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在夏简戟的子嗣传承这事儿上, 相比较诸如葛蕤和诸葛评这些较早跟着他的‘老臣’, 在攻下陇西和关内之后才被选拔起来组建起朝廷的‘新臣’,要更加挂心些。

  在唯命是从的忠心和信任程度这方面,相较来说新臣们终究还是要薄些, 因此就还会像在大昭做官时一般, 惯性地就打着为帝王好的旗号, 惯性地操心起夏简戟的后宫和子嗣问题来。

  这是为人臣子方面的理念和习惯差异,还有得磨合的。

  姜秾这个王后做得很好, 她不是历史上寻常意义上的好王后, 就她那严肃认真的耿直性格,可与聪明贤惠、大度容人等皇(王)后品格相差甚远。但那些‘老臣’们却无人不信服她,其程度直逼夏简戟,因为她培育出的那些高产粮种, 民以食为天,不管是乱世养军队打天下, 还是一统之后治天下, 粮食都是最重要的。

  葛蕤曾在暗中感叹:姜秾一人, 便可抵得上半个天下。

  姜秾这个王后, 不可谓不重要,那自然也就做得很好。

  尽管如此, 这些新臣们也巴不得夏简戟广纳后宫、子嗣繁盛, 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争斗,为了他们的利益,可不会管姜秾这个王后究竟做得如何。

  这些新臣不比身有功劳的老臣, 座下官位虚得很,虽然天下还未平定以后还有的是机会立功,但如今大炎朝堂都知晓,未来两三年间多半会停止征伐,休养生息,目前是没太多立功机会的。

  而且,像这样乱世中立功,武将相比文臣要容易,而武将或说兵权方面,新臣们可没有份儿……

  在兵权方面,守卫长安城和皇宫的禁卫军,是由较早跟随夏简戟的炎军组成,不仅禁卫军统领张一绝对忠于夏简戟,就是在那些禁卫军那里,夏简戟的话就比任何人的都要中用,因此三万禁卫军是绝对忠于夏简戟的。

  而长安城外的京畿大营,又是由夏简戟的年少好友张武壮统领,他们有年少交情在,君臣间又互不相疑,两人是君臣又是好友,除了夏简戟外张武壮是谁的话也不听!想着送些个柔美俏佳人到张府去,却从未成功过,张武壮那憨子就守着他那长相稚嫩的妻子过活,眼神从不往旁的佳人身上瞟一眼,想要拉拢借势都不行。

  长安这边的兵权尽都握在夏简戟手中,未有半点旁落,而且在外也是一样。

  汉中府,有张二率精兵三万镇守,舒络南北。扼南北川陕咽喉的凤翔府,在陈仓和郿县等关口要地镇守了五万炎军,是由姚青云统领的。

  张二就不必说了,是夏简戟的铁杆拥擘。至于姚青云,被封了从一品骠骑将军,又兼领了兵部尚书,名和权都是给足了的,虽也是大昭旧臣但较早就跟着夏简戟了的,姚青云如今绝无可能背叛夏简戟。

  况且,凤翔府知府是夏简戟年少好友葛圭章,可对姚青云有所制衡,姚青云还领了兵部尚书一职,顺理成章要留在长安,如此就兵将分离了,只有在适逢征战时才能离京去调动兵马,这是夏简戟和姚青云君臣心照不宣的,都没有存了芥蒂,也就没有反目相向的隐忧。

  夏简戟内外兵权在握,无人可以掣肘,自可乾坤独断。再说了,文官之首的内阁首辅是葛蕤,户部尚书又是诸葛评,新设农部的尚书是王五七。

  自古以来,君臣之间的权力拉锯,就没有消失过。文武大权都聚集在夏简戟和’老臣‘们手中,相应地,他们‘新臣’一派权力就少了,话语权已经是等同于无了。

  这样的状况,他们是不满意的……

  但若抽身出去了来看,‘老臣’一直与夏简戟浴血奋战至今,可谓功劳赫赫!而在称王前才被选拔起来的‘新臣’,未立寸功,要不是为了做

  给天下人和士林中人看,这才选拔了他们这些素有才名的官员任用,否则像是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和工部尚书这些一部大员的官职,可落不到他们头上去!

  新臣们还不满意?着实有些不知足了。

  但权力这个东西,不管按能力或资历配不配的上,总不会少了人去争夺。哪怕是素有才名的官员,也不例外,有才名者并不代表全都是品德高尚、能力突出,也不意味着不争。

  ‘新臣’都清楚,他们这一派如今虽说占了四部尚书的官职,但其部下的侍郎和主事等,如今在职的许多都是‘老臣’,还空着一些缺额只等以后平定天下了,通过科举选取人才填充上。他们现在位高但权轻,与一个能处理琐事的吉祥摆件无异,他们怎会觉得满足?

  要说的话,‘新臣’不似‘老臣’一样是起于田亩之间,许多心中都没有大信仰支撑,还残留着大昭旧朝的一些恶习和旧思想,要想清除,还需要时间,这两三年间的休养生息就正好。这就是后话了。

  文武大权方面,‘新臣’就算想争上一争,也已经失了先机——晚了,还需要长久的等待和筹谋。

  眼下若要去争一争,也就只有通过嫁女为妃成为国戚这类谋划了,若是他们的女儿或侄女等,能为夏简戟诞下子嗣,那他们的地位自然就不一样了!若是万一,所诞王子(皇子)日后成为太子得继大统了,那就更能一飞冲天了!

  与这些巨大的利益相比,稍稍得罪一下王后,也就不那么可怕了。

  哪怕‘老臣’一派,第一臣服的是王上,第二臣服的便是王后,毫无疑问王后的地位稳如磐石,但广纳妃嫔这事若是王上同意了,王后除了听从,也别无他法。

  所以,在夏简戟的子嗣问题上,老臣们只是关心,但新臣们却是恨不得直接将他们家的女儿或侄女们,全都往皇宫里塞!

  吏户礼兵刑工农,大炎朝廷设有‘七部’,和户部一样,吏部是传统的大权部门,这吏部尚书是个已过年逾天命的小老头,他在名义上和年纪上,显得够格来说这事。

  吏部尚书栗渊的妻子早已过世,今晚除夕夜宴就带的家眷就是他的两个小孙子,五六岁的年纪,看着机灵活泼得很,栗渊抚着小孙子的发顶,闲话家常般道:

  “看我这两小孙子的皮样儿,真是让人又无奈又怜爱,也不知道拿他们怎生是好~

  这人一旦年纪大了啊,就油然显现想要延续血脉的天性,老夫在及冠之年时就已有两子,那时一想到我栗家后继有人,心里那高兴劲儿啊!现在都还记得,这约莫就是为人父母之天性吧……”

  在这除夕夜的君臣大宴上,就没有只需随便听一听的‘闲话家常’,何况栗渊这话似有所指,就算是姜秾都察觉出了话中的不寻常,何况殿上这一个个的人精?

  沈甜前世的家境不错,大学毕业穿越之前就没有受过什么苦,养成的性子虽不算任性跋扈,但也是想说就说,从没有自个儿瘪着受委屈的时候!

  穿越之后,沈双二夫妇就只她一个独女,对她疼爱得很,加上又有姜秾和张武壮两人宠着她,她虽因为看过许多权谋,又适逢如今局势就把性子收着了些,但因为那些到底是纸上得来的经验,没有亲身经历过权谋的残酷,体会尚浅,也还没有磨平她的性子。

  这会儿听了栗渊这老头儿的话,沈甜以她看过的海量保证,这老头儿就是在拐着弯儿说子嗣问题,宫斗里几乎都有围绕皇嗣展开的剧情,这情景真是太相像了!

  她能看着大佬受委屈吗?!当然不能!

  这小老头儿说话的语气,跟三姑六婆们闲扯淡时一样,娘里娘气的!还有,说什么血脉延续呢???

  “栗尚书,你家有皇位要继承吗?”

  因是文武相对、分坐两边,沈甜为了让对面人听得清楚,说话音量不小,这话一出,殿中为之一静,栗渊也停止了絮絮叨叨的回忆往昔。

  沈甜这句后世的流行语,所起效果很显著,哪怕众人不知其意,也一下就镇住了,在眼下场合说’皇位继承‘之类的话,那就等同谋逆!

  栗渊没有明白过来沈甜的话,但这不妨碍他反应过来后,很快发问应对:“张夫人,这话来得莫名,张夫人何出此言?”

  年少相识的几人,都知道沈甜说话很跳脱,因此夏简戟倒没有因为她的疯言疯语而多想,他反而没有打断,有想借沈甜之口打断栗渊的意思。在维护秾妹这事上,沈甜是从不懈怠,这点倒是用着很顺手……

  沈甜就是一时气愤,要把话圆过来还是有点困难,若是按照原来意思去圆,反而正合了栗渊的意思——夏简戟家确实有王位等着继承,而且在这讲究亲族的古代,子嗣绵延毕竟是大事。

  不过所幸以她的身份——王后的少年手帕交、从一品大将军的夫人,只要不过界,耍点小性子也不伤大雅。

  沈甜似笑非笑:“看栗尚书的样子,毕生所求竟像是为了延续栗家血脉,栗尚书您嫡的庶的子孙好几十,也可谓大有所成了。但后继有人嘛……呵呵,这话倒只能勉强听听就作罢吧。”

  众所周知,栗渊儿子众多,但嫡子却只有一个,就这独苗还在嫡庶争斗中伤了根基,而那些个庶子也养得普通就没一个成大器的。今天带来赴宴的两个孙子,也都是庶子所出的庶孙。

  沈甜还真没说错,子孙好几十,却说不上后继有人,这也是栗渊幸运被征召成吏部尚书之后,这就急吼吼地汲汲营营的原因,只为了子孙后代谋划。

  沈甜接着怼:“栗尚书您都到知天命该想着安享晚年的年纪了,却还要为子孙劳碌,想来日子过得也难,因此便格外怀念当初的高兴日子吧?”

  “你!张夫人你怎如此说话,老朽……”沈甜的话句句扎心,正中栗渊的痛处,一时竟不能很快地精准反击了!只颤抖着指指点点:“老朽……张夫人说话太刻薄!”

  栗渊自称‘老朽’,便是仗着年纪说沈甜不敬老。但是,张武壮与栗渊同在朝堂,且官衔比栗渊还要高上半品,沈甜可不用把栗渊当成长辈供着,不过就是她丈夫的同事而已。而且,栗渊这会儿可是在说夏简戟子嗣的问题,是在想着往后宫塞人,那不就是在破坏她家大佬的家庭和谐!

  难不成还想她好声好气?!

  沈甜正想继续怼回去时,上首的夏简戟出声了:“张夫人从年少时就是这般,非常率真,说话直了些,栗尚书用不上介怀。”

  ‘说话直了些’,就是没有否认沈甜说的话。

  “……”栗渊顿时无言,心中恼怒未消,却又有些害怕,王上这么说是不是对他不满……

  沈甜暗道,还算有良心,没有维护栗渊那个小老头儿。

  不然的话,等栗渊说出想说的主题,那就是要委屈大佬了,万一夏简戟纳了妃嫔……不用她多撺掇,大佬自己就会离了宫住到皇庄上去,过上种田养面首的快活日子!

  姜秾看看沈甜,再瞄了一眼栗渊,最后把目光落在夏简戟侧脸上,没说什么。

  想到前不久夏婶饭后闲谈时提过一句,什么时候给她生个孙子或孙女抱抱就好了,再看眼前场面,就知道是在催促子嗣问题了。

  以她生活的时代,很难切身明白为什么仅仅一个儿子,就关乎到了国本稳固这样的大事,但无事时甜甜说书般给她了讲了一些听,她大约明白这就是封建君主□□‘一家天下’

  的不同。

  夏简戟毫无疑问是个喜爱权势的人,不然也不会在还未有起义年头之前,就凭本性驱使去笼络了太白县城的一伙混子,也不会在后来起义,更不会有现在这个大权在握的大炎之主。

  他掌了天下权,却对醉卧美人膝没兴趣,他只秾妹这一人就足够了,只想让她孕育出嫡子,由他们两人的孩子去继承这江山。

  这听着似乎有些矫情?那说一说势利的一面。

  如此,后宫会更加安宁,避免出现史书上那般为争储夺位而父子兄弟相残的悲剧,更加能让他和王后两人专心于天下大业。

  他不怕她独宠后宫,在臣子中威望隆重,因为如果没有外人插足,那他们就是真正的夫妻一体,也就没有必须划分明白、互相算计的必要,那又何必怕?既无兴趣,那又何必纳其他女人。

  夏简戟心中讪笑,像他这种曾在逃荒时,见过野草堆里各种交缠丑相的人,又极喜爱权势,他这一腔爱慕怕也是掺了一些杂质的……

  对看过来的姜秾安抚地笑了笑,夏简戟才转头,几乎是挑明了说:

  “延续血脉,是人之天性,亦是国之大事。然在本王看来,宁要一条龙、不要百条虫,子嗣再多若是没有成器,反而还祸害旁人,那宁愿不要,贵精不贵多才是正理。”

  夏简戟这话很是在理,而历史也验证了这观点是正确的,相比多生多养像是碰运气般,想着总有一个成器的,还是集中教养一两个更加好。

  夏简戟没指名道姓的说,栗渊却是羞得无地自容,甚至不由心中迁怒身边两个无辜的庶孙,以及那些个不成器的庶子!在时下人眼中,‘嫡’天生就强于‘庶’。

  ‘新臣’一派的官员那些心思,夏简戟知晓得一清二楚,如今天下还没平定呢,就开始争权夺利了!虽知道这也算正常,却难免恼怒,言语敲打起来就没想着留什么情。

  殿上不管是老臣,还是有着其他心思的新臣,都知道他们王上不可能没明白刚才这一番机锋所指何在,那现在王上这般疾言厉色,就是在表明:他拒绝栗渊的试探,眼下并无扩充后宫的打算。

  不过这些人却是没猜到,夏简戟不仅眼下没有扩充后宫的打算,就是在以后也没这打算。

  对此,新臣们具体如何做想旁人也不清楚,不过猜想也就是遗憾或羞愧罢。

  相比起来,老臣们心中都很认同。

  像是沈甜、张武壮和王五七这些人,与姜秾到底有一份年少友谊在,心里都是念着她过得好的。葛蕤也是,每每遇到腌臜算计,只要一想到依旧保持着赤子之心的王后,心情就会好上许多。

  而与葛蕤同桌的葛圭章,只在举杯敬酒时才匆匆扫过一眼那人,守矩知礼,将年少时的情意好好深埋了。他由衷祈愿她过得顺心,若是有人劝谏夏简戟广纳妃嫔,他就算冒着被猜疑的风险,也会让人去反驳,他愿她与王上和美一生,没有其他妃嫔去插足。

  抛开私情不谈,往大了看,若是夏简戟果真广纳妃嫔,在如今这天下尚未平定、宏愿尚未达成的时候,沉迷女色、失了壮志,那所有老臣和部分新臣都会觉得万分失望!

  像如今这样,虽都希望王上和王后最好能尽快育有子嗣,但王上能坚守宏愿,不沉迷享乐与女色,倒是更好了。

  王嗣的问题,就在‘新臣’代表栗渊还未及说出口时,就已被沈甜粗暴地打断又拿话怼了回去,然后夏简戟接话表态,最后殿上众臣不管心里如何想,嘴上是都有志一同纷纷应和。

  “王上所言有理。”

  “是这个理,子嗣贵精不贵多。”

  “……”

  于是,

  都没用姜秾出场,子嗣问题和广纳妃嫔这事,就被妥善地压下了。

  这场除夕夜宴,从艳阳悬挂的申时中,吃到天色黑尽的戌时末,吃了整整两个半时辰才散。

  要是按照以往惯例,桌上菜里的油和肉菜早就冻上了,哪还是能吃的?

  今晚除凉菜和糕点瓜果外,饭菜都是火锅,热热乎乎的!味道也不错,在这冬日里吃最好不过了!

  群臣及随行家眷都吃了不少,期间离席去更衣的也有好几个,起先有人还不好意思,离席更衣的人多了,也就不觉得多么尴尬了。

  有好些个爱吃的大臣和家眷,散宴离开时,肚子都挺着了,想来是真吃的很尽兴。

  群臣一路说说笑笑的出宫去,倒真有除夕夜的喜庆之气。

  ……

  正月一日,大炎首次大朝会。

  大朝会上的一应流程不消多说,就是庄严而繁琐。大朝会上定下了年号,开元‘宙明’,‘宙’为古往今来,寓意时间长久,‘宙明’取意长明:时代延续不绝,长久昌明。

  于是便进入宙明元年了。

第100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以农为本(农)最新完结+番外章节

正文卷

以农为本(农)最新完结+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