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第一日去国子监, 姜妍心中忐忑,为了要讲习的课程准备了两日, 又在当日特意提前了半个时辰出发, 想着自己第一个到也能体现出自己认真的态度,即便课上有什么讲的不好也不会叫学生。

  哪知她到的时候,教室中五十个座位已经满满当当地全部坐了学生了,一个个都正襟危坐着,手上拿了书本, 神思却不知游离到哪里去了。听到开门的动静,他们齐齐向门口望来,可视线刚刚触及姜妍立刻便又抽离,像是排练过了似的,一起垂下了头。

  姜妍抬步迈进教室的脚顿住了,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低头望了望自己的穿着,又偏脸看向站在一旁的国子监陈祭酒:“我今天是不是有哪里不妥?”

  你在这里就已经很不妥了。

  陈祭酒心中有苦说不出,他不敢对朱元璋的决定有微词, 但改了授课方式也就罢了,空降皇后这样一尊大神到国子监, 他们还要不要好好读书授课了。

  他们接了消息手忙脚乱了好一会儿,不知到底该如何应对姜妍,最后还是听了刘基的意见——皇后是国母,姜妍既要授课,他们这些学子摆出聆听自己母亲教诲的恭敬样子就行了。

  陈祭酒的心思转了转, 面上却是半丝不露,只是依然用谦卑的笑容向姜妍道:“皇后娘娘自然没有不妥,学子们只是有些紧张罢了,您只照常讲习便可。”

  母亲的教诲自然要认真听,可听不听得进去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在场诸人没有一个觉得姜妍能有真才实学向他们授课的,只是因她身份对她表现出尊重罢了。

  姜妍对他的说辞半信半疑,但还是压了心中的疑惑走到了讲习台上,清了清喉咙道:“嗯,大家不用过于拘谨,在课堂上没有什么皇后臣子,只有老师学生,你们称呼我也只称呼姜老师就好了。”

  无人应声,姜妍有些尴尬,吸了口气,将自己带着的空白卷轴展开,悬在讲习台后的墙壁上,又拿了朱元璋特意为她制作出的炭笔,开始在上面绘画。

  她是要教学生画画吗?陈祭酒看着她有些奇特的炭笔,心中松了口气。

  琴棋书画倒也算是如今人聚集的国子监若是也被强拉着学习商科实在没法听进去——总不能让国子监的学生一个个考出去也去做商人吧。

  女人到底只是女人,即便被安排着来授课了也讲不出什么有用的东西,还是只适合弹琴弄曲养在家中的。陈祭酒带些轻视的想法在看清姜妍到底画的是什么的时候粉碎了——姜妍画出的竟然是大明如今的疆土舆图。

  真正的舆图是军事用的,朱元璋能拿给她用来背诵,她却不能将它带出宫带到国子监来授课,因为上面还有着如今的军事布防情况,是高级机密不可泄露。

  姜妍凭着记忆将舆图轮廓全部画了出来,额上已经布满汗珠了,这样大一副画卷她光记忆便花了两日,要画出来既耗神又耗体力。

  她缓了口气,拿了自己带着的花茶喝了,润了润嘴唇,然后看向学生们:“粗略的轮廓我都画出来了,你们有人能够上来,将空白处的省县名称给填上吗?”

  学生们依然沉默着,陈祭酒未免姜妍过分尴尬,连忙赔笑道:“皇后娘娘,在场的人怕是没有能填出来的。”他们知道自己家乡的大致位置和临近省县便已很不错了,一辈子能有机会走出省县的人都不多,哪里还会关心整片疆土的地理。

  姜妍有些失望,但这个结果也在意料之中。

  她问过朱元璋了,完整的舆图文官怕是只有李善长刘基这个等

  级的人才能接触到,武官那边也至少得达到汤和的等级。

  武官不喜背诵,大都是需要战斗的时候才会去了解地形地势,文官则只有主管粮食人口的户部会稍稍注重舆图。可若是连自己国家的省县都不明晓,怎么能指望他们将眼光放得更长远去看看这个世界呢?

  怀揣着发现新大陆梦想的姜妍默默将空白的名称都填上了,又开始用自己对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的记忆在旁边标注起了太平洋与大西洋。她不敢确定现代的世界地图和如今的是一样的,毕竟相差了几百年,地理有变动很正常,因此对于美洲欧洲和澳洲的刻画都只是模糊地勾了边。

  “皇后娘娘,你这加的都是什么?”陈祭酒越看越懵,姜妍为了对比,是换了颜色稍浅的灰色炭笔画的,北边的残元势力陈祭酒倒是知道,唐朝便有僧侣东渡的倭国他们也知道,但什么欧洲美洲澳洲——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姜妍心中叹气,果然大家都对海洋没什么概念,更多的还是惦记着“海外仙岛”说辞的人吧。可现在对制海权没有充分意识,等葡萄牙也就是现在的佛朗机在海上大肆发展起来,弄出了无敌舰队,那可就晚了。

  她想起了历史上麦哲伦环游世界一圈,发现地球是圆的的时候,大明朝正是正德帝沉迷豹房,快乐到连子嗣都没留下就暴毙的年代。之后的天文学很大一部分都是受地理的影响,欧洲搞文艺复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嘉靖帝还在用修仙的手段玩无为而治——科学不能从一开始就落后于人啊!

  然而如今的明朝又确实没有能力将航海发展起来,姜妍郁郁地想,明年开始的北伐若是顺利能在三年内结束,怕是也要休养生息拖延到五年后才能有出海计划。

  “这是我对海外疆域的猜想。”她现在只能用着猜想这样的说法掩饰:“今日我要与你们讲的主要是倭国,也就是屡屡骚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倭寇所出之国。”

  她提到倭寇,明显就注意到有两三位同学肃穆了神情:“你们对倭寇有了解?”

  “是,我们同是从东南而来的。”其中一位瘦弱的青年答了她:“我就是从海南被拔擢入国子监的,我家乡附近的几处渔村都遭了倭寇的祸害。”他露出了愤恨的表情:“我的小姨就嫁到了其中一处渔村。”

  他话未说完,姜妍却也明白了他的未尽之意,倭寇侵袭,男子被屠杀固然悲惨,女子被掠夺却是结局更加惨然,只能轻轻道了声:“抱歉,节哀,如今军事重点放在了北边,对东南没有能太重视,不过元璋已经在计划对东南一带肆虐的倭寇进行清扫了。”

  倭寇难以处理的一点就在于他们往往是突然袭击一处,一旦得了消息的明军对他们进行围剿,他们便会退回海上。

  他们本就是日本大名争斗中逃出的浪人,能够横跨大海到达元朝疆域的,对海洋都是万分熟悉。擅长陆战的明军可以在陆地上大胜这些倭寇,但到了海上便只有被击退的份。

  要战就得发展水军,要不然就封闭海岸。历史上的朱元璋选择了第二点,所以他为了东南的安全闭关锁国,禁止渔民出海,在东南沿海一带拉设防线,不许进也不许出,减少了百姓的损伤。

  但这到底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这一次朱元璋将京都研发出的有一定防水性的火炮一并运至了东南。没有研发航海技术,造船的材料没变,船只的防护性依然很差,但这些可以配备在船上的火炮却是能陡然拔高船只的战斗力,让明军在海上能与倭寇有一战之力。

  打得倭寇知道疼,把防护线推到海上去,比在陆上拉设防线更有保护性,要是能趁机占下海上的几处重要据点对倭寇进行反击,那倭寇就暂时无法对东南造成威胁了。

  等能抽出手来的时候,

  就可以用手中的火炮□□与幕府的各位大名坐上谈判桌好好谈谈了倭寇的问题了,他们要是想不出办法解决,那就只能由明朝来动手从根源解决问题了。

  至于现在,姜妍觉得可以动用一些外交手段。

  “我明白你们对倭寇侵袭的仇恨,为了应对倭寇,你们该对倭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姜妍将历史知识与她最近搜集的情报结合在了一起:“如今的倭国正处于足利幕府时期,足利一族在京都建立幕府,架空了他们的天皇进行统治。但同时,另有一支皇族逃亡了京都以南,自称正统与足利幕府对峙。”她想了想:“大约和南北朝时期也差不多,只是他们的所谓战争实在 ”

  她一时想不出一个词汇来形容,与动辄以十万作为战斗计量单位的国内战争相比,倭国本就人少,每每争斗起来,兵力很少能达到万数。大名门的手下除了个别武士,许多都是农夫,到了需要战斗的时候,这些没有经过训练的农夫也不会被派发武器,运气好家中有镰刀的便算是对敌利器了。

  这种战争,其实更像打群架,作为核心战斗力的武士就有一个巨大的弊端。

  倭国武士的武士精神注定他们单人作战更加有利,到了正规战争需要考究统帅的统领能力的时候,手下的武士并不会以统帅的军令为先,而是大都以自我为中心,听不听命令完全看自己的心情想法,一个不爽甚至能杀了统帅闹起哗变。

  这也是倭国著名的“下克上”的由来。

  “北朝足利在倭国国中被视作反贼,但南朝的皇室式微基本无法对抗足利。我们现在既然没有办法抽手去应付他们,不如让他们在解决内部矛盾的时候将不断外逃到我国海岸的倭寇给处理掉。”姜妍说出了她想要向学生们讲的最重要的部分:“我希望你们中就能有作为使者代表正义向倭国出使的人。”

  朝臣们只会觉得她的想法是异想天开,没有人会想要往他们眼中的蛮夷之地的倭国出使,但姜妍却想要在这些还没有入仕的学生们心中埋下一粒种子。

  “支持南朝我们只需要给予一些淘汰不用的铁器,他们的战斗力就足以和足利的部队战斗了。作为交换,他们需要控制好他们的海岸,确认没有能够叛逃出海的人。”姜妍想了一会儿说道:“如果这样做太麻烦的话,可以给他们提一个友好的建议,在他们胜利后,让他们闭关锁国休养生息。”

第六十三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他开局一个碗完整版+番外章节

正文卷

他开局一个碗完整版+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