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佛门本是清净地,无可奈何惹尘151

  太上皇从善如流的凑近一点儿,一老一小头对头,远远瞧着在谋划什么秘密一般。“那你小徒弟的终身大事你是怎么考虑的?”

  “她恢复了命数,就不用我多操心,自然会沿着原定的命运轨迹走下去,夫贵子孝、荣华圆满。”江映蓉才不会直接提准备与承望凑堆儿的事,婚姻大事自然得男方主动点儿,于是便虚虚实实的糊弄太上皇,看太上皇暗自思索的神情,江映蓉在心里偷笑。

  江映蓉这关过了,之后新帝就找借口让二人去无上宫走了一圈,本来八竿子打不着的二人竟然被安排到一起办差,两人也没觉得不对劲儿。于是迎春、探春二人就在屏风后边悄悄看了一眼会客厅内正襟危坐的两人,家里的情况江映蓉都提前跟她们说了,分析了利弊,两人都是满意的,今个儿只是看看人合不合眼缘,若是可以就该往下办了。

  到底是武将警觉了些,察觉到暗处有人在盯着看,瞄了一眼一旁傻乎乎坐着什么也没觉察出的呆书生,有点儿嫌弃,丝毫不知道马上就要与旁边这位呆子成为连襟。

  迎春、探春俱都羞红了一张脸,冲着江映蓉悄悄点点头,江映蓉便将一个装了纸条的匣子交给那武将,让他二人进宫复命。二人回宫后,新帝打开匣子看了纸条,便开始操心臣下的终身大事:

  “李衍,孙文,朕瞧着你二人也到了说亲的年纪,不如做个媒,为两位爱卿各选一位娇妻如何?”新帝不准备大张旗鼓的赐婚,平白惹得旁人猜来猜去。

  怪不得总觉得暗处有人,原来今日去无上宫是为了被相看,李衍,就是那位武将瞬间想通了前因后果,陛下亲自操心的婚事自然错不了,反正他孤家寡人一个,要不是陛下想起来,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想到娶媳妇。

  孙文更是感激,家里的老母亲早就操心他的婚事了,只是自家没啥背景,他又是个呆的,一直耽误到现在。果然陛下是各自的贵人,提拔自己不说,还帮着考虑终身大事,孙文觉得以后要更加肝脑涂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陛下卖命方能报答恩情。

  “全凭陛下做主。”二人异口同声,神色间带着感激。看这两人的迷弟属性,有新帝亲自保媒,未来媳妇哪怕是个母夜叉估摸着也能看成朵花儿。

  第180章 佛门本是清净地,无可奈何惹尘埃

  之后便是二人分别去荣国府提亲,迎春这个本就在禁卫军担着要职, 又做过新帝的贴身护卫, 媒婆上门提亲时,贾赦、贾琏喜不自禁,要不是记着女方家不能太上赶着, 那是巴不得即刻把迎春打包嫁了。因着即将有这么一位有潜力的女婿/妹婿, 贾赦、贾琏平日里根本想不起来迎春的主儿, 自打亲事敲定后, 三五日总能想着迎春了,时不时送个小物件啥的,要么也会问上两句关心一二。更别提最精明不过的王熙凤,恨不得直接将迎春供起来,实心实意的按着规矩帮忙准备嫁妆,甚至悄悄尽可能备的既好看又实用。要知道嫁妆这里头花头可多着呢,有些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有面子,其实内里根本不顶用, 正应了那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嫁妆可是古代女子立身的根本,若都是花哨无用的东西, 那新嫁娘的腰杆子首先就挺不直。

  探春那里,她一早就与赵姨娘说了前因后果,赵姨娘得知未来姑爷进士出身,在礼部任职,虽然家里贫些, 可未来有指望啊。再说探春出嫁嫁妆不会太丰厚,可也不会太少,自个这些年暗中攒了不少体己银子,再添补一点儿,嫁过去不会过得太差。再凭着探春管家理事的本领,日后绝对能成为后宅说一不二的女主人,日子定能过得红红火火,赵姨娘幻想了一下未来的生活差点喜极而泣。

  邹氏象征性的询问了赵姨娘的意见,赵姨娘自然点头愿意,其实贾政听说孙文的情况后,能得一个进士女婿,贾政第一个表示同意,哪怕赵姨娘持反对意见,恐怕这桩亲事也会如期定下。

  荣国府的两位小姐一时间都定了亲事,为了备嫁可忙坏了荣国府众人。贾母也没想到一下子能得两个有潜力股的孙女婿,直接从私库里各拿出八千两银子做陪嫁,到时候再算上公中的的定例,两姐妹至少有将近两万两的陪嫁,不算少了。这时候的荣国府还不到太过入不敷出的地步,也没有修建省亲别墅,为了面子也得把唯二两个成年姑娘的嫁妆准备的好看一些。

  不过,细究下来迎春、探春之间还是有差别的。第一点迎春的夫婿现下看来比探春的夫婿有前途;第二点贾赦因着王夫人那件事得了不少银子,这些年府里的事务都已然全部捏到儿子媳妇手中,又马上将要有个可以出去显摆的女婿,自然不在乎那点子小钱,私下还给了王熙凤三千两现银,让她花用在家具、首饰这些陪嫁上,在公中分例的基础上弄得好看点儿,等出嫁的时候准备再给迎春塞五千两银票和一个铺子压箱底。说实话贾赦能做到这个份上真不容易了,比起原著中他得了五千两银子,现在单他一个就准备花出去一万多两,这真是天上地下的差别。

  贾赦都能做到这个地步,别说贾琏、王熙凤夫妇了,王熙凤本来就喜欢讲个排场,不想旁人看轻了她,大房可就这一个妹妹,往后说不得就能找机会帮贾琏谋个实缺,现在正是表现的时候,哪能傻傻的就此放过,自然也贴了小两三千两进去。

  邢夫人虽抠门,可她毕竟是嫡母,又被王熙凤分析了利弊,准备将迎春记到名下充作嫡女,少不得忍着心痛出一次血。不过,邢夫人想着迎春往后好歹是自己膝下的,想想也就没那么心痛了。

  这样一对比,探春除了贾母和公中的,剩下的还真没什么大头可得,两下一对比自然比迎春少一些。不过有一点大家倒是一样,邹氏也准备将迎春记到名下做嫡女,这样嫁出去也好看些。邹氏前年得了个小女儿,长大还得十几年,看府里这光景也不知还能维系多少年,往后说不定就得探春这个姐姐帮扶一下。

  不管这里边暗藏了多少心思,两位姑娘现下确实比书中好了不知多少倍。尤其是迎春,被忽视了多年,突然间成了焦点,一时颇有些不适应,她猜到众人态度转变都与未来的夫婿有关系,可迎春到底是个心思纯善的姑娘,并不去想那么多,记恨之前大家对她的忽视,就当是亲人们对她真情实意的关怀。这傻乎乎的样子,看的一旁的探春恨铁不成钢。其实迎春不傻,嫁出去后与荣国府之间的关系也处理的挺好,反而让一开始抱着些心思的大房等人最后都感念到她的好处。

  除了这两件喜事,马上还有一件泼天富贵荣耀的事情要降临荣国府。贾政生日这日,府内摆了几桌席宴稍作庆祝,突然有太监宣旨召贾政进宫面圣,吓得阖府惶惶不定。等了约莫两个时辰,贾政才带着喜色回府,虽极力绷紧面皮,不难看出里边的狂喜,原来元春被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今个入宫便是当面听旨的。喜得贾母等人一时呆立当场,好一会儿还是王熙凤一句“恭喜老祖宗,贺喜老祖宗,咱们家出了一位娘娘了。”贾母才喜形于色,口中喃喃自语,感谢皇恩之类。

  又听贾政说,新帝顾念深宫女子不能面见亲友,共享天伦之乐,各家若有心可建造省亲别墅,娘娘们便可承沐天恩回府省亲,往后一月内也可进内省视一次。这话更是引得贾母直念佛号,又是感谢天恩浩荡,又是感谢诸位菩萨保佑。马上命人叫宁国府贾珍过来,准备一起商讨修建省亲别墅的事情。

  不只荣国府,四王八公、老牌权贵世家中不乏有此殊荣,一时间京城的木料、石头、工匠供不应求,各家都抬价哄抢。

  众人只以为这是新帝初登基为了展示隆恩,其实根本是太上皇与新帝设的一个局。一则是先麻痹众人,告诉四大家族新帝没有忘记你们的贡献,记着你们祖先的好处,这才封了元春为妃;二则便是测试这其中有多少人真的去修建省亲别墅,上头也说了,每月可进内省视,都有这等恩泽了,若还不知足非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去修省亲别墅,那就说明烂到根子上彻底没救了,不懂得低调做人,就会一味夸耀显摆,那之后便可找机会清算掉这些蛀虫。你不是钱多没地方花吗,正好抄家贡献国库,还能为百姓们做点好事。

  三则故意表现出一点太上皇和新帝不和的苗头,元春是太皇太后身边的女官,早不赐晚不赐非得这时候赐给新帝,逼得新帝不得不封了那么高个品阶,说是一步登天也不为过。这说明什么,说明太上皇不仅怜惜老臣下,不会同意新帝拿老臣开刀,还会继续给这些人遮风挡雨,让他们仍旧能舒服的活在祖宗的恩荫庇佑下,如此便容易掉以轻心,夜郎自大,自然那错处也就多了。而且还能引得暗地里还有小心思的人出洞,让他们以为太上皇对新帝没有彻底放心,最好以为太上皇不满新帝作为,后悔了,只要他们敢露头,那就彻底将暗地里的人一网打尽。

  所以说元春加封只是个引子,后边牵扯着一盘大棋,就等着哪家傻乎乎的往里跳呢,荣国府首当其冲第一个,就是那待宰的猪猡。

  两个姑娘的亲事还有省亲别墅,可把王熙凤忙的脚打后脑勺,一时一刻也不得闲。可王熙凤惯就是个逞强好胜的性子,一点儿也不觉得劳累,反而觉得是在向众人展现她的本事,那是可着劲儿表现,根本不听一旁让她休息一下的劝告。

  至于修建省亲别墅的钱,照样同原著一样各家凑了一些,可还差的远。没有林家的家产可以挪用,贾母少不得将自己的私库捣腾了个大半,又另外卖了公中许多田产铺子勉强凑齐,只是银两到底不凑手,没有书中那样大的面积和排场,但也说的过去。贾母的私库本来都是准备留给宝玉的,可眼下还是娘娘的事为先,不能让娘娘丢了脸面,旁人都可排排场场的回家省亲,若只有娘娘一人枯坐宫中,后宫最会捧高踩低,那娘娘往后的日子定不会好过。娘娘走到如今这一步,往后定是会照应宝玉这个亲弟弟,还怕宝玉日子过得不舒坦吗?这样一想贾母拿钱的动作也就更利索了一些。

  不过省亲别墅修起来少则也得个一年半载,迎春和探春的婚事反而赶在前边,贾母已经进宫见过元春了,被元春嘱咐定要好好待两个妹妹,不可为了省亲别墅在婚事上俭省,又特意赐了不少宫内的东西,虽不是顶贵重的,可因出自宫里,看的便是个脸面。元春虽一直在宫内,但因贴身侍候太皇太后,江映蓉的事儿知道不少,又知道江映蓉看重迎春、探春,这才提醒贾母别因小失大,万不能让两位妹妹离了心,尤其是迎春,那夫君可是做过陛下的贴身护卫,定得好好拉拢住了。

  贾母本就没有准备自打嘴巴子,将承诺出去的聘礼缩减了,不过听了元春的话后,反而咬咬牙又添了一点她当年的陪嫁首饰,迎春是一套龙凤呈祥的金头面和一套血玉的头面,探春也是金玉两套头面,可成色上明显比迎春差一些。幸而探春能白多得两套拿得出手的头面已然很开心,并不因此羡慕记恨迎春的更好,若不是有了娘娘,二房这些年本就不如大房。父亲是个不操心庶务的,继母家中也可怜,珠大哥躺了许多年刚醒不过半载,连路还不会走了,宝玉又是个不知事的,如今陪嫁能这么体面已然超乎想象,人也得学会知足,不能得了一还想着二,那欲望便是永远无穷无尽了。

  第181章 佛门本是清净地,无可奈何惹尘埃

  雍和二年,荣国府完成省亲别墅的建造, 各处安排停当, 遂请旨迎元春回府省亲。元春游过大观园后,一边感念家中为她用心,一边觉得太过靡费铺张。回宫后, 想着大观园怕是要被封起来, 免得被人冲撞, 一时间又有些感伤, 偌大的园子和景致竟无人欣赏。这一世宝钗在八皇子府,迎春、探春均已出嫁,黛玉更是只在荣国府逗留过一夜,只剩宝玉、湘云二人,元春想要允了人进去居住,免得荒废景致,可思来想去能进去的居住的人不多,寥寥数人住在偌大的园子反而寂寥, 遂作罢, 只能任由大观园荒废。

  同年,一个天朗气清的早上, 一驾不起眼的马车从皇城内晃晃悠悠出城,往南边而去。马车里坐着的有太上皇,江映蓉以及黛玉,随侍的便是瑞安。太上皇以后便是“黄老爷”,几人对外扮做祖孙, 准备前往江南过冬。

  带着黛玉则是想着学医不能一直闭门造车,没有实践,此番去江南便准备开一个小小的诊所,专门收诊女子,不用在意盈亏,关键是训练医术。有江映蓉在一旁把个两三年关,想来便能真正出师,至于往后能走多远,到达什么地步全看黛玉自身悟性了。

  江映蓉倒是不介意多带黛玉在外边跑两年,可是京城里那两位等不及了啊,两三年已经是争取的极限了。为了堵住朝臣们的悠悠之口,免得他们一个劲儿的催太子成婚,对了,承望刚册封太子,这下是彻底让有些人歇了心思。虽没有放到明面上说,可几方基本已经达成共识,承望和黛玉是要凑做一堆儿的。因着黛玉要出京历练,为了拖过这几年,雍和帝甚至亲自借着为国祈福为由跑到护国寺,请里边避世不出的高僧给占了一卦,说太子幼年的一劫还未完全过去,需得过了二十成婚方能保一世无虞。

  为何不直接让江映蓉卜卦,实在是免得那些朝臣为了一己之私说什么江映蓉和皇帝同流合污,故意批了这样一卦,找个不相关的第三方才能彻底堵上他们的嘴。当然,皇帝为了让高僧配合,还答应了一些交换条件,不过对于雍和帝来说,这些条件都不是事儿。原来因着之前清理佛门的缘故,这些年剩下来的佛门弟子也都过得战战兢兢,生怕哪一天若是当政者不高兴,直接把佛门一锅端了,彻底没了他们的生存之地。高僧也是想得个在位者的承诺,给佛门保留一点苗子和火种,也是给天下百姓一个明示,朝廷并未彻底摒弃佛门,只要一心向佛诚心悟道者还是支持的,别弄得人人都唾弃佛门,不愿入佛门,最后使得佛门彻底失了传承。

  雍和帝本来就没有准备赶尽杀绝,需知物极必反,何况佛门也不全都是败类,所以这个条件答应的很是痛快。到护国寺为国祈福便是做给天下人看的,对于宣扬佛法、弘扬佛教朝廷还是支持的,大家不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见着佛门就退避三舍。果然这番动作后,百姓们渐渐又开始到寺庙供奉香火,佛门才慢慢有了起色,不若之前几年一样几个月也不见有一个香客登门。其实百姓中大多还是对佛门有虔诚和敬意的,只是前些年的事儿闹得太过浩大,心有戚戚,担心花了钱献了诚心又被糟蹋了,现下看到皇帝带头做出表率,便又重拾信心,觉得可以继续供奉。仔细想想当年也是佛祖降下惩罚,才让大众认识到佛门败类的存在,使整个佛门为之一清,留下的都是虔诚向佛者,所以佛祖还是有灵的,可以继续供奉。

  有了高僧批命,朝臣们不敢再梗着脖子嚷嚷着让太子娶妻,娶了妻倘若真有个好歹,到时候责任算谁的。不就再等两三年吗,皇上老子都不急,他们急个啥。不过家中有适龄女子准备博个太子妃,侧妃,侍妾啥的,为着错失良机而跌足长叹,不得不赶紧为闺女相看起来。太子等两三年还是个香饽饽,他们闺女等两三年那可就成黄花菜,没得挑了。人家太子干嘛舍弃更加年轻貌美的姑娘,偏偏要选你家的老姑娘,又不是真爱咯。

  知道详情的林如海,只能暗地里腓腹,你们谁家有闺女最好快点与太子凑成堆儿,这样就不用他家闺女顶上了,他一点儿也不想闺女嫁入皇家,尤其还是太子妃这么累人的活。自从几边通了气,林如海心里就不得劲儿,后边知道江映蓉要带黛玉出京几年,恨不得双手双脚表示赞同,嫁入皇家已成定局,能晚几年是几年,正好让玉儿出京松快两年,往后就没得松快日子了。要不是黛玉要嫁入皇家,恐怕林如海还不舍得黛玉出京好几年呢!

  江南一个人口颇多、较为富庶的县城淮安县,主街的街尾处悄悄开了一间专门诊治妇人疾病的小药铺——妇安堂。药铺不大,只有三间屋子,一间候诊,一间看诊,一间抓药。堂内老少加起来也只有四人,两位老人家,一位年约十四五岁的姑娘,还有一个七八岁的女童。

  本以为年纪大的老人才是看诊的大夫,结果竟是那位十四五岁的姑娘,这姑娘看诊时并不露出真容,反而以面纱遮挡,大家就猜测或许是面容有损才会不愿以真面目示人。那两位老人反而干着抓药收钱的活计,只是其中一位看起来颇为贵气的老爷做事总是笨手笨脚,不是打翻了药杵,就是弄掉了秤砣,要么把药材撒了一地,再不就是收错了钱算错了账,总是添乱帮倒忙,幸而没有发生把药材弄混的事情,否则可是要出人命的。关键他还乐此不疲,药不让抓了,非要收钱,不让干脸就拉的老长,跟驴脸有的一拼,反正是闲不住,搞得另一位老人总是要忙着帮他收拾烂摊子。

第129章 佛门本是清净地,无可奈何惹尘151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综]红楼之圆梦巨人全文最新+番外章节

正文卷

[综]红楼之圆梦巨人全文最新+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