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争执384

  陈大人再次激动起来:“这么说,袁夫人手中将近有两千万颗玉米种子。”

  两千万颗!

  便是两千万株苗!

  不用半年,便可以收获三四千万玉米棒!足够全国推广。

  清浅含笑点头道:“是。”

  清浅自己算了算,或许比两千万还要更多些。

  内阁震动了,李贤颤声道:“这么算起来,从明年开始,百姓便不会再过半年干半年稀的生活?”

  靠天吃饭,老百姓很难全年吃饱饭,常年是半年干饭,半年稀饭,合着野菜瓜果这么过来的。

  若是粮食产量能提高一倍,那么则意味着,百姓可以安居乐业。

  罗伦道:“恭喜圣上,我朝将重现昔日大唐辉煌,皇上的丰功伟绩将超过昔年开元盛世。”

  袁彬沉声道:“有了粮草后盾,不愁边境不平。”

  皇帝沉浸在这一系列宏图伟业中,激动道:“催促御膳房,赶紧送玉米上来。”

  皇子撇嘴不屑,但也不敢多说。

  片刻后,御膳房将玉米呈上,托盘里头先送上的是煮得糯糯的玉米**,每个玉米切成了三段,用银筷子穿着。

  皇帝取了一截,不知如何下嘴。

  清浅微笑取了一段,示意吃法。

  皇帝和大臣们咬下一口,顿时赞美之声不绝:“比起大米多了清香。”

  “还多了甜味。”

  “似乎一段玉米吃下去,便已经半饱了。”

  皇帝眼中带着光泽,问道:“后头的是什么?”

  御厨忙回道:“是鸡肉粒炒玉米粒。”

  皇帝吩咐赶紧上,皇子也盯着鲜嫩的玉米粒咽口水。

  吃了玉米粒,大家又是一阵赞叹。

  皇帝点头道:“今日的鸡肉都比往日可口。”

  御厨忙道:“回皇上,鸡是瑞珠姑姑带进宫的,听说是袁夫人用蝗虫养的,比别的鸡肉肉质更嫩,更加鲜美。”

  此刻,御厨房献上羹汤,皇帝问道:“这又是什么?”

  献汤的小太监道:“这是玉米磨成渣后熬的稀粥,还有玉米炖的鸡汤,请皇上品尝。”

  皇帝喝了一碗粥,又尝了一碗汤,赞不绝口。

  陈大人跪下道:“臣贺喜皇上。”

  意思是玉米的确值得推广。

  皇帝欣然道:“朕已经将袁府的土豆征用了,那么玉米便不能再白要了,这么着,玉米种子的售卖交给袁府,价格你们自己定夺。”

  这是送袁府一场富贵,但玉米种子刚面市,产量又如此高,只怕各官宦人家,各郡县会争抢,最后倒得罪人。

  官宦人家谁没有上百亩良田,谁不希望自己的产量率先翻倍。

  只怕到时候自己难做人。

  清浅笑道:“两千万株苗,说多也多,说不多也不多,若是敞开卖,恐怕到不了百姓手中,不如拿出五百万株由皇上赐给各府,其他全部卖给各郡县百姓。恐怕还需每家限制购买数量。”

  皇帝想了想道:“袁夫人考虑得极是,就按袁夫人说的办,再让陈爱卿协助种子售卖之事。”

  陈大人忙道:“臣能跟着袁夫人学,荣幸之至。”

  李贤也赞道:“袁夫人巾帼不让须眉,臣等佩服。”

  皇子再次撇嘴,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外邦进贡了一些玉米,别人没发现,而袁夫人发掘其用,沟渠里头有土豆苗,别人没发现,袁夫人能发现明珠蒙尘,实在是难得。”

  清浅忙低头谦逊:“皇上过奖了。”

  皇帝起身道:“事情推物理,袁夫人,朕有一个请求。”

  清浅跪下道:“臣妇领旨。”

  皇帝道:“袁夫人能物尽其用,必定也能人尽其才,朕想让深儿拜夫人为师,随夫人学习,夫人意下如何?”

  皇子着急道:“父皇,袁夫人只是一个女子,儿臣怎能认女子为师?”

  “女子又如何?能者为师!”皇帝斥责道,“袁夫人还不一定愿意收下你,还不过来拜见师傅。”

  清浅推辞道:“臣妇不敢当,朝中鸿儒颇多,皇上何不为皇子请他们授课。”

  李贤等纷纷道:“从没有女子担任帝师,但袁夫人实在担得起此任。”

  皇帝叹息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终究还是需要实践的,夫人请勿推辞。”

  清浅执意不从。

  皇帝道:“文质,你说一句话。”

  皇帝都开口了,袁彬不得不道:“清浅,倾尽所能吧。皇子聪慧,必定能一点便通。”

  清浅和袁彬对视了一眼,心意相通。

  清浅道:“臣妇遵旨。”

  皇子不情不愿过来道:“见过闻师傅。”

  清浅道:“皇子谦逊了,既然是师傅学生,那么必须有作业和功课。第一课便是,请皇子将一千五百万玉米苗按照各郡县的情况进行分配。”

  赶紧将这烫手山芋弄出去。

  皇子气道:“这分明是你的差事,怎么转手给我。”

  清浅笑道:“农业是天下之本,第一课便是为农。”

  皇上哈哈笑道:“这师傅,瞧起来极负责,看来朕得准备束脩才是。”

  第四百九十九章 袁夫人的折子

  听皇帝提起束脩,清浅心中一动道:“臣妇不要束脩,唯独请皇上加固黄河堤坝,引水灌溉之事实在做不得。”

  见清浅指责自己最大的政绩,皇子气不过道:“如今天旱,引水灌溉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为何袁夫人执意不肯?”

  清浅道:“黄河不泛滥,便是它最大的功绩,如今瞧着是旱季,但只要上游下雨,下游便会溃流,引黄河水实在是与虎谋皮。”

  陈大人公允地说了一句:“袁夫人说的是,粮食不够,可以从外省调拨,可是若黄河泛滥,覆水难收呀!”

  皇子气得直嚷嚷:“我瞧是袁夫人自己有了抗旱作物的功劳,便看不得别人有功吧。”

  清浅忙道:“臣妇不敢。”

  刘御使蹙起眉头:“方才皇上说让袁夫人为帝师,臣本是不赞成的,但前有袁夫人雍州平疫病的功劳,后有袁夫人兴农的功德,中间还有袁夫人断案的智谋,臣心中也不得不赞成,袁夫人是皇子师之选。”

  皇子见刘御使似乎要为自己说话,忙道:“父皇看中你,你不能居功自傲。”

  “非也!”刘御使道,“皇子方认了袁夫人为师,便必须尊师重道,袁夫人说的即使不对,做学生的也要辗转说出自己的道理,哪能当面指责!”

  李贤点头道:“尊师重道,是我朝的传统。”

  皇帝沉下脸道:“深儿,给闻师傅赔礼。”

  皇子气得胸膛一鼓一鼓的,但也不得不拱手:“学生错了,请闻师傅见谅。”

  脸上的神情分明是我没错。

  清浅笑了笑道:“请皇上裁决吧。”

  皇帝想了想道:“深儿引水灌溉,使得甘肃丰收,这是有目共睹的,可闻师傅说的也不无道理,……这样,让各郡县加大水防,引水灌溉途中发现不妥,即刻封锁河道。”

  皇子大喜过望道:“多谢父皇。”

  清浅垂眸,帝王讲究均衡不假,但大是大非上,真的不容骑墙。

  前世黄河决堤,难道这一世又要重演吗?

  清浅意兴阑珊出了宫殿,袁彬见她兴致不高,笑道:“师傅大人立下大功,为何不开心?”

  清浅被逗乐了,佯打了袁彬一下,又蹙眉道:“黄河恐怕会在甘肃决堤,到时伏尸百万,饿殍满地。”

  袁彬默然道:“这是皇子的功劳,皇上想给皇子树立威望。你知道,最近有大臣不断上奏,请册皇子为太子……”

  皇后没有嫡子,皇子又立下功劳,这时候风向很微妙。

  册太子吗?清浅又多了一重心事。

  袁彬低声道:“本来我也为册太子心烦,若是太子今后……咱们便是头一个被打压的,今日你成皇子之师,这个顾虑倒是没有了。”

  师傅自古便是在天地君亲之后的,连无道昏君都要做出亲帝师的模样,以免被诟病。

  清浅此次一举为皇子师,算是将来的一道尚方宝剑。

  清浅微微笑道:“聊胜于无罢了。”

  真要辖制皇帝,有无数办法。

  当然能通过当上师傅这种正途,是最好不过。

  清浅风轻云淡的东西,在周贵妃这里却成了了不得的大事。

  周贵妃的宫里又是一片狼藉,宫女太监们吓得直缩头。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闻清浅有什么文采功劳,能当深儿的师傅。今后岂不是深儿见了她,还要点头哈腰,岂不是本宫和她平起平坐。”

  周贵妃秀眉竖起,“将来即使深儿……也不能对付师傅。前朝戴尚书的例子在前,谁还敢对师傅不敬。”

  皇帝怕史书,不敬帝师几乎是昏君的代名词。

  孙怡然正在给周贵妃请安,见贵妃发怒,她俯身亲自捡起瓷瓶的碎片,边微笑道:“娘娘,这也有好处呢,起码袁大人不会明着反对册太子了,他的夫人是皇子师傅,他须得回避才是。”

  最大的反对之声或许就此屏蔽。

  周贵妃的脸色好了些,挑起眉头笑道:“你倒是个会说话的,似乎也有几分道理。”

  孙怡然道:“嫔妾明白娘娘不喜欢闻清浅,可是她在民间声誉极大,若是强行对付她,只怕百姓不服,等娘娘当了太后,慢慢摆弄她便是,让人不舒服的法子,多着呢。”

  论近些,可以表面上推崇,但实际压制,论远些可以赐妾室,打压她的儿女,让她有苦说不出。

  周贵妃越发带了笑容:“是了,本宫急什么,日子还长着呢。”

  孙怡然此时面上露出疑惑,低声道:“娘娘不觉得,闻清浅这人有些古怪吗?”

  周贵妃问道:“有何古怪?”

  “从前断案如神,咱们就不说了,后来在雍州,她为何这么笃定,雍州不是疫病,难道不值得奇怪吗?”

  “她做生意,从香料开始一直到米铺子,从未亏本过,而且一直是最炙手可热的生意,一次还可以说是巧合,可次数多了,就不能用巧合解释了。”

  “还有最近的玉米土豆,也是奇上加奇。分明是一起成熟的,为何闻清浅提前收了玉米,却没有提前收土豆?”

第四百章 争执384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夫人凶猛大结局+番外章节

正文卷

夫人凶猛大结局+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