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再次打量了一下自己身上老绿色的宫装,宝钗对着镜中人笑了一下。上一世自己求而不得的东西, 今世竟然得来全不费功夫。

  她不知道原来占据自己身子的是谁, 可是却默默地观察了那人行事七八年的时间。那人的行事与自己完全不同, 宝钗多次想提醒她,有哥哥的蠢笨衬托着,才能更显出自己的聪慧,也更容易得到父亲的宠爱,可是那人没那么做。宝钗还想提醒那人,有了好亲戚帮衬, 自己家才能稳居四大家族之位, 那人却提醒父亲远着舅舅与姨妈家。

  还有与林黛玉的交往, 怎么能一点防备之心也没有呢?那不过是一个渴望亲情的丫头,何必与她交心?想自己上一世不过是几两燕窝, 就让那丫头与自己互剖金兰语了, 又何必巴巴地事事想着她?

  可也是因为那人, 父亲没有提早离世, 还节制着妈远离了舅舅与姨妈一家。薛家没有成为王家与贾家的钱袋子,就算是没有了皇商的名头, 还是耕读人家。而哥哥也因那人几次言语相激, 不光没有惹祸, 反而早早地得了秀才的功名。还有林家,竟然与宫里的妃嫔是亲戚, 还助着自己没有流于普通的宫女, 竟成了女官!

  就算是不想承认, 宝钗也知道正是那人的行事,才让自己家里不至如上一世一样家破人亡,也让自己真的进了宫,还得到了淑妃的认可。

  难道自己上一世竟错了?宝钗想起自己上一世好不容易谋算到的宝二奶奶之位,无声地笑了。贾宝玉那样一个毫无担当的人,自己为了他的正妻之位,还要苦苦谋求。这一世,就算是自己的好姨妈再求,自己也不会再嫁进贾家了吧。

  想起贾家,宝钗不得不想起那人与贾元春的交锋。竟然真的让她压过了贾元春!上一世赫赫扬扬的贤德妃,现在只是大明宫中一个普通的宫女,成了全后宫的笑柄。就算是舅舅如今重新转头支持贾元春,也没有一丝用处了——一个得了太上皇恩典,却背叛了太上皇的人,现在还能苟活,不过是太上皇觉得让她死太便宜了些。

  宝钗是一个很认得清时务的人,既然发现了那人的行事,看似吃力,却处处不留把柄,得到众人的称赞,又怎么会与那人行事背道而驰呢?不就是待人以诚,不就是忘记青云之志吗?上一世被青云之志害惨了的宝钗,决定今后就按那人的行事之法好了。

  反正那人已经得了淑妃的信任,只要宝钗不利用这份信任搞小动作,她相信淑妃不会亏待了自己。而得了淑妃的关照,在这后宫里可比自己摸索来得稳妥。毕竟淑妃有子,还是个养成的皇子,就是皇后也得给她一二分的颜面。

  果然如宝钗所料,裳梨宫众人,除了发现宝钗的绣艺又长进了,不光花样多、灵性也越发逼人外,没有一个人觉得宝钗换了芯子——外貌无差,行事无别,谁又老是关注一个小小的女官呢?

  只有淑妃倒是觉得,宝钗比原来爱说笑了些,她已经有些年纪了,也愿意身边的人活泼些,好在这深宫里多些生气。何况宝钗在三皇子来裳梨宫的时候,都是能躲就躲,更让淑妃觉得这是个好的。

  而宝钗也保持了那人与姚嬷嬷之间的情意,不管有事没事,有了空闲就去找姚嬷嬷说说话——深宫之中,能有个人肯倾听自己的委屈,分担自己的忧伤,是多么难得的一件事。宝钗不得不再次佩服那人与人相交的能力。

  就这样不知不觉,一年已经过去,宝钗再次得到淑妃恩准,出宫去探望自己的亲人。这一年薛父按着宝钗所求,只一心做他的富家翁,除了巡视一下铺子,轻易连门也不出,倒把个薛姨妈看得死死的,没找到空隙与王夫人修复关系。

  而王夫人却不想放弃薛家,放下银子不谈,只说想打听一下贾元春的消息,现在就只余下宝钗一途。若说整个荣国府,现在还有人想着贾元春的话,那是只剩下王夫人一个人了。

  可是宝钗怎么会忘记,自己的好姨妈上一世给自己家里带来的伤害?贾母当时只是看不上薛家的出身,可是自己的好姨妈可是一面收着薛家的银子,一面打着骑驴找马的主意。所以在面对特意在薛家等着自己的王夫人,宝钗的回答只是:“宫里的规矩严,各宫不得私下走动,元春姐姐的情况,我也不清楚。”

  至于王夫人想让她给元春捎些银子进宫之事,宝钗只说:“宫里各人皆有份例,不许私相授受。别说是给元春姐姐捎东西,就是我自己,也从不带银子进宫的。”

  薛姨妈不知道自己女儿对元春的心结,也在一边帮着宝钗道:“宝丫头说得是,从她进宫那日,我家里从没给她带过银子。”

  王夫人尽管半信半疑,可是也不好强人所难,只好失望而去。她失望不失望,宝钗如何会在意,若不是想着离贾家越远越好,她都不介意和内务府的人一样,收了银子自用。

  因此当宝钗离家时,薛姨妈再嘱咐她回宫后能关照贾元春些,就关照一下,毕竟是亲戚一场的时候,宝钗面无表情地答道:“以前我这位元春姐姐是如何关照我的,难道妈已经忘记了?还是在妈的心里,元春姐姐竟比我这个女儿还亲近?”

  薛姨妈尽管觉得自己女儿说得太过绝情,可是贾元春行事太过阴狠,也让她说不出更多的求情之词,只好在心里叹息一下女大不由娘。

  这一年已经是宝钗的及笈之年,宝钗不能不回想起自己上一世那笑话一样的及笈礼。那是贾母给自己做脸吗?分明是打脸好不好?所以在收到了黛玉托淑妃给她的簪子之时,宝钗落泪了:谁真心,谁假意,哪儿那么难分清?

  淑妃看着宝钗真情流露,一面感慨一面好笑:“怎么竟是个眼皮子浅的?你就管着我的私库,多少好东西没有见过,何况平日也没少了你的东西,竟为了这样一个红宝石的簪子掉起泪来。”

  宝钗也知道这宫里不能见泪,一面拭了面,一面赔罪道:“是奴婢一时有感而发,冲撞了娘娘,还请娘娘见谅。”

  淑妃不在意地笑道:“这也值得说说。只是你与林家的姐儿好,我看着高兴还来不及呢。说来也是你们的缘份,说不得日后在这宫里见面的时候还有呢。”

  宝钗就是一愣,她不觉得林如海能舍得唯一的女儿进宫,而黛玉虽然身份不差,只是丧母一条,宫里也是忌讳的。电光火石之间,她想到了一种可能,眼睛一时瞪得圆圆的:“娘娘是说?”

  淑妃笑着点了点头:“此事现在还在相看,还不可与外人说。”

  宝钗已经笑得见牙不见眼:“那可得恭喜娘娘了。表少爷本就是有大出息的人,再有了林大人教导,将来定是前程不可限量。”

  淑妃打趣她道:“说起别人的事儿来就这样高兴,你比林家的姐儿还大着几岁呢。倒是进宫给耽误了。”

  宝钗忙道:“奴婢得天之幸,才能服侍娘娘,又得娘娘信重,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再说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奴婢的家是个什么样子,娘娘有什么不清楚的,哪儿能和林妹妹比。”

  淑妃喜她知道自己的本份,道:“你也不必妄自菲薄。能进得了宫,自然是家世清白的,裳梨宫出去的人,还比谁差了不成?自然会有你的出身。”

  边上的人都纷纷给宝钗道喜,宝钗只淡淡笑了,由着众人打趣——宫女二十五岁方可离宫,女官们若是得了主子的青眼,成了主子的左右手,就是一辈子不得出宫也是有的。她今年不过十五岁,至少还有十年的光阴要在这宫里渡过,那时就是淑妃再给自己恩典又能如何?将来她除了给人做填房,也不过是给人做个教宫规的嬷嬷。

  不由地想起那人曾对黛玉说过,出了宫给黛玉的孩子做嬷嬷之事,对着淑妃笑道:“奴婢的出路是早就有了。原就与林妹妹说好了,将来出了宫,就去给林妹妹的孩子做个教养嬷嬷。”

  淑妃大乐:“两个不知羞的。才多大的人,就把这十几年后的事儿先想下了。”自此倒把宝钗之事放在了心上。

  出了正月没有几日,宫外果然传来了好消息,唐林两家联姻事成。就是不知道,一心想着撮合双玉之事的贾母,会做何想了。只是当今为彰林如海之功,亲自下了赐婚旨意,算是锦上添花。那贾母就有再多的不满,也得自己放在心中,发作不得。

  想着贾母受瘪,宝钗坏心眼地乐了一阵,就接了淑妃让她给黛玉送赏的差事。姐妹二人经年不见,宝钗除了恭喜了黛玉之外,也向她打听了贾家对这门亲事的态度。

  黛玉的小脸就有些郁闷之气:“老太太刚听说父亲找人合八字之时,还让二舅舅上门来找过父亲。说什么母亲在时,曾有过两家结亲之意。只是这么些年,也没见提起,偏要开始合了八字又提出来。亏得唐家不计较,不然可还有我的活路?”

  宝钗只好安慰道:“谁让你家世又好,生得又好,可不就让人惦记着了?不过是亲戚,你太太又去得早,能有多少情分?好就多处处,不好就远着些罢了。”悄声向黛玉道:“你只看我们家就是了,能离那府远些就远些。”

  黛玉道:“你们不过是与他们家二太太是亲眷,我家如何能比?只不过这次父亲也气得狠了,过年时只坐了一下就回来了。也不想想,我与父亲刚进京时,因为父亲一时没有得职,那府里何曾理过我们。”

  宝钗只觉得这一世贾家狐狸尾巴露出来得太早,也不知道是不是那人使贾元春不得封妃之故,只好言又劝慰了黛玉一番,直到她解了心结,才回宫复命。

  喜事总是连着喜事,这边两家刚刚放定,那边唐家少爷就中了进士,算得上双喜临门,还让黛玉得了旺夫之兆。淑妃更是觉得娘家复兴有望,日日喜笑不断。

  淑妃高兴,裳梨宫众人也就欢喜,日子过得越发平和。加上淑妃就算是心中自有丘壑,却是面上不显的,在这深宫之中,保得裳梨宫众人平安,越使得上下齐心,外人水泼不进了。

  也只是裳梨宫里平静罢了,外面的风雨,还是没有停歇之时。先是当今仍准了宫妃省亲,说是以解宫妃父母思念儿女之意。一时宫中有位份的宫妃人人思动,只皇后娘娘与淑妃向当今禀明,不参与省亲之事。

  宝钗不由得心中佩服淑妃心胸——在这样人人争先,各各赛胜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头脑清醒,殊为不易。何况人家淑妃理由找得也好,自己的父兄皆已不在,一个侄子不过刚中了进士,不欲因自己之故,徒增寡嫂劳累。

  当今倒也不强人所难,还多来了裳梨宫几次,抚慰淑妃不得省亲之苦。宝钗倒是遗憾贾元春不能省亲:上一世的大观园是如何建起来的,她再清楚不过。这一世没有了林家绝户之财,也没有薛家倾家扶助,若是贾元春仍旧省亲,怕是贾家那园子都建不起来。

  谁知没等宝钗遗憾多久,就听秋兰说贾元春不知何故触怒了太上皇,竟被发配到冷宫当差了。宝钗觉得,太上皇说不定与她一样,对不能让贾家立时破财有所不满,才将贾元春从尘埃打入地下。

  不过就算是如此,宝钗也没有打听贾元春为何触怒了太上皇,也不肯让人去冷宫为贾元春打点。这宫里就没有什么秘密,她打听大明宫里面的事是找死,为贾元春打点更是怕自己死得不够快——当今如今好不容易将薛家与那三家分开来看,若是宝钗为贾元春打点,少不得会让当今以为薛家首鼠两端。

  知道贾元春过得越来越不好,宝钗的心情不错,听了宫妃们省亲的盛况,宝钗倒是看出了些端倪:参与省亲的宫妃,都出自太上皇看重的老臣之家,而这些人家无一不是欠着国库银子的。

  这样的发现,让宝钗几日不得安枕,更是为自己母女上一世的短视汗颜:贾家欠着国库银子,还修了一个耗资二三百万的大观园,可让当今如何想?当今才不会管贾家的钱是从哪里来的,他只会认为贾家为了自家享受,才成了国库的蛀虫!

  这样的人家,难怪上一世有抄家之祸!

  心有余悸的宝钗,服侍淑妃更加尽心了——这一世若不是淑妃之故,她说不得就要被贾元春拖累。就算是有那人手段在前,可是淑妃若是个冷情不认人的,她也没有现在的日子好过。

  淑妃也不是没发现宝钗的殷勤,还当是为了黛玉之故,只把自己的满意放在心底,对宝钗更加信重也就是了。及至这一年宝钗再探亲的时候,就将自己的发现说与薛父,提醒他防着自己的好姨妈再从薛姨妈手里哄银子——别看这一世贾元春没有省亲,可就凭贾家人的德性,寅吃卯粮是迟早的事。

  薛父如今虽然提前进入了养老状态,可是儿子已经准备考举人,女儿在宫里得贵人看中,还有什么不足?现在对宝钗的话,算得上是言听计从,自然将宝钗的话记在心上。让薛家逃过了被贾家巴上的命运。

  只是这一年,注定是多事之秋。太上皇的身子越来越不好了,而甄太贵妃竟在此时去了。太上皇自是伤心欲绝,把身子搞得越发破败。当今为了太上皇着想,只好以国礼为甄太贵妃下葬。

  宫里哀声一片,外命妇们皆来哭临,宫妃们也得守灵。宝钗等人自是跟前跟后。出入之间,也与贾母、邢夫人等人打过照面,只是宝钗无意与她们交谈,对她们的欲言又止视而不见。

  贾家的人对已经成了女官的宝钗无法,只好按制哭临,不再想有的没有。只是女人们没有想到,她们在宫里辛辛苦苦地撑着贾家的脸面,宫外的男人们,却把荣国府的面子扒得干干净净。

  贾敬还是磕药把自己磕死了,独艳理亲丧发生了,贾琏偷娶尤二姐也发生了,王熙凤让人告自己的丈夫,同样发生了。

  贾家人作死的脚步不停止,谁也拉不住。王子腾紧跟着贾敬的脚步,不明不白地死在了离京百里不到的地方。宝钗听了这个消息,知道支撑贾王两家最后的一根支柱也倒掉了,贾王两家离分崩离析的时候也不远了。

  若是原著里的薛家,估计已经快到了娶夏金桂的时候,也就到了薛家快要家破人亡的时候。好在现在薛父还在,离得贾家也远远的,而薛蟠正铆足了劲想着考举人,跟夏金桂没有什么交集。

  事实证明,宝钗放心得太早了。在给黛玉送了淑妃的赏赐之时,她顺便回了一次薛家,才知道王夫人竟然跑到薛家来给薛蟠做媒,说的亲事竟然正是夏金桂!好在薛父比薛姨妈靠谱得多,知道要把联姻的对象的品行打听一下。等宝钗回家明确表示否定的态度之后,薛父立刻觉得自己女儿说得有理:自己儿子马上就要中举了,日后中进士也不是不可能的事,那婚事当然得往官宦人家相看。至于皇商之家的夏家,还是让她们哪凉快哪歇着去吧。

  做媒不成,想着通过给薛家唯一儿子做媒,好与薛家缓和关系的王夫人,再次铩羽而归,除了觉得薛家不认抬举之外,没有他法好想,只好自己在荣国府里苦苦支撑。

  此时的荣国府,与原著里还是有所不同的:贾元春没有封妃,王夫人对上贾母的底气没有原著中足。王子腾的离世,更让她没有了娘家的支撑。贾政与她多年来相敬如冰,而她眼前唯一的儿子贾宝玉,却让她看不到希望,不管承不承认,王夫人也知道自己儿子的现状:那就是一个让贾母养废、永远也不想长大的孩子。

  所以王夫人比原著里,更希望与薛家紧密联系,可能已经不是为了薛家的钱财,而是单纯的想有一个娘家人走动。只是人总要为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负责,她曾经参与了对薛家的哄骗,也曾经从薛家拿了太多的银子,薛父现在不再给她与薛姨妈亲密联系的机会。

  宝钗在宫里是不知道薛父是如何做到的,她现在在准备给黛玉结婚的礼物。是的,黛玉已经及笈,大婚的日子就定在了六月十六日这一天。这个上一世让宝钗又爱又恨又嫉妒的女孩,这一世又走在了宝钗的前面。

  可是这一世的宝钗,对黛玉没有了嫉妒,也没有了愤恨不平。越是与黛玉真心相交,宝钗越知道自己上一世的世故,让自己错过了一个多么好的朋友。上一世已经成尘,那么这一世,宝钗要用自己日后的人生,来弥补上一世的遗憾。

  而黛玉收到宝钗为她新婚所绣的百鸟朝凤的屏风,感动得热泪盈眶,与宝钗中途换人不同,她交好的一直是宝钗这一个人。从戴上宝钗给她的那个平安符起,黛玉就将宝钗认成了一辈子的朋友。

  自己风光大婚,可是朋友却仍在深宫服侍别人,善良的黛玉觉得,自己应该为朋友做点什么,毕竟宝钗比自己还要大上三岁,已经算是老姑娘了。

  得力于宝钗这些年的表现,更得力于新侄媳妇的游说,淑妃请准了当今,将宝钗指给了一个二等侍卫。宰相门前七品官,何况宫中的侍卫!人家家里也是京中望族,才能把孩子塞到皇帝身边渡金。

  被提前送出宫的宝钗,回头又看了红色的宫墙一眼。终于离开了,没有什么不舍,也没有什么不甘。每年小选入宫的宫女数以百计,可是能平安出宫的有多少?能与自己一样,不光提前出宫,还可以嫁入官家,做正头娘子的又有几人?

  知足了,宝钗从心里长出了一口气,原来诚以待人,得到的并不比算计来得少。

第95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快穿]红楼虐我千百遍最新列表+番外章节

正文卷

[快穿]红楼虐我千百遍最新列表+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