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我等你呀

  南华省是先填志愿, 在出分数,最后来通知书。估分非常重要。

  大家聚在一起,把自己的答案和和别人对一对。奚珊记忆力好,做的也快。她的答案都记得很清楚。

  很快就把自己的□□默下来, 大家也都清楚奚珊的水平, 选理科的同学对完答案, 有人欢喜有人忧。

  崔丽也把史地的答案写下来, 南华省文理科语数外考一样的试卷。

  大家紧张的对完答案, 又对几个模棱两可的题目展开讨论。大致确定了自己能考多少分儿。

  然后怀着忐忑的心情等了几天, 最后郑重的在志愿表上写下了自己心仪的学校。接下来就是等待, 他们该做的都做了, 剩下的就要交给天意。

  高考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 知青们因着和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并肩战斗过, 和村民的关系也亲近了不少。

  宋马翰还记得高考的时候村里给他们帮了许多忙,这个情他们知青要还。宋马翰和知青们商量了一下决定趁着农闲给村里的孩子上上课, 既然高考都恢复了,那中考肯定也恢复了。

  他们可能没有办法和省城学校的老师一样全面系统, 但在王家村教几个孩子应该不成问题。

  宋马翰的提议得到了知青们的响应, 村长在高考的时候为他们忙前忙后,村里的乡亲们也主动接过了他们手里的农活,让他们能够安安心心的复习。

  在等待通知书的空闲里给自己找点儿事干,知青们觉得很好。说干就干,宋马翰带着几个知青去和村长支书商量。

  铁柱同志非常感动,把村里的,大会堂,腾出来让知青们上课。王家村不大,没有小学孩子们上课得到县城里去, 学生们也不多,零零碎碎的加上许多中途辍学的孩子也不到30人。

  陈秀柔负责统计学生情况,她列了表格,这20多个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最小的十一二岁,最大的都十七八了。但共同的是水平都不高,勉强能认字儿,知青们的任务很艰巨。

  但他们年轻不怕困难!

  知青们连夜排表排班,把孩子们的情况摸清楚。20多个孩子分成两个班,基础好的一个班,基础差的一个班,按不同的模式进行授课。力求在春种之前让孩子们达到初中水平能上高中的那种。

  铁柱同志这个当村长的和淑芬同志这个妇女主任四处游走。嘴皮子都磨破了才争取到10多个辍学的女孩。

  淑芬同志苦口婆心的劝:“英子她妈,你说家里没钱供英子上学,那现在人家不要钱教娃娃读书,你怎么就那么死板。现在地里活也不多,家里也不多 。孩子乐意读书是好事儿,你咋就不开窍呢!”

  王英就是知青点收的学生里面最大的那个姑娘,她是真的很喜欢读书。但是家里不允许她读了,因为18岁的她已经可以嫁人。家里打算靠着他嫁人的彩礼给她大哥娶媳妇。

  看着王英她妈油盐不进。淑芬同志只能改口:“英子她妈,你就让英子去读书吧!要是他能考上高中,就是个文化人,你以后想找什么样的女婿找不到 。说不定还能找个当官的,咱们英子颜色又好,要是能拿到高中毕业证,活脱脱就是个城里姑娘。”

  王英家里最后松了口,同意她去知青点上课,但是有条件,要是她这一次考不上,她就要嫁去隔壁村的陈傻子家。

  陈傻子是陈家村的一个傻子,是真的傻。陈家为了给这个傻儿子娶媳妇儿,开了300块钱的彩礼。

  王英答应了,知青点的知青知道这件事都很气愤。但这是别人的家事,他们也没有办法过问,只能更用心的教王英。

  王家几个人没参与他们办补习班,他们要趁着这些天多赚一些钱,要是他们都能考上大学,那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崔丽想了想适合家里现在能做的生意,好像除了卖吃的没别的了。但是卖吃的也有学问,卖什么东西能够又快又好又赚钱。

  崔丽想到了一个点子,卖卤鸭和熏鸡,卤鸭和熏鸡是安阳县的特色,年夜饭上必须要有这两个菜,需求量很大。而且县里地方有限,很多家里都不能自己腌就要买。他们可以做半成品,然后卖给唉县城里的人。

  王家没养多少鸭,但有不少鸡。崔家院子里还有10多只鸡,崔丽回了一趟娘家,找崔母买了10只鸡,又在周边买了10只鸭,打算先试试水,改良一下口味。

  试了不少方法,总算是做出让大家都满意的味道。奚珊一个人吃了大半只卤鸭,要不安阳县离北京很远,奚珊还想买几寄回去。不过好在熏鸡可以放很久,奚珊一个人就预定了10只鸡。

  味道调试好了,就要去试试市场反响。崔丽打算先去集市上试试,但生意不算好一只鸡卖15块钱,收过来的成本差不多在7块钱,加上调料什么的成本得8、9块。

  常赶集的人知道鸡价,觉得15块钱太贵了。但是卖的太少崔丽觉得不划算。卖鸡的路子行不通。至少是放到集市上卖行不通。

  娇娇却小声说:“哥哥姐姐们肯定会喜欢的。”

  崔丽恍然大悟,她知道娇娇说的哥哥姐姐是指的火车上的人。县城里的人购买力不够,但是火车上的购买力挺不错,把卤鸭剁好,一只鸭可以装2-3盘,一盘10块钱赚的更多。

  崔丽收了摊子,决定今天下午去试试。

  生意果然不错,10块钱一份的鸭,很快就卖完了。但也有乘客不喜欢吃鸭。“小妹妹 ,要是有鸡吃就好了!”

  崔丽记一下大家的建议,决定回去把熏好的鸡做成熟食,也拿来卖。

  晚上到家,崔丽点了点,今天卖卤鸭赚的钱。10只鸭在集上卖了三只,剩下的7只都是在火车边卖,一共赚了210块钱,去了成本还赚100多。

  崔丽来了劲,按照这样下去,在上大学之前他们肯定能弄到学费和生活费。

  充实忙碌的生活,让大家几乎把通知书抛到了脑后。等到喜报传来的时候,大家还很迷茫。

  随着通知书来的还有安阳县的副县长,副县长激动地握住铁柱同志的手:“老王啊老王,你有两把刷子!我没看错你,咱们县出了个省理科探花!快带我去瞧瞧,我们的探花。”

  奚珊以数学,理综满分的好成绩光荣的成为了南华省的探花,随之而来的还有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知青点的众人知道奚珊被北京大学录取又高兴又兴奋,大家都为她开心。奚珊本人倒是很冷静,她做完试卷就知道自己的成绩应该很不错。倒是没想到自己会是探花,倒是对状元很感兴趣。

  面对县长的夸奖,奚珊显得非常谦虚:“您说哪里话?这得亏村长支持我们,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帮助。也谢谢您,是您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有我们这些知青重回高考的机会……”

  一番话说到县长心坎里去了,跟着来的人不禁感慨。“这探花就是不一样,说话都比我们好听!”

  奚珊是谁?可是从小跟着爷爷在人精堆里打交道的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只要她开口,保准你满意。

  看着在淹没在鲜花和掌声里的奚珊,爱国有一点低落,说不清为什么。但是这一刻他觉得自己和奚珊的差距太大了。

  哪怕奚珊没有明说,但爱国也知道她的家庭条件应该非常好,自己给奚珊帮忙寄过信,知道奚珊的家在北京。

  可自己只是一个乡下的泥腿子 ,都不一定能考上大学。手里的拳头握紧了又松,松了又握紧。最后深吸一口气,打算把自己的心思永远的藏在心里。奚珊那么好的姑娘值得更好的。

  奚珊被北京大学录取了,她也可以回城了。知青点给她办了欢送会,王家人也参加了。崔丽给奚珊做了一件大衣,这些天的相处,她们也有了感情。

  娇娇则把自己最喜欢的那个皇冠送给奚珊,眼泪汪汪的叮嘱奚珊:“珊珊,你要记得给我写信,你别忘了我!等我长大了就去北京找你…”

  爱党和奚珊不算太熟,只能祝她珍重:“奚珊姐,珍重!”爱国挣扎了许久,还是把自己做的木雕送给了奚珊,他告诉自己就当给自己的暗恋做一个终结。

  王爱国把木雕送给奚珊的时候,奚珊盯着他看了很久。久到他伸出的手都麻木了,奚珊也没有伸手接过木雕。

  就在爱国有些遗憾的收回手的时候,奚珊接过木雕,轻轻抱了一下爱国。在他耳边轻声道:“我在北京等你,我爸爸说我大学毕业之前不许谈恋爱!”

  爱国无法形容那个拥抱的感觉,很轻很轻就像棉花糖一样,但又充满了香甜的味道。

  王爱国看着奚珊,又露出了他的小酒窝,笑得异常灿烂。然后重重的点头,大学毕业,那自己就还有4年,他一定要在这4年里活出一个人样!

  奚珊瘪嘴看着这个男人,在心里冷哼。就是这个小酒窝让自己动了心,然后头也不回的离开。

  殊不知身后的男人笑着笑着就哭了……

  作者有话要说:  二哥好惨,你们说二哥能不能去北京啊!

  去不去呀,坏笑( '? ' )

  要不还是算了,给我们珊珊安排个青梅竹马,阴险脸( '? ' )

第36章 我等你呀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反派小姑子五岁半最新完结+番外章节

正文卷

反派小姑子五岁半最新完结+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