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朱棣是被两个兄长哄骗着作了继承人的。

  朱连与朱晋为了将这个担子交给他, 从小便在他耳边念叨着天下为公, 为国为民之类的大道理, 鼓动着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有补身补脑的好东西流水似的全给他送过去。

  等到朱棣真正明白两个哥哥对自己这么好是为了什么的时候, 已经晚了,朱元璋将他定成了太子人选,他正式脱离书本的世界接触了政事, 再不能甩手不干。

  他带着亲信在民间饱尝辛苦滋味的时候,大哥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了, 另外两个兄长也辟府娶妻了。

  好在他确实对政治变动极其敏感, 对民生民事也颇多感触, 在民间的声誉拔高了许多。等他再次回宫的时候, 也得到了朱元璋的承认。

  朱元璋正式开始将前朝的政事挪给了朱棣处理,自己退居幕后。

  他慢慢减少自己出现在大臣前的频率,淡化自己对朝局的影响,指示手下再要往上报事都先交予朱棣,真有大事要决断再由刘基报给他。

  朱棣对他这样的做法,心中既感动又感激。他明史通古今,知道从前各代出现过无数次父子交接权柄时冲突的事情,甚至父子相残都屡见不鲜。朱元璋如此放权信任他,他不敢辜负。

  所以在他听到自己亲信向自己汇报说,汤家子弟在四处寻访有关长生术士的消息时,才不敢相信。

  朱元璋向来不信术士把戏,即便是敢在民间招摇撞骗的算命先生都会被算作流民被官府抓住进行教育, 如果可以,朱元璋可能会把所有不务正业的所谓术士都发配去种田。

  以汤和与朱元璋的关系,他即便是如今年迈了想要长寿些也不会敢犯忌找术士求长生,找医师开些滋补养生的药物都靠谱得多。

  汤和没有这个胆子敢让族人去做,除非……除非让他去寻访术士的就是朱元璋本人。

  这个猜测刚刚出现在朱棣脑海就让他一惊,连忙冷声让自己的亲信不要再追查这件事了。如果这件事真的和朱元璋有关联,他就最好装作不知道。

  然而亲信听命离开后,他又不确定自己猜测的正确性了。他知道朱元璋对生死之事一贯都是持天有定数不可强求的态度,更明白朱元璋干脆放权给自己,不是个贪恋权力想要做万世皇帝的人。

  那他的父皇何必去寻查可能根本不存在的长生术士呢?

  他有些混乱的思绪因宫人的询问声戛然而止:“太子殿下,陛下请你去御书房一趟。”

  朱棣因此时心中的疑惑有些忐忑,深吸了口气不让自己有任何异状,理了理衣服便出门往御书房走。

  御书房内,朱元璋似乎正在写着什么。朱棣没有打扰他书写,只静静等着朱元璋写完。

  “棣儿,你来了,坐。”朱元璋写完对刘基的批复,抬头看到了朱棣:“你最近做的很不错,刘基他们都对你称赞有加,说你在民间历练了两年确实是历练出了本事的。”

  朱棣面对朱元璋直白的称赞有些不习惯,不太好意思地道:“还是多亏了刘大人他们指点,许多事也是他们帮衬着,儿臣才没有在大臣面前犯错误丢脸。”

  “你不必太过谦虚,刘基可不是个随便就能夸人的人。”朱元璋笑了笑,颇为开怀地说:“在我面前也不用打官腔了,我知道你的本事才敢托付政事给你的,刘基他们得了我的吩咐让你单独处事,可不敢私下帮你。”

  宫女恰在此时敲门进来,手中端着一个托盘向他二人问安道:“陛下,太子殿下,皇后娘娘送了两碗莲子甜汤来,说是天气热别惹了暑气入体了,喝莲子汤可以解解暑。”

  “放下吧。”等宫女离开后朱元璋才向朱棣说道:“阿妍听说我直接把奏折都交给你批复可生气了,说你在外两年黑了瘦了不少,如今刚回宫没个人帮忙,要看小山似的奏折怕是连睡眠时间都没有,身体更要拖垮了,这几天和我闹了几日小脾气了,一直不给我好脸色呢。”

  他拿勺子舀了一勺甜汤,含笑摇摇头:“我怕是借你面子才能喝上这汤的。”

  “母后脾气真是半点没改,还和从前一样会闹小孩子气,除了疲懒了些不像从前那样总喜欢往宫外跑了,别的地方一点也没变。”朱棣一口气喝下了一整碗,刚才一路走来的暑气全消了,抬头却见朱元璋的甜汤还未动过:“父皇不喝吗?”

  “你母后确实完全没变。”朱元璋脸上的笑容不知什么时候消失了,放下汤碗,手指甲在刘基夸奖朱棣的奏折上的“徽州”二字下压下了一个印子:“棣儿,你最近是在调查徽州那边的水渠吗?”

  “是,去岁徽州收成不好便是因为水渠引水不足的问题,今夏那里降水更少,虽然春末已经掉了一次水过去了,但保险起见,儿臣又派了人去看看情况,决定是否要再多抽调水往徽州,若真的有必要,可以替徽州专门沟通一条水渠。”朱棣听是与政事相关的问题,连忙收敛了笑容认真回答。

  朱元璋轻轻“嗯”了一声,然后久久没有下文。

  朱棣有些茫然,敏感察觉到自己刚才的回答是哪里让朱元璋不满意了,却没能想明白到底问题出在哪儿,自己对徽州的这种举措应该是没有错的。

  忽然他脑中灵光一闪——方才向他汇报有关朱元璋寻找长生术士的亲信,就是负责徽州水利调查消息的那一个。

  他隐约察觉到此时朱元璋的态度怕是就与这件事有关,但却不敢讲出来。

  “棣儿,既然你的人去了徽州,那凭你的本事该是知道了。汤家那些孩子确实是在替我办事。”朱元璋没有将话说明白,但两人都心知肚明他说的是什么:“这件事不要泄露给你母亲一星半点。”

  朱棣闻言茫然了一阵,不知道这件事怎么又和姜妍扯上关系了,想要寻求长生的不是朱元璋吗。

  “长生不老不死可不是什么好事。”朱元璋压低了声音宛如叹息:“世间万物都是有生有死的,自然如此。因为有生所以有了人与人之间的羁绊,因为有死所以才会格外珍惜生时光景,为了不辜负而尽全力。”

  “如果永远不老不死成为异类,与他人的羁绊就再也无法真正建立起来,哪怕有了联系也会因他人的死亡而失去。到最后,漫长的时光会消磨掉她的所有期待,身边人全部步入死亡,她只剩下了虚无。”

  “那是多么痛苦的事,我不舍得她承受。”他的声音越渐低沉,朱棣听着,脸色越来越苍白,结合朱元璋的前言,得到了一个他不敢说出来的结论——朱元璋在说的这个人就是姜妍。

  他心中的恐慌被放大到了极限,终于颤抖着声音确认般地问道:“父皇,你在说的是……”

  “棣儿,你心里明白了就好,这件事你不要再有任何牵扯了。”朱元璋没让他说下去,自己也不想再对他多解释什么,只是挥了挥手示意让他离开。

  朱棣大脑一片空白地站起身,身体僵硬地离开了御书房,只剩了朱元璋一个人坐在御书房内发呆。

  姜妍不老这件事,他是在女儿出嫁时发现的。穿着大红嫁衣的朱念与姜妍并肩现在一块,一点也不像是母女,脸上仍存了几分无邪天真的姜妍看着倒更像是朱念的妹妹。

  身边的宫人也夸赞姜妍说她驻颜有术,明明已经快近四十了,依然光鲜如同少女,半是打趣地说若是姜妍依然与那些京中未嫁女在一块也绝觉不出突兀。

  她没有半点改变,依然是她初变成人时的模样,时光在她身上没有留下丝毫痕迹,虽然成为母亲让她的性格沉稳了不少,但她依然是那个会向他撒娇卖痴哭泣求助的小女孩。

  他们的孩子没有任何异状,日日相处他也没有发现姜妍别的异常,几乎让他忘记了姜妍本身是个小碗精的事情。

  朱元璋看着桌案上那碗甜汤出神,半凝固的透明莲子汤映出了他此时严肃的表情,他好一会儿才从自己衣襟中拿出了另外一个碗——那只一直被他贴身放着,缺了一个口的灰陶碗。

  刀枪不入的灰陶碗,唯一破碎的可能就是被他摔碎,碗碎的那一刻,托身于此的姜妍生命也会因此终结。

  但那样做,和他亲手杀死姜妍有什么区别?

  他想要找到一个办法让姜妍与他正常的老去,正常地步入死亡,合葬一墓。

  只是朱元璋不知道,他试图隐瞒的姜妍,并非对这件事一无所知。

  她比朱元璋更早意识到自己不老的事实,所以她才刻意减少了出行见外人的行动,即便外出也会在脸上扑上一层粉——如同寻常贵妇掩饰自己老去一样,她通过这个手段掩饰自己不老的异常。

  生同衾死同穴,这是她与朱元璋不曾宣之于口的誓言,相知相爱多年,朱元璋的性子会做什么她完全猜得出。

  然而朱元璋并没有收获什么有用的方法,年岁流逝,他越渐苍老衰弱,知道自己的大限怕是就要到来了。他每日里清醒的时间越来越短,陪在他身边的姜妍却依然是不变的容颜。

  “阿妍,你在那边先等等我好不好?”他破解不了这个长生的诅咒,那剩下的办法就只有一个了。他与朱棣说了许多大道理,其实内心深处却是在害怕他死后,姜妍会拥有新的爱人,新的家庭。

  这种自私应该不过分,但他还是选择询问姜妍的意见。

  他没等姜妍应答便又自顾自地说了下去:“我记着从前你求我不要摔了你,但我是真的没有别的法子了。阿妍,如果你实在不愿意,就带着碗走吧。”他话说的艰难,挪开自己的眼神,将选择权交给了姜妍。

  那只灰陶碗就放在朱元璋的枕边,如果姜妍不愿意,她现在就可以拿了自己的真身离开。姜妍将碗放在了朱元璋手上,轻轻答了他刚才的问话:“你说什么傻话,你可别想丢下我。”

  朱元璋有些枯槁的手端着那只他从未离过身的灰陶碗,曾经他唯一的碗。他迎着姜妍依然温润的水眸,悬空着的手臂微微颤抖着,许久才阖眸倾斜了手掌的角度,任碗落下。

  清脆的碎裂声响起,朱元璋慢慢睁开眼——碗碎了,姜妍没有消失也没有死去,她依然坐在床边,只是有些愣愣出神。

  姜妍有一种久违的感觉,就像她从前每一次拥有一种新的能力一样,只不过这一次她似乎是因为灰陶碗的破碎而更替了托身绑定的对象。

  “这大概是最后一次梦想成真了吧。”姜妍握住朱元璋试探着向她伸来的左手:“这一次我们生死相依,灵魂共存了。”

  洪武四十四年,朱元璋与姜妍病逝,同葬于孝陵。

  之后明朝持续四百余年,依靠着海外作物番薯土豆等渡过了寒冷的小冰河世纪,强大的军事实力辅佐不断流入国内的科技相关知识,追上了工业时代的步调,走在了最前端。

  当工业时代帝国皇帝政权的统治弊端渐渐显现,只能放权给内阁,听从人民意见的时候,最后一任皇帝明智地选择了顺应时代的潮流,彻底放弃皇帝意味着的一切,当上了第一任被推举出来的内阁首相。

  在图书馆里仔细记着历史考点的姜妍看到这连忙拿荧光笔对年份做了标记,这种大事件考试一定会考到,她的历史老师别的不说,最喜欢拿具体年份来为难他们这些学生。

  “阿妍,今天可是周末,你还在学习啊?”同班来还书的同学女生看见她有些惊讶,姜妍笑了笑:“历史老师说下周要堂考,我哪敢不用功呀。”

  “你不知道吗?咱们班原本的历史老师被调走了,新来的历史老师怎么样也不会第一节 课就考试的,放宽心,周末好好歇歇。”

  “新老师?”

  “是哦,听说姓朱,刚刚毕业没比咱们大几岁,也不知道教课水平怎么样。”女生念叨了几句见她呆愣着没反应便拍了拍她的肩膀:“你怎么发呆了,我书还完了,要不要和我一起去逛街啊。”

  “啊,去啊,等等我啊。”姜妍笑了笑,对于朱这个姓氏她总是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说不定她和新来的历史老师关系也会很好。

  她合起了历史课本,提着书包追上了同学的脚步。

  三月回暖,寒冰化春水,沉寂在冰层下百年前的故事,也要再一次开始流淌。

  作者有话要说:  终于,勉强算是将我的大纲全部都写了出来,应该也不算是潦草结尾,因为这个结局是我一开始就定好了的。

  但是也没有达到我一开始开这篇文的时候想要达到的效果,向所有读到这里的小天使先道个歉。

  后期节奏的把握确实不好,剧情主线的冲突已经接近于无了,女主后宫皇后视角又有男主庇护,接触不到什么黑暗面了,我又不是一个喜欢写温馨日常的人,所以一直卡文不知道怎么样继续。

  前期大纲比较完善,后期的大纲对着年表一查就发现了漏洞,比如我本来是准备开航海去欧洲挖人才的,结果一对时间,好的,英法百年战争,科技发展还基本等于零,能够带回来的顶多只有宗教画作,对我的国中完全没有助益——于是这条线就只能砍掉了。

第七十五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他开局一个碗完整版+番外章节

正文卷

他开局一个碗完整版+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