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续二

  从成都到梓潼其实并不是太远,我却觉得走了很久。

  快入冬了,眼见着连建兴十二也快要结束了。

  见到李平的时候,他正在喂马。不过短短几年,他从养尊处优的尚书令、太守等一干重职上陡然跌落下来,成为一介布衣,也开始过起了风餐露宿的生活。眼见着冬天快要到来,他身上的衣着仍旧单薄。

  李平背对着我佝偻下身子,拾掇着干草,然后铺放进马槽之中。尽管已然落魄,做着这些最为卑微低贱的活,他的身上却保持着从前的干净整洁,哪怕不小心抖落了一粒尘灰,他也立刻能注意到,并且即刻拍去。

  我忽然觉得这是一个令人恐怖的细节。流放的生活并没有使他逐渐沉淀安静下来,即便到了这里,成了任何人都看不见、微小如蝼蚁般的存在,他却还能淡定的保持着过往的生活习惯。没有酒,他就以水代酒;没有人与他说话,他便同马儿说话。

  他在保持清醒,竭力使他自己不会在这个年纪因为这样的生活节奏而加速衰老与迟钝。

  他到底还想做什么呢?

  我先一步来到李平的住所,摆好饭菜和酒等他,一时无聊,打量起这件屋子。有些陈旧且破败,但至少他的儿子李丰继任了江州都督,他的日子估量着也不至于太惨。

  看他长久未至,我索性自己先泡上了热茶。刚喝了一两口,便听到了身后的脚步声。

  我转过头去,笑着对李平道:“李大人好。”

  李平似乎未想到屋里早已经有人,但看到是我,却并不太惊讶,好像早就知道我会来。

  这让我觉得有些无趣。

  “大人劳累,请坐。”我继续道。

  入冬后,天总是黑得格外早些,朔风透过并不严密的窗缝渗了进来,连我此时穿着厚厚的冬衣,也觉得有些寒意。而对面的李平却并不在意,仿佛早已习惯。他有些冷意的轻哼了句:“夫人远道而来,应是夫人劳累,某一副残败身躯,不足挂齿。”

  “李大人还是这么爱贬损自己。”我道。

  “早已不是什么大人。”李平道:“夫人慎言。”

  “是了。”我也笑笑:“是我失误,一时忘了改口,可您也会仍会觉得这样的称呼听上去悦耳动人,好听百倍吧。”

  “李大人有多久没听到人们这么叫您了?”我问李平。

  李平脸色有些微变。

  “我记得仿佛是……三年了。”我自顾自地掐了掐手指。

  “诸葛丞相于五丈原身故了。”我对他道。

  “这样震惊天下的大事,人人皆知,还用得着夫人特地奔来此地告与某知?”李平突然冷不丁的笑起来。

  “你很高兴?”我盯着他,问。

  “夫人哪里看出某高兴了?”李平道:“无非是自嘲,丞相一世英名,却于壮年折在了五丈原,而某年逾六十,却仍缩首此处。”

  “大人想回成都了吧。”我不再想和他打哑谜了,直接一语道破。

  “大人在此处过得还算不错,虽有些狼狈,但我从您身上,竟没有看出一丝颓靡与沮丧。您在等什么?等陛下的诏书,在丞相身故后,重新唤您回成都主持大局吗?”

  此时的李平听我如此言说,终于有些按捺不住,但还是想极力保持之前的那份镇定。他看着我,依旧满脸堆笑,并对我的话进行了否认。

  “夫人还是这么喜欢说笑。”

  “夜深露重,恐着风寒,敝舍简陋,还请夫人早回。”李平做了个送客的手势。

  可惜,今夜不是他送我了。

  “李平。”

  我收回笑意,将茶杯轻轻放在桌上,语气忽然变得十分严肃,与他道:“原名李严,字正方,南阳人,年轻时曾做过荆州牧刘表的郡吏,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便弃刘表改投刘璋,做了成都县令。后先帝攻蜀,刘璋任命其为护军前往抵抗,其竟直接率军投降。先帝念其有功,先拜裨将军,后又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

  “如此说来,李大人可以算得上是官运亨通了。”我将往事细细数来,看着李平愈渐难看的脸色,心里忽然也有了几分释放的感觉。

  ——诸葛亮那时不忍轻易动摇荆州士族与益州士族两方的关系,对他并未十分的严惩,如今诸葛亮不在了,对于荆州势力是一个极大的损耗,没有人能填补这个空缺。可益州士族还有李平,他若想乘机独大,也不是不可能。

  “夫人深夜前来,不会只是为了特意挖苦某的吧。”李平声音也低沉了下来,脸上笑意渐渐消失。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我道:“大人觉得难堪?可那时您假传军情,诬陷丞相谋反之时,有没有想过今日的态势?”

  “你害了阿夏和张华。”我念出这二人的名字,想起他们死前的模样,心里又是一痛。

  “原来夫人是为他们报仇的。”李平冷哼一声,“你是说刘璋的女儿么?某那是在帮她,谁知她如此沉不住气,一心找死……”

  “闭嘴。”我呵斥道。听他如此说,仿佛自己没有为这条性命背负任何责任,甚至,语气里还带了嘲讽。

  “她为父报仇,尚属忠孝,而你呢?你是个什么东西!”

  我自己先忍不住了,指着他骂了起来。

  李平见我陡然暴怒,反而淡定起来了,想来数年间,他在此地受过的排挤揶揄也不少,我这点,也着实不算什么。

  “凭你,也配取丞相而代之?”

  “做梦。”

  “哪怕丞相不在了,也不可能轮到你。生生世世,都不可能。”

  我凑近他,看着他那张让我厌恶许久的脸,一字一句的告诉他。

  我一边说着,这一瞬忽然又想起许多年前,我在宫内挨了板子,夜里回去与诸葛亮曾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如今,还真的不到十年。

  命运还是巧合?

  “人人都道我不及诸葛亮,就因为这三个字的人名,就能把蜀地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去。”

  李平听完我的怒吼,面无表情,片刻之后,忽然自己说起话来。

  “我承认曾为了仕途,出卖过刘表与刘璋,可是为了先帝,为了大汉,谁也不能否认我曾作出过的贡献。我造通济堰,制《蜀科》,治豪族、平叛乱,哪一点又输给了诸葛亮?先帝托孤时,我亦在场!于大汉而言,我就是唯一可以与诸葛亮比肩的人,不说划五郡为刺史,哪怕开府,我的要求也并不过分。”

  “可诸葛亮却连这点要求都驳回。”

  李平冷笑着,隐藏多年的愤愤不平,终于尽皆显露在了脸上:“同为托孤大臣,凭什么十数年来,却是他一直压我一头?我原入蜀就比他早那么多年,如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合该是我李平才对。”

  “凭什么?”

  我听他问出这句“凭什么”来,回想起诸葛亮那么多的案牍劳形,日日夜夜,胸中涌出一股无名悲壮。

  “先帝托孤与你,是要你好生辅佐,尽臣子之义,而不是让你只管往陛下后宫塞女人,献媚讨好!不是让你在丞相北伐时于前朝乘权弄权,作奸犯科!不是让你为你的一己仕途算计谋利、假公济私,弃大业于不顾!”

  “就你,也胆敢拿你的那些斑斑劣迹来与丞相相提相比么?”我咬牙:“我倒也想问问你,李大人,凭什么?”

  “罢了。”

  李平此时不再反驳,他看着那微弱的烛火,目光有些怔怔。

  “成王败寇。”他道:“无需多言。”

  我并不赞同他“成王败寇”的说法,那只是他的一厢情愿。在诸葛亮的世界里,从没把他当过对手看待。诸葛亮一次次的退让,都只是想让李平明白,大汉值此国难,可倚靠之人并不多,李平就是一个。他希望李平将北定中原之事业视为己任,同他一起担负起来。如果二人肯齐心协力,共同辅佐刘禅,在第四次北伐时,李平能够尽好运粮之责,或许北伐形势会一片大好也未可知呢。

  可惜哪里又有什么如果。

  “夫人今日来,也不会只是为了与某闲聊。”李平忽然道。

  一阵猛烈的寒风吹破了原就残破的窗纸,一阵寒意涌进室内,寒风吹熄了一根蜡烛,剩下的那些,也都岌岌可危。

  “不妨告诉夫人,看到夫人来,某便知道,成都,恐怕某此生,是回不去了。”

  李平笑笑,淡淡说。

  “我会告诉他们,你是因为得知丞相过世,将来再无人再能起用你,一时悲痛而死。”

  我道。

  “被他压制了一生,连死都还是逃不过与他相关吗?”

  李平说着,表情忽有了几分凄怆。

  “这是你欠下的,必须还给他。当日你诬告丞相,而今日之后,后世之人,都会以为你是为丞相悲痛而死。”

  “无所谓了。”

  李平语气不再掺杂任何情感,他已然知道他的归路。

  “反正……大汉没了他,也撑不了多久了……”

  “有这样一个对手,也是某的幸运。对不起了……”

  在喝了我斟给他酒后,李平说完最后这句话,一头栽在了案上,嘴角漫出一丝殷红的鲜血。

  我不知道这已经是我第几次面对尸体了。

  寂静的夜,仿佛总能听到很远的地方传来动物悲啸的声音。我就这么枯坐着,感到周身已被彻骨的寒冷包围。这时,一声巨大的响动从我背后传来。

  有人将门踹开了。

  我叹了口气,他还是来了。

  其实他不必来的。来做什么呢?

  蒋琬冲进来时,正大口喘着粗气,他看着屋内发生的一切,眼里透着十分的震惊。

  蒋琬跑到李平跟前,将手伸到他的鼻下,得知他已经了无气息,压低的嗓音带了几分怒意,道:“你疯了?!”

  “没疯。”我面无表情回复他:“他不死,你怎么办。丞相是唯一可以压制他的人,如今丞相不在了,难道将来他能听你调度?”

  “李平不死,就会是你一生的隐患。”我道。

  “那也不该由你来做。”蒋琬道。

  我听出他的怒气里隐约带着几分担心。难为他跟我跑到梓潼来,对不住他了。

  “我倒觉得由我来做最好。”我轻笑一声,“就当为自己,也为他们报仇了。”

  “你若想哭,可以哭出来。”蒋琬看我悲戚的样子,有些不忍,“我会在这里,一直都在。”

  我闻言,抬头看着蒋琬。想起某一夜,诸葛亮在都江堰好像也对我说过类似的话。自诸葛亮去世,指定蒋琬为接班之人后,他于某一日开始也忽然像诸葛亮那般昼夜不停的忙碌起来,处事的神情样态,越来越像他。此刻我抓到这几分影子,便不肯放开,眼里直勾勾的看着他。

  他看我一声不吭,只盯着他,宛如陷入了魔怔,以为我惊惧害怕,便伸手过来将我揽入了他的怀里。

  不可否认,这一瞬间,这个动作,让我忽然感到诸葛亮又回来了。他的怀抱和诸葛亮一样宽厚温暖,身上也带了香料的气味,让人有些眷恋不舍。我承认我很贪婪,我迷恋诸葛亮的怀抱,可眼前这个人,究竟不是诸葛亮。

  只是片刻,蒋琬原想继续安慰我,却被我迅速抽了身回来。他要轻抚我后背的右手也尴尬停留在了半空。

  “我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我说。

  不知为何,这一刻我有些不敢再看他,只望着那破了洞的窗户,淡淡与他说。

  “从此大汉的未来,你的担子,最重。”我道。

  作者有话要说:

  续就是交代一些后面的事~

  慢慢更,能写完正文我已经满足了……第一回写文,有小伙伴看我都很开心啦~最近有小伙伴私信我说结局看哭,还有小伙伴说哭了一个月,妈呀,虽然我也哭了一个礼拜多……标准BE结局

  忧能伤身,还是要保重身体~争取事少食烦~

第113章 续二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与诸葛亮的最后八年最新免费+番外章节

正文卷

与诸葛亮的最后八年最新免费+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