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

  ==============================

  蒋海莹惊奇地发现,过了一个周末,林维桢好像有点儿不一样了。

  平日里,整个小组总是何清到的最早。蒋海莹打着哈欠、提着鸡蛋饼袋子走进教室的时候,何清已经从食堂回来开始看书了,而林维桢的位子常常是空的——他不习惯在教室吃早饭。

  谁知周一清晨,蒋海莹竟在玻璃房门口的天台碰上了林维桢。

  一中纪律严,从不让带手机。林维桢领子前夹着一个小型MP3,戴了一只耳机,手里捧着打印好的资料,时不时瞥一眼,但大部分时间似乎都在靠听力复述。

  蒋海莹过去打了个招呼,探头一看,那是BBC上周的新闻稿。

  林维桢神神秘秘地朝她笑了一下,蒋海莹两根指头放在另一只手掌心上,作出了一个“给跪”的手势。

  一上午高强度复习课后,悦耳的放学铃声终于响起。蒋海莹舒舒服服伸了个懒腰,收拾好东西,刚要出门,忽然看见后桌俩人摆着一模一样伏案疾笔的姿势,丝毫没有结束战斗的意思。

  “不是吧!”蒋海莹内心爆哭,“老林你这是要跟何神保持一致?给不给我们活路了!”

  林维桢从卷子里抬起头,酒窝轻轻一动:“一起啊蒋姐。”

  蒋海莹转头就跑,决定让自己多快活几天。

  半个小时后,林维桢终于做完了一页大学专四英语题。

  保送对语言要求极高,尤其是TOP2,听说读写样样不能差。林维桢算了算时间,在保证各科作业按时完成的基础上,再冲刺外语,每天还要多挤出来一个半小时。

  在满满当当的日程里,想要再找点空隙,也只有晚上了。灯光之下,是心底破土而出的、想要放手一搏的嫩芽。

  何清看在眼里,但什么都没说,他们似乎形成了一种默契,“理想”两个字,本就是不足为外人道的。

  而知己不必明说。

  周四早上,蒋海莹才发现林维桢这回真的不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不少人的课桌上都写着高考倒计时和鼓励自己的话,蒋海莹发作业的时候偶尔一瞥,发现林维桢的倒计时只剩下三十多天了,数字下面是几排清晰的小字。

  “横渠四句啊,”蒋海莹小声道,“老林到底是有志青年!看看我,多简单明了!高出一本线五十分!”

  林维桢比了个大拇指。

  蒋海莹好奇道:“何神写了什么?”

  何清握笔的手顿了顿。

  蒋海莹:“那啥,要是不能看,就算了……”

  何清:“没什么不能看的。”

  蒋海莹得了话,喜滋滋地凑上来,小声念道:“绝对的实力下,运气因素不值一提……”

  林维桢心里动了一下。

  “横渠四句”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太大,太空,也太虚假了。他心里藏着那点火焰,却不想搞得人尽皆知,将心比心,也从不去看何清课桌上写了什么。

  绝对的实力,林维桢心想,跟何清本人真是相配。

  何清同样是一种光源,只是他的光芒安静、柔和,从不夺人眼球,却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那短短的三十天,如今回忆起来简直如流星般璀璨。第三周的小型模考,林维桢奇迹般地冲进了前五名,而何清稳坐第一。

  “一百四十三!”蒋海莹惊呼着抢过林维桢的英语答题卡,“快让我瞻仰一下,这个每天拿BBC新闻练复述的外星人,单科比我高了三十分!”

  一中的小型考试出的比统考题难很多,保送考试前夕的小测,更是把英语拔高了两个档,以供想要走保送的人参考。毕竟校级选拔后,所有人还要接受目标大学的考验,高考题做的好,不代表外语水平真的足够厉害,题难了,才显得出真实的差距。

  “听说文科班最高一百四十一,”韩婧也转过头,小声道,“老林这次要拿单科第一了,一中的外语第一,考全国哪个学校的面试笔试都没问题吧?”

  “没问题。”一直没接话的何清突然道。

  林维桢一直笑着听同组人说话,心里也没太大波澜,可被何清这么一讲,忽然觉得脸上有点热。

  林维桢掩饰般地低下头,忍不住发自内心地笑了一下。

  也许上天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跟普通人开玩笑。

  保送选拔考试一天结束,从早考到晚,对于立志走保送的学生而言,重要性等同于高考。

  而林维桢在前一天感冒了。

  这一天的晚自习分外浮躁,一部分同学即将迎来人生的转折,同在一间教室,学习状态难免受影响。不仅九班,全校高三都是如此。

  林维桢一边咳嗽,一边翻动错题本。

  旁边的何清看了看表,转头道:“是不是该吃药了?”

  林维桢头有些晕,迷迷糊糊地看向他,何清无奈,索性拿起他的杯子,走到教室后的饮水机旁,冲了一杯感冒药,回到座位的路上还听人低语道:“看,何清都不想学习了……”

  何清哭笑不得,他在哪儿学习都一样,只是旁边坐着林维桢,难免帮他吊着一颗心。

  “回去早点睡,”何清把杯子递过去,“不差这一晚上。”

  林维桢闷声说了句“谢谢”。

  很久之后林维桢再回忆起这一晚,总是能品出 “我把你放心上”和“世上没有感同身受”的鲜明对比。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何清一般对自己,即便室友们知道保送对他而言很重要,一间宿舍六个人,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将心比心,安安静静地过完这一夜。

  一号床和二号床格外兴奋,聊到了将近凌晨一点。

  第二天六点起床,林维桢碰了碰自己的额头,感觉已经发烧了。

  他拖着步子去刷牙洗脸,换好衣服,拿上书包准备出去的时候,忽然看见何清在宿舍门口等自己。

  何清的宿舍刚好是二楼最后一间,九班剩下的男生都在三楼,他一贯出门早,三年下来,林维桢都难得在宿舍楼里见他一面。

  “好点儿吗?”何清问。

  没等林维桢回答他就明白了——不好,还有些加重。

  “你直接回教室吧,”何清道,“早饭我帮你买了带过去。”

  林维桢没接话,点点头,就看见何清迈开步子朝楼梯走去。

  一天考下来,林维桢浑身都快要散架了,最后一门结束,他让同考场的韩婧帮忙给班主任请个假,便径直回宿舍躺在了床上。

  何清回班里等了好长时间,林维桢的位子还是空的。他心里有些乱,略一抬头,忽然看见韩婧在教室门口,和班主任说着什么。

  等韩婧回来,蒋海莹已经耐不住性子问了起来。

  韩婧满面愁容:“老林发烧了,估计今晚就不回教室了。”

  何清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周围嘈杂声顿时停止,班主任站在讲台上威严道:“保送选拔考试已经结束,大家都收收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同学们纷纷噤声,乖巧地像缩头鹌鹑。

  不过等班主任一走,整个教室又乱成一片,大部分人都没了看书的心思,三三两两地讨论起保送考题来。

  谁不想要一个提前进名校的机会呢。

  “你看吴凡,好像考的挺好的,”蒋海莹小声跟韩婧咬耳朵,“他要是能去全国排名前五的大学,就算是小语种,大概也会走吧?”

  吴凡平时成绩差不多在前二十,按这个趋势,即便慢慢进步,高考上前五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韩婧感叹:“不知道啊,不过……何神就算能去TOP2,他也会放弃保送资格吧。”

  蒋海莹笑道:“何神放在哪儿都是极端数据,他高考发挥正常也能TOP2。话说回来,能放弃快一年的长假,踏踏实实高考,还要担着高考的风险,确实挺难的。”

  不管之前有没有保送的心思,现下每个人都在重新盘算,倘若天上掉下一个礼物,要不要捡起来。

  也不知道里面是馅饼,还是潘多拉魔盒。

  整个晚上,只有何清一个人反反复复想着:“他怎么样了?”

  宿舍黑着灯,林维桢裹在被子里,没睡着。

  孤立无援的时候,他忽然特别、特别想自己的父母。

  林维桢的父母都是援疆老师。

  许盈一直不太满意自己的姐夫,总觉得姐姐可以嫁给更有钱、更有地位的男人。但林父林母琴瑟和鸣,她也不多说什么,只是偶尔感怀,从林维桢眼里,还是能看到他父母的影子。

  一样理想主义,流露着和世俗有些格格不入的光亮。

  “王国克生,维周之桢。维桢,这就是你名字的由来,‘桢’,刚木也,桢臣,就是栋梁之臣。”

  “爸爸最喜欢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多少文人的理想啊。”

  希望你长成国家的栋梁。

  希望你,永远坚持理想。

  林维桢翻了个身,等睡着的时候,枕头已经有些湿了。

  一中的老师效率极高,不管大考小考,三天之内必评完卷子。七点钟,新闻联播的声音也压不过班里的吵嚷。成绩条挨个儿发到学生手里,韩婧走到林维桢面前,没忍住手抖了一下。

  林维桢嘴唇发白,病还没好全,勉强抬眼朝她笑了笑。

  韩婧站在讲台上说:“保送选拔成绩出来了,高老师今晚在年级组有事情,让我跟大家说一声。这个成绩先按理综排名,分数线是两百一十三,过了线的同学,再把语数外加权排出名次……”

  “所以,理综没有过线的同学,没有保送资格。”

  韩婧话音刚落,班里瞬间炸成一锅粥。理综过线的人立刻暗戳戳估摸起语数外排名,本来就对保送不抱希望的人长叹一声,索性八卦同组的成绩去。

  林维桢在一众嘈杂声中显得格外安静。

  但他表面的波澜不惊只停留了片刻,还是忍不住站起来,往教室外走去。

  何清朝旁边桌子瞥了一眼,林维桢的成绩条那一栏,理综写着两百一十一。

  蒋海莹还在和韩婧对分数:“我竟然过线了!我过线了!不过你看我这个语数外,别说985了,排到我都十万八千里外了……哎,何神你……”

  何清推开凳子,在一众好奇的眼神里,大步流星地跟了出去。

  ---------------

第 13 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学霸攻略最新完结+番外章节

正文卷

学霸攻略最新完结+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