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佛门本是清净地,无可奈何惹尘152

  药铺若不忙时,靠这两位老人抓药也尽够了,可看诊的人多了,两人就捉襟见肘忙不过来,更别提其中一个捣乱居多,每每就要那位七八岁的女童出手才能稳住局面,小小的身影飞梭在药柜之间,一次能同时抓十几副不同的方剂,也从不见出错的。或者就坐在一边指导“第几个柜子装了什么药”之类的,从没有不对的时候。看的大家啧啧称奇,有些熟客便会忍不住开玩笑,说年纪一把的老人家还不如一个小小女童,真是羞煞人了,那老人听了竟也不生气,反而笑眯眯的说“我这小孙女从小天赋异禀,旁人比不上她。”感觉比夸了他还开心。

  这便是江映蓉一行,从京城出来后,慢悠悠一边赶路一边欣赏风景,趁着夜晚投宿民家时再看诊两个病例,一路上也算充实自在,有时路经一些偏僻看病不便的村子时也会停留几日,将前来看诊的村民治疗的差不多了,方才离去。要说为何沿路村民这么相信一个十几岁姑娘的医术,乃是因为本就是小地方的穷苦人家,请医沿药根本花费不起,有了病症大多能挺则挺,除非实在挺不过去了才去城内开上两副药喝上几天,熬得汁水都清澈见底了方才舍得倒掉药渣。有人愿意帮忙看病,还免费赠药,那便是求之不得,再者看人家一行老少穿戴气度着实不凡,定是杏林世家出来历练的,哪会诓骗普通小老百姓,自家也没有能诓骗的东西,可不就积极排队看诊。

  不过这样争抢着排队看病的景象在到了淮安县城之后便暂时消失了,需知常人看病定然优先选择熟悉的药铺、熟悉的大夫,尤其那医名远播的更是作为首选,谁会优先选择一个刚开业、名不见经传的药铺呢!更何况这个药铺还打着为主要诊治妇人病的旗号,那看病的更是少之又少。普通百姓家的妇人若是有妇科之症只要挨得过去,那是很少看大夫的,因为很多症状是羞于齿的;大户人家的女眷哪会抛头露面到堂内就诊请医,要么家中便养着大夫,要么便是有相熟的大夫上门看诊,所以初来乍到难免冷清凄惨了些。

  最关键的是,好不容易有人在外边观望,踌躇良久终于进门后,一看坐诊大夫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当即就缩手不让诊脉了,等看见两位老人家,非要拉着他们看诊,口中言说只相信老大夫,不相信小女娃。你说可笑不可笑。

  最后为了打开局面,还是江映蓉提议先开三天义诊,诊费、药费都不收钱,又花钱雇了县城的小乞丐满大街跑着宣传:妇安堂女神医免费坐诊三日,专治妇科之症,诊费药费全免。就差再加一句“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云云。

  这样的宣传还是很有力度的,人们很快抓住了其中的关键字眼:“免费”,“女神医”,“妇科之症”,于是你告诉我,我传给你,一传十十传百,整个淮安的人差不多都知道了。既然有这等好事儿,干嘛不去试试了,还是女大夫,不用担心羞.耻问题,还不要钱,有便宜不占傻瓜蛋,吃几服药而已,有病治病没病防身。哈哈,当然最后一句是开玩笑的,陆陆续续便有人进堂看诊,这个时候妇人十有七八便多多少少有些妇科病症,只是有些不过轻微不舒服,不妨碍日常生活罢了,有些严重些而已,慢慢的看诊的人就多了起来。

  于是妇安堂由此打开局面,而且随着有人病愈,黛玉这个女神医的名头也慢慢打了出去,再加上每月定时三天义诊,更是让妇安堂的名声在淮安县前所未有的好,至此才算站稳了脚跟。

  第182章 佛门本是清净地,无可奈何惹尘埃

  雍和四年末,黛玉终于结束了江南历练之行, 带着在这两年期间陆续收留的六位孤女回京。日后这六位孤女便由黛玉带在身边亲自教导, 每一个都成为雍和年间有名的女大夫,更是成为妇安医学院第一批师资队伍的骨干力量,为大齐培养了许多优秀杰出的女大夫, 极大的提高了大齐乃至后世女性的地位和幸福度, 挽救了一批又一批饱受妇科之症折磨的女性同胞, 同时极大降低了妇人生产的危险程度, 保证新生儿的存活率,使大齐乃至后世的劳动人口有了大幅度提高,为康雍武盛世奠定了坚实基础。

  雍和五年中,太子与太子妃大婚,太子妃为无上宫太真元君之徒——无忧子,俗家乃林如海之女——林黛玉,在无上宫修行数年后,重入凡世与人婚嫁。京城家中有适龄待嫁女的人家无不跌足长叹, 暗自可惜, 万万没想到竟败给了一个大龄剩女,还是位入道修行的大龄剩女。只有些聪明的想通其中关窍, 什么过了二十才能成婚,这明显一早就定下人选,特意等着人家女方的。细想想自家输得也不亏,那可是无上宫的女徒弟,皇家怎么会让其落入旁人之手。

  雍和六年末, 东宫的第一位嫡子出世,皇帝,皇后乃至太子爱若珍宝,雍和帝赐名宸睿。“宸”五行属金,北极星所在帝王所居,“睿”同样五行属金,意为通达睿智、圣洁贤明,暗指君王品德高尚之意。两字无不暗喻帝王之意,其中期望与寓意不言而喻。

  自太子大婚,便只有太子妃一人,东宫唯二的侍妾还是太子妃怀孕时主动张罗纳入宫中,听说太子回宫之后发了好大一通脾气,太子妃哄了半天才勉强收下那两名侍妾。其实之前不是没有朝臣借各种理由逼着太子收人,不乏重臣权贵嫡女,都被太子言辞拒绝。捅到皇帝那里,皇帝一句“既然有时间关心太子后院,说明爱卿日子过得很清闲......”还没说完,就吓得挑事儿的大臣两股战战,跪下请罪,直呼冤枉。雍和帝也不多说,也不生气,也不责罚,只是过后就额外派一堆极为繁琐又干不出政绩来的活儿或者旁人都不愿意干的苦差事,美其名曰:“爱卿,朕看好你哟,加油!”次数多了就没人敢再在皇帝跟前儿倚老卖老,非要把太子的后院和江山社稷、祖宗基业、礼法旧例扯到一起,混为一谈。

  奈何不了皇帝和太子,有些人就在外边诽谤太子妃善妒,是个母老虎,把持着太子不让纳妾,就差说东宫掌握在后宅女人手里这类诛心的话。果然,太子妃怀孕后主动开始为太子选妾侍,只是最后只选了两个出身较低、年纪较小的庶女。这二人本来是凑人头的,没想到能杀出重围,打败一干贵女入驻东宫。一时间太子妃善妒的名声更响了,说她不选高门之女则是害怕威胁太子妃的地位云云,反正什么难听的都有。

  其实黛玉冤枉死了,她倒是想为太子广纳妾室,填充东宫,可每次刚提个话头就被太子拦下,说的多了还惹得太子老大不高兴,大冷的天一个人赌气跑到书房去睡,非得自己亲自端了茶点去赔了罪,才转阴为晴,重新搬回温暖的正殿。外人哪里知道在外威严持重,堪比雍和帝第二的太子在东宫竟是这么个德行。

  这次正好借着怀孕,就仗着胆子先斩后奏收了两人,又考虑到太子万一再闹脾气,不肯宠幸,先找了两个家里走下坡路的庶女,哪怕真成了摆设,家里也不敢对太子有什么不满。实在不行养两年,年纪差不多了便想个法子重新送出去,不让她们吃亏。若真选了高门贵女,太子左性犯了,死活不宠幸,到时候闹得人家家里对太子离了心,那可就是给太子拖后腿了,这种猪队友黛玉表示她绝对不会当的。

  看她思虑的多周全,太子妃的责任认识的多清楚深刻。黛玉想的好,这两个侍妾算是试探,要是太子最后受用了,那她就可以愉快的将东宫空着的两个侧妃、四个太子嫔、若干侍妾全都给补齐了,等她生完娃子完成太子妃的任务,就能专心经营医学事业。至于照顾太子的任务就交给其他妹妹们了,她作为太子妃绝对一百个放心。

  谁知最后这两个试探也没成功,二人笑盈盈的进了东宫,看着太子妃安排的住处也是用了心的,忍不住憧憬着左手一个娃右手一个娃,荣登妃位的美好未来。当晚太子带着一身冷气,肃着一张脸召唤了二人,不招则已一招就是两,果然还是没机会,这有了新人不就急吼吼宠幸起来了?果然男人本性啊!

  二人内心激动与忐忑相伴,对着太子盈盈拜下。太子并不叫起,反而问道:“你们平日里最擅长什么?”

  “女红。”

  “弹琴。”

  “擅女红的就待在屋里给未出生的皇孙做衣帽鞋袜,一年四季各八套,做到皇孙可以穿到十岁为止。会弹琴的每日就在正殿外为太子妃弹奏两个时辰,直到皇孙出生,其余时候跟着这位……叫什么的……学刺绣,不会不要紧,慢慢练,能为皇孙做衣服便是你们的福气。”弹琴正好胎教了,太子多少瞄过几眼黛玉看过的书,知道胎教这么超前的词儿,又担心距离黛玉太近安了不好的心思,干脆轰到殿外,远远的放着以防万一。

  太子安排完还自以为非常完美的点了点头,下边的二人犹如晴天霹雳,怎么跟想象的一点儿也不一样,她们是来侍奉太子的,不是来照顾皇孙的。衣服鞋帽都让她们做了,那么多绣娘做什么?不由得神色间就带了些震惊出来,也没能及时响应太子的号召。

  好啊,还没侍寝就开始不听教导了,这要是侍了寝可不要上天?太子不高兴了,浑身的冷气不要钱的往外冒,再开口就跟带着冰刀子似的冷飕飕:“怎么?不愿意?不愿意便哪来的哪回去,东宫庙小,容不下你们二位,给皇孙做针线已经是抬举你们了,竟还不知足。”太子年轻的面庞黑沉沉的,颇有些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

  吓得两人跪扶在地上:“婢妾不敢,为皇孙做针线是婢妾的荣幸。”趴在地上的两人眼泪珠子不断的往下掉,又不敢哭出声来,没听说太子这么可怕啊,呜呜呜,她们以后再也不敢想那些有的没的了,什么青云志,什么贵妃,什么儿子,都没有小命要紧,要真是被撵了出去,等待自己的就只有死路一条啊,往后还是抱紧太子妃的大腿恐怕还安全些。

  “那还不快点下去。”见两人同意了,太子赶紧撵人。不过,太子殿下,什么叫同意,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人家是被你高压压迫同意的。

  一个把太子妃当做责任和任务,一心只想醉心医学事业;另一个想要夫妻一体,恩爱白头,这两个劲儿不往一起使的人凑到一起自然就有了冲突。要说太子毕竟是古代男人,潜意识里还真没太多从一而终的意思,况且太子甚至往后作为一国之君的身份也不是很允许他只守着一人。只是太子原就是个责任心极重的人,始终会将嫡妻放在第一位,又与黛玉相处时间甚久,心里头本就有爱慕,黛玉又是世间难有的相貌,二人新婚燕尔自然相处融洽,这爱慕又添了好几分,甚至还萌生出不想旁人插足从而打破这份美好的想法。

  太子爱的多了,眼见着黛玉爱事业更胜过爱自个,那心里能舒服的了?自然是想让黛玉也同样爱慕自己,自从大婚后太子越发见识了黛玉的好,那更是牟着劲儿培养感情,想让黛玉更关注自个。结果边上一大群扯后腿儿的,阻碍他的追妻大计,太子自然不爽了,偏不让你们如愿,孤想宠谁就宠谁,与你们有什么相干。

  还有就是一上来就吃了山珍海味,再看其他女子要么这里不如黛玉,要么那里不如黛玉,哪哪都有毛病,他是太子,父皇又不要求他娶哪家姑娘平衡朝政,那他为何要委屈自己用烂菜帮子、咸菜叶子呢,所以就一直拒绝纳妾。

  其实要是再过个几年,黛玉再往东宫里收用几个侍妾,太子想尝个鲜不一定会如现在这般严词拒绝。可有时候时机不对反而会起了反作用,当然也可能阴差阳错促使事情往好的方面发展也说不定。

  这两个侍妾安排好了,太子突然找到了拒绝大家往东宫送人的妙招,之后要是再有人提话头,接下来的对话就会变成:

  “你家小姐有什么擅长的?”

  “擅画。”

  “擅画好啊,太子妃最喜欢画作了,只是她平时忙没空亲自作画,要不就召你家小姐入东宫,每日为太子妃画上个三五幅,正好让太子妃帮着品评一二。”

  ……养个姑娘不是当画师的,还每日两三幅,你当是大白菜呢!

  “擅做糕点。”

  “会做糕点啊!这个好,入东宫伺候太子妃饮食吧,每日做个十样八样点心,正好太子妃有孕,胃口不佳。”

  ……养个姑娘不是做厨娘的。

  “会跳舞?这个更好了,太子妃喜欢舞蹈,就进宫专职给太子妃跳舞吧。”

  ……

  “声音好听?那就专门给太子妃念书吧,免得太子妃伤眼睛。”

  ……

  “喜欢书法?那就给皇孙抄启蒙的书,每一本抄五遍,毕竟皇孙年纪小,万一把书撕坏了怎么办?”

  ……

  太子殿下,您说还有什么不是太子妃喜欢的?好不容易有个太子妃不喜欢的,未来皇孙又需要了,能不能给人留点儿活路。

  这些人本来还打着先把人送进去的想法,后边打听到那两个已经进去的侍妾据说没日没夜的做绣活,点灯熬油的那种,还有那个擅琴的手指头上戳的都是洞,每日两个时辰的弹琴简直生不如死。算了,算了,太子殿下,我们完败,就此认输!

  哼,小样,孤还斗不过你们?开玩笑!太子心内偷乐,面上严肃,泡在正殿内给皇孙念书做胎教。

  第183章 佛门本是清净地,无可奈何惹尘埃

  雍和七年黛玉开始着手创办妇安医学院,专门招收女学生, 培养女大夫、女医助。太子积极支持, 帮其扫除一切可能的障碍,并成功从太医院挖走数名精通药理、医理的太医在妇安医学院挂职授课,其余课程则由从江南带回的六位孤女暂行教授, 她们六位也会继续接受黛玉的亲自教导。女学生大多从孩子较多、贫困无依的家庭中而来, 一家只有一个名额。因学院负责学生饭食、住宿, 若是表现优异者还会发放奖学金, 很多养不起孩子的人家看到告示后,便会主动送到各地府衙,由其统一送至医学院。

  前半年的课程主要是教习识字、写字,同时辨识草药,再从中挑选出资质优良的往女大夫的方向培养,其余资质普通者则培养为女医助,职责类似现在的护士,但还会着重培养其处理外伤与缝合的能力。妇安医学院的第一批女医助有大半送入边关军队, 帮助军医治疗伤患, 那一手处理外伤和缝合的功夫挽救了不少边关将士的性命,大大提高了受伤将士的存活率。虽然之前太子已经安排一批人学习外伤处理与缝合, 可从此时开始才算真正在军队中广泛应用,而这些女医助不仅心理素质过硬,而且技术上明显更为标准规范、有效率。

  同时在京城开设了第一家带着公立性质的药铺——妇安堂,这便是妇安医院的前身。反正经过太子三寸不烂之舌的一番忽悠后,已经从太医院退休的几位老太医愿意每月轮流出诊三日, 再加上太医院有几个大夫自愿出诊,还有黛玉带回的六位女子作为实习大夫出诊,整个妇安堂的医疗队伍还算完善,最起码已经比一般的私人药铺要大上许多。

  妇安堂的所有药材都只比成本价多收两成,相关人员的衣食费用各种补贴则均由雍和帝私库而出,整个妇安堂的收益则用于妇安医学院的日常各项开销,不够者暂且由几位大佬集资支持,目前的规模大佬们还能承受的起。待后期规模扩大,初见成效后,便每年从国库拨银作为朝廷专项补助。

  妇安堂的看诊对象自然也是普通百姓,虽沿用在江南时的药铺名字,可京城这家并不是单单诊治女子病症,只要有病者均可上门诊疗,只不过将男女患者分开诊疗,女患者主要由那六位女大夫看诊,旁边会有一位老太医把关。因着大夫大都医术高明,难得一求,再加上都尽量选用平价却不失疗效的药材,并不恶意开设高价药,辅一开张便深得百姓们的赞誉,前来诊治的病人络绎不绝。因暂时人手有限,最后不得已只能根据病情的轻重先登记排号,急症重症进堂便优先诊治,轻症缓症便按预约时间另行进堂诊治。

  黛玉的医学事业如火如荼、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而荣国府和其他几大家族在元春死后终于也走到末路,先后被抄家流放,府内男眷、女眷均被压入大牢。荣国府这一世的罪名比上一世稍微好一些,又因着多少有江映蓉、林家、两个出嫁女的情分在,阖家男人只判流放之罪,女眷则是发卖为奴,这是给机会让他们从中斡旋,富贵是没有了,可不至于要人命。

  迎春早早派人将大房女眷尽数买下,安置在早就准备好的京郊的一座两进宅院里。二房女眷则是探春派人买下,亲娘赵姨娘和弟弟贾环则接到府里安置,邹氏、贾珠、李纨、史湘云等则是另外安置了一处小院。史湘云还是在贾母的撮合下与宝玉成亲,两人倒也过了几年无忧无虑的快活日子,只是没了书中黛玉之死的刺激,贾宝玉这一世并未考中举人。至于贾赦、贾政等人,迎春夫婿也早就安排妥当,各处打点好,一路上安全无虞,到了流放之地也不会被人太过欺负,吃饱穿暖不成问题,只怕要辛苦劳累些,待过个两三年便能想法子求了圣上将人接回京城安置,也不是什么难事。

  贾母在元春死后便有些心灰意懒,又经历抄家之祸,人是彻底不行了,安排好后事,没两日便去了。去时因荣国府大部分人都在牢里,最后还是贾敏、迎春、探春这些外嫁女张罗着发丧办了丧事,自然不敢大办,最后草草了事。

  京城里发生的事儿早就与江映蓉不相干,待参加完黛玉的婚事,江映蓉便准备独身外出游历,被京城诸人苦留未果,最后外出是成功达成了,只不过身后跟着两个拖油瓶,不用猜就知道是太上皇和瑞安。太上皇年纪越大越像老小孩,尤其在江南待了两年,便彻底放下前帝王身上的那点东西,成了江映蓉身边的牛皮糖,瑞安自然是主子在哪里他便要跟在哪里伺候。要说太上皇能这么腰不酸腿不疼的出去肆意浪,也怪江映蓉前些年把他的身体调理的太好了,平日里没病没痛当然坐不住。江映蓉要是提前能预测出将来会被太上皇黏上,也不知还会不会帮着把身体调理的这么好。

  江映蓉拖着一副女童身体带着两位老爷爷走遍了大江南北,乔装改扮进过北狄的王都,走过苗疆的原始森林,看过大雪山的好风光,领略过大海的磅礴无边,见识过草原的辽阔......

  大齐周边的地界都走了个遍,江映蓉便将眼光放到了海外,一听说江映蓉要乘飞机前往海外,太上皇眼巴巴的看着江映蓉,就差明说你带我一起去呗。他真想去红头发蓝眼睛的地界看看,只是一直没有机会。海上长时间航行太过危险,风暴、海盗各种威胁简直防不胜防。但是跟着江映蓉就不一样啊,定是要乘飞机去的,既安全又省时,简直是出门必备不二选择。

  “那是海外?不是中土,你年纪大了,万一水土不服怎么办?”江映蓉拒绝。

  “我这些年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绝对不会水土不服。”太上皇拍着胸脯保证。

  “你没事,瑞公公的身体可没你能造!”身体残缺到底伤了根本,这些年能跟着东奔西跑多亏了江映蓉调理,就这明显不如太上皇的精神头,有时候甚至为了照顾太上皇强撑着。

  “那就不带他去!”太上皇无情的抛弃了老伙计,一旁的瑞安委屈脸。

  “瑞公公不在,你的吃喝拉撒谁照顾。”

  “我这两年杀过鸡,烤过兔子,摘过野果,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太上皇非常自信,经过这些年的训练他相信不会饿死自己。

  “呵呵,野鸡一身毛,兔子烤成黑炭块,野果从没摘过甜的。”我信个鬼。

  太上皇被戳穿后,看天看地就是不看江映蓉,还用眼神示意瑞安帮着说话。

  “太真,这些年跟着您老奴也是长了不少见识,就老奴这身子骨还能撑两年,也想去瞧瞧海外的世界,哪怕死在外头也值当了,不枉来这个世上走一遭。也不知那边的人是吃什么长大的,竟然是红头发蓝眼睛。”

  两个脸皮都皱巴巴的老人眼巴巴看着,江映蓉狠不下心,闭了闭眼没说话。这是默认了,两人对视一眼超开心。

  自认为长了个中国胃的江映蓉出发前准备了许多食材,她有个保鲜的空间,不大,够三个人几年的吃用了。尤其还要带着两个拖油瓶,江映蓉能凑合,他们两个到底年纪大凑合不得。不过买东西的钱嘛,自然是要太上皇来出。口袋空空的太上皇也不怕,要求临行前回京城告个别,反正乘上飞机也就半日功夫。

  其实哪里是告别,根本是回宫补货。将御膳房的存货扫荡了大半,知道食物放到储物空间不会坏,放进去什么样拿出来还是什么样,又压榨御膳房的厨子连夜做了一大堆成品吃食,最后伸手向雍和帝敲诈了一大箱金条才罢休,反正儿子养老子天经地义。

  准备停当,这才雄赳赳,气昂昂的开始海外之行。在海外,太上皇见识了许多中土没有的东西,尤其是机械、工业的力量,有可以抵抗海浪的大海船,有会自己跑的小火车,还有许多中土没有的作物和吃食,他就像一只小仓鼠存储过冬的食物一般,将自己见到的认为有用的东西恨不得都收集一份带回大齐让人慢慢研究。但空间有限,禁不住他那般不要命的填塞,最后只能忍着心痛先挑拣重要的东西,比如红薯、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的种子,医学器材、化学实验器材等等。后边两样当然是江映蓉帮黛玉准备的,咱们的太上皇严重才看不上这些瓶瓶罐罐的易碎品。

  最后实在装不下了,太上皇仰头叹息,只得暂时作罢。他那在经过数年吃喝玩乐的帝王政治嗅觉还没消退,还没回大齐就盘算着改造海船,往海外派学习队和皇家贸易队。海外可是有一大片广阔的土地等着被人开采,他那么多优秀的儿子全放在大齐不是浪费吗?

  阴差阳错间这一世的大齐定会有另一番广阔的天地,至于能发展成什么样就与江映蓉无关了。

第129章 佛门本是清净地,无可奈何惹尘15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综]红楼之圆梦巨人全文最新+番外章节

正文卷

[综]红楼之圆梦巨人全文最新+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