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续三

  李平的死,蒋琬处理得十分干净利落。我又庆幸他来了,否则以我一人之力,还真不知如何是好。我果然还是没什么改变,和以前一样,总是容易头脑冲动,不顾后果。以前诸葛亮总爱数落我,现在再想听听那些数落,也都不行了。

  自诸葛亮离开之后,日子仿佛一日过得比一日快。终于逃离了诸葛亮“控制”的刘禅,处于再无人可以“管教”的状态,黄皓因早些年检举李平之事有功,刘禅居然日益对他亲近信赖起来,如今做了黄门丞,一直在刘禅身边贴身侍候。

  一年又一年,时光飞逝,建兴十二年后又过去三年,建兴十五年,冬。

  皇后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实际上,自建兴十二年的秋天之后,她便一直郁郁寡欢。我去宫里看她时,她总是瞧着那株红梅出神。原本那小株红梅是要挪回相府的,后来耽搁了,便索性一直放在浮光殿中,皇后寝室的窗台上。

  以前皇后见到我,总要问询诸葛亮的近况。建兴十二年之后,便彻底改了这个习惯,不再问了。

  我进宫来陪她,她不是看红梅,便是看远处的天光,怔怔出神。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我并不知,她的执念已经如此深。

  “相父走前,有提起过我么?”终有一日,她忍不住了,轻声的问我。

  她看了看我的神色,又低下头去,珠钗步摇碰撞,发出轻微悦耳的声音。

  “大约,是没有的吧。”皇后又说。

  我看着她,想了想,还是说:“有的。”

  “真的么?”她重新抬起头来,眼睛都亮了。

  “丞相他,希望你能够平安长乐。”我十分认真的对她说。

  冬日里,早已经过了海棠花开的季节,宫苑寥落,只剩孤鸟徘徊。

  皇后的病来得突然,身子一日比一日的坏下去,后来竟到了卧床不能起的地步。

  我来时,年仅七岁的照君公主正用心且认真的照顾着她的母亲。一国之后,原本该是坐在殿中凤仪万千,如今一袭白衣缠绵于病榻中,面容憔悴不堪。

  进去前,我问霜云:“陛下来过了吗?”

  霜云叹息道:“陛下政务繁忙,来过一两次而已。”

  政务繁忙?我听了这缘由,不禁有些冷笑。不知黄皓今日又带他去瞧了什么新奇东西,进献了什么美女珍宝,才会使得他如此“繁忙”脱不得身。李绮兰在李平失势之后被驱逐出宫,可这并不影响之后又源源不断进来了许多新的美人。刘禅素来爱好玩乐,诸葛亮在时尚不能完全制约,如今,当然怎么好玩怎么来了。

  “姐姐来了。”

  婉宁见走进来的是我,有些欣慰。

  她的声音虚弱无力,一头乌发散落,与当初活泼开朗的小女孩模样也已大相径庭。

  “照君,见过诸葛夫人。”婉宁说着,公主走上前来,乖巧的向我行了个礼。

  “公主不可。”我急忙制止,“该是我行礼才对。”

  “姐姐忘记我们的约定了吗?”婉宁艰难的笑着,望着我,轻声道。

  “慢慢养着,会好起来的。”我坐在榻前,握住她冰冷的手,有些感慨。

  “不成了。”婉宁听我说着,却自顾自的摇头,道:“虽是想看着照君与阿瞻他们一齐长大,但终究是不成了……自己的身体,只有我自己知道……让姐姐挂心了。”

  “不要这么说。”我打断她,握着她的手又紧了几分,“已经有太多人离开,你绝对不能……”

  说着,自己声音也颤抖起来。

  会是她吗?建兴十五年,终究会是她要离开吗?

  “是啊……于姐姐来说,或许是太多人……可是,于我而言,相父一去,人生便好似了无意趣了……”

  婉宁说着,再一次看向窗台的那株红梅。这时候,她的眼神宛如那时在皇宫中见到诸葛亮时,熠熠生光。我一直以为她看诸葛亮时,眼里更多的是一种崇仰,是小女孩对长辈的倾慕,未曾想到,那也是一份爱吧。

  此时的梅花还未开,外边的北风已经漫天盖地,天色渐晚,悲哀之意又卷土重来。

  “梅花,姐姐带回去吧,放在府里,也好留个念想。”婉宁说。

  “我已经安排阿瑈进宫了。”她又说。

  我知道,阿瑈是她一母同胞的妹妹。

  “何苦……”我有些不忍,轻轻道。

  “必须如此。”

  婉宁说着,用力想支撑起自己的身体,我小心翼翼将她的身子揽在怀里,看她苍白的面容,形如枯槁,却也只能眼睁睁这样看着,毫无办法。

  “我们是大汉桓侯的女儿,命运相同,使命也相同,生为先辈们的儿女,便是要走他们未走完的路,去做他们的未竟之事。这就是我们活着的全部的意义……我能做的,也只有这些。阿瑈或许能够替我看到……还于旧都的那天。”

  我听着她断续说着,撇过头去,咬紧嘴唇,心中想着五丈原那夜,猛然一恸。

  “我已与陛下说过了。待到阿瞻十七岁,便让他娶了照君吧。”

  婉宁如是说。

  “好。”我答:“照君只会是诸葛家的媳妇。一定。”

  “那便托付与姐姐了。”婉宁吃力点着头,说。

  各自都有着浓重的心事。此时我的感到痛苦,而婉宁的脸上多了些轻松。她忽然有些兴奋与期待,拉着我的手,问我:“姐姐你说,三年了……相父如今到哪里去了?还会在五丈原吗?还是已经到长安去了?或许我死后可以再见到他……”

  空荡寂静的寝殿,连说话都有回响。

  “你相父若是知道,宁愿不见你。”

  说着,我的一滴眼泪落进了她乌黑的发丝中。

  “可是,我好想他啊……”

  婉宁笑意有些幸福甜美,最后如是说。

  我捧着那盆梅花走在寒风中,天色已晚,皇宫里已亮起了宫灯,朔风呼啸,强劲的吹向它们,那些悬于廊下的灯笼,皆摇摇欲坠。暗夜里飘摇的灯,忽明忽暗,是照不清前路的。

  这一路,我见到许多宫人伏地大哭,也并分辨不出他们的哭声有几分真又有几分假。一国之后的崩逝,丧钟已经明确敲响,它们回荡在我耳边,此刻,丝毫感觉不到寒冷。是我麻木了么?看惯了生死的我,知晓人早晚有一天是要离开的。只是让我感到悲痛的,是皇后离开时还不到三十岁。她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年轻,都要充满生机和活力。只要一想起建兴六年,第一回在皇宫里见到她,明眸皓齿,巧笑倩兮,那时她的眼里永远盛满了光彩。我曾将她比拟为寂寞宫墙内盛开的牡丹,却不想这朵牡丹花期如此短暂,她还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便孤独的凋零。

  诸葛亮一生为汉室所累,皇后也成为了牺牲品。我不知道刘禅对她的爱究竟有几分,或许本就从未爱过。他给她的谥号为“敬哀”,从此世界上少了一个婉宁,多了一位敬哀皇后。

  在敬哀皇后去世的第三天,建兴十五年迎来了一场大雪,我带回去的红梅,开花了。

  或许,她真的在那里见到了他吧。

  作者有话要说:

  以后给每个配角都写个番外好了。

  敬哀皇后是我很喜欢的一个角色,她从小就对诸葛亮怀揣着强烈的爱,却碍于年龄、身份,最终成为刘禅的皇后。她本想用心辅佐刘禅,也为诸葛亮的兴复大业出一份力。从天真、不谙世事的小女儿成长为成熟内敛,端庄稳重的后宫之主,一朵孤傲的宫庭之花,仍逃脱不了过早凋逝的命运。史书上记载诸葛亮去世后三年,敬哀皇后张氏薨。她的妹妹同年入宫,封贵人,后成为刘禅的第二任皇后,人称张皇后。

第114章 续三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与诸葛亮的最后八年最新免费+番外章节

正文卷

与诸葛亮的最后八年最新免费+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