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四书五经(1/2)

 除夕那日,容泽带着三个孩子来到容家祖坟,上香祭祀。

 “这是你娘。”他指着一座墓道,“她在你们三岁的时候就走了,是我没照顾好她。”

 周氏是个孤女,她虽然遇到了容泽这个温和体贴的男人,但到底年幼时受了太多苦,一场重病就撒手人寰。容景受到原身情绪的感染和对容家人的认同,恭恭敬敬的给她上了香,口中道,“母亲,等再赚些钱,就给你们修墓立碑。”

 容泽眼眶发红,哽咽的说了声好孩子,然后又指着旁边一个小墓道,“这是……嫣儿。”

 半年多过去了,他还是会觉得心疼,还是会在午夜梦回间看到儿子的音容笑貌。容婷和容娟也哭成一团。

 容景弯腰,点了柱香。她脸上并没多少悲哀的表情,只是静静的说,“赵秀已经倒台。等我再强大些,就让凶手杀人偿命。”

 以前立下的承诺,她会慢慢实现的。母亲周氏和真正的容景已经离世,她无力回天,但她总能保证剩下的亲人过得好好的。

 见她神色郑重。其余三人诧异了片刻,随后才想起来,当初小女儿/小妹决定扮成兄长参加科考的时候,就在哥哥墓前说过要报仇这番话,他们原本以为那只是激愤之言。

 但是,结合最近几个月发生的一切。他们才明白这孩子是认真的,而且一直在为此努力!

 容泽还没来得及劝她,就听容景说道,“父亲,大姐二姐,你们放心,我不会轻举妄动的。我怎么让赵秀下台,就怎么让赵光偿命。”

 “我不会给自己留下污点。”她幽幽的叹了口气,“毕竟,我以后会是站在顶点的人,就像曾经的曾祖那样!”

 她看着那个最大但无字的墓碑,目光深邃。太阳直直打在她头顶,将她稚嫩的脸庞映照的刚硬无比。

 有这个孩子在,容家终究会光复,甚至更甚从前!容泽想。

 *

 除夕到初二,容景和家人们一起祭祖、打扫,去张家、肖家拜年,热闹又劳累。

 初三起,容景开始继续学习。年前她已经将《论语》通读并理解了一遍,从现在起,她要全文背诵。

 《论语》全文字数虽然不少,有一万五、六。但分成二十个篇章之后,每一篇就只有几百字左右,加之她已经深入理解过,所以背诵起来并不难。

 两个月后,阳春三月。容景背完了整部《论语》。容泽对她简单考校后,道,“景儿,你可以学习《孟子》了。”

 《孟子》的学习和《论语》差不多。容泽照例让她先读一遍,按照自己的意思解说,然后再根据容颐的注解版本讲解。所以《孟子》的学习也不算太难。只是《孟子》篇幅更长,全书约有三万多字,所以学习的时间也相对更加漫长。

 在读书的间歇时间,容景除了和容泽一起构思话本子的剧情外,做的最多的就是种植蘑菇。

 年前她已经成功的种出了平菇,并且收获了几波。所以当气温再度变得温暖起来后,她不费吹灰之力,就又种出了几垛平菇。除了留些自家食用外,还给张家和肖家各送了两斤。

 见到如此硕大肥美的蘑菇,两家人吃惊极了。

 “你们在哪里捡的?溪岗里周围的山上可从没见过这么大的菇子。”他们问。

 容泽微笑,却并不回答。他不能说是小女儿种出来的,也不能欺骗说是在山上捡到的。

 “是在集市买的吧?”张屠户很快推测出了一个合理的答案。

 肖老三想了想,也说,“怪不得上次我那婆娘去了趟锦州城的集市,说有个胖大婶念叨着要买大山珍。”

 没想到这种罕见的大山菌被容家买到了,他们的运气还真好!

 尽管菌子很鲜美,看得人直流口水,张屠户和肖老三还是忍痛道,“这么多怕是花了不少钱,你们还是拿回去自己吃吧。”

 容泽摆摆手,“两位老兄不必客气,我有一事想请你们帮忙……”

 原来,因着家中扩建了前院和后院,砌筑了鱼缸,搭了鸡棚鸭棚,划了块菜地,还搭了几个葡萄架子。容婷和容娟整日忙于打理,容景要读书,他除了要写话本子还要给容景讲课,更是忙碌不已。

 在这种情况下,容景却说,“父亲,两位姐姐。我们应该趁着这几个月温暖,扩大规模多种些菌子,多卖点钱。”

 容泽略一思索,自然同意。但扩大规模就需要更多的种植基质,比如稻草、麦秆、谷壳、牛粪等等。容景统计了一个大概的数量,每种材料从几十斤到上百斤不等。

 他们实在抽不出时间和精力去寻找,于是便想到了张家和肖家。

 听完容泽的话后,张屠户和肖老三爽快的同意了。他们两家都有些薄田,废弃的麦秆谷壳可以匀出来些,而且他们人多,还可以去别家收购。

 “不过,你要这些东西干嘛?”肖老三忍不住问道。

 容泽笑而不答。两人不好再问。

 容泽又掏出些银钱,并表示不够再补。张屠户和肖老三推辞了一番,但拗不过容泽,最后还是收下了。

 几日后,张屠户和肖老三驾着驴车和牛车,将他们收购的干草、稻壳、牛粪运到了容家。

第17章 四书五经(1/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言情文里考科举完整版章节

正文卷

言情文里考科举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