺原由,原来她与前任大理寺卿家的六公子互许了终身,那六公子正要赎她出教坊,相约此后一生一世一双人,家里却遭了难,他与父兄一起被斩首了。

  当时主审大理寺卿之案的正是严辞,又因为一早就听闻严辞名声,她便将严辞视作杀了情郎的仇人,日日怀恨在心,要以命复仇

  出了这样的事,坊主连忙承诺,马上就将人送去府衙,严刑处置,又问要不要将人送去诏狱。

  严辞回道:“算了,今日当着老师的面,就不犯杀戮了,赐她十杖,此事就罢了。”

  坊主不敢置信,愣了半晌才连声叩头道谢。

  待坊主离开,王存义叹声道:“还道你比我看得透彻,没想到也是这等妇人之仁的。”

  他承认当今皇帝称得上明君,但同时这新帝也爱用重典,为整顿朝纲而狂诛滥罚,他看不过眼,便索性居家服丧,拒不任职,而他这位学生曾说,身为举刀人,才有救人权,也只有身居高位,才有励精图治的资本,所以做了这御史中丞,又得了皇帝重用,却没想到他也并不似他说的那般铁腕无情。

  到此时两人也没了喝酒谈天的兴致,严辞拜别王存义,离了房间,却在见到侯在走廊上的坊主时开口道:“带我去见见她吧。”

  坊主领命,带他到了后面一间空置房间,之前的乐伎被塞了嘴巴绑在里面,先前精致的妆容此时已是头发散乱,灰头土脸,泪水淌在脸上,糊了颊上的胭脂。

  见到他,乐伎只是恨恨瞪着,并不能说出话来。

  严辞让坊主退下,坊主交待严辞小心后立刻退下,又不知想到了哪里去,替他关上了房门。

  乐伎眼中带着恐惧,一边哭,一边拼命往后退,退到了墙角,再没有了后路。

  严辞在她面前蹲下,看着她问:“这世上若有鬼,你的六郎还不来找你吗?”

  听他提起情郎,乐伎眼中泪水顿时决堤,哗哗便往眼下淌。

  严辞拿出身上手帕来,替她擦了脸上泪水和化成泥的胭脂,继续道:“所以这世上是没有鬼的,死了便什么也没了,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说完,他收好手帕,站起身离了这房间。

  近三更天时,严辞回了海棠院,带着一身酒气,话也没多说就倒在了床上,随后看了眼床边的聂蓉,朝她道:“今日累,不沐浴了。”说着便睡了过去。

  聂蓉看着他的睡颜,这才知道,他不只是失了她的生辰宴之约,还将这事忘得一干二净。

  她在房中等了他几个时辰,本以为他是被公务耽搁了,没想到竟是被酒席绊住了,如果是实在走不开的筵席,就不能让小陶回来支会一声吗,也省得她在家等那么久。

第59章107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侯爷被我退婚后大结局+番外章节

正文卷

侯爷被我退婚后大结局+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