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不想以此去证明什么,却能看出他阿康绝不是一心扑在王朝事业上的清心寡欲之人吧?那个时代作为帝王本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你却非要拿来批一帮人,又反过来赞一帮人,且不惜巅倒黑白强说之,用尽了人世间所能用的一切美好词句,就很有点那个了。

  其实要说这方面做得好的,明代不少帝王还真不错呢,崇祯就是好模范,更有一个践行一夫一妻制的弘治帝,历史上绝无仅有呢,也未见有人象对待康熙那样大书特书一番呀。话说回来,某些人有点头脑好不好,现今什么时代了,高大全的人不吃香了,学学人家张国立,演的康熙多风流,百姓也爱看,岂不更好,更贴近实际?

  当然喽,从中也能看出咱康熙同志身子板确实不错吗,呵呵。其实这一点幼时得天花那会儿已经初步验证了,顶尖最酷杀手天花拿枪指着你,问人世间有几人能活,可他偏偏就枪口下逃生了,先天条件好啊。唉,上天太不公了,怎么给了阿康那么多?

  可以说,这才是阿康能长寿的根本所在,不然就说不清为啥皇太极、多尔衮之流,一生戎马生涯,经得苦受得练比阿康没事带着一帮人骑骑马打打猎什么的多多了,为啥比他命短呢。当然后天养生肯定很重要,阿康这一点想必做得还是不错的,但绝不是戒色游玩之类。

  好了,啰嗦太多了,言归正传。中国历代帝王,有比阿康更小年龄上位的,也有比阿康活得更长的,但象阿康这样既小小年纪当皇帝,又有好身体寿命长的,实在是无人可比了。结果阿康创造了中国历代帝王在位时间最长记录,61年!放之于人类历史所有帝王中,也能排在前五吧。

  乖乖,真比有些朝代还长,秦新三国宋齐梁陈隋,还有五代远不如也。应该说,这才是康熙多不胜数的“伟大”中,唯一真正了不起,走在世界前列的了,着实让人羡呀,也为咱中华民族争了好大面子喽。

  唉,阿康咋就这么命好呢?不仅有足够时间帮她青史美名扬,还为大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大清告别战火纷扰、迈向和平发展的转折时期,和谐稳定比啥都重要啊,恰于此时他一干皇帝就是61年,苦了他的那些急不可待想承继大统的儿子们,但却有力保证了大清的可持续发展。

  要不是阿康干得真得一般般,大清的前景更为广阔,蓝图更加炫丽也,其后的雍正也不会那么苦那么累,做着默默无闻的老黄牛,贡献大大地,却只能委屈地看着老爸与儿子显摆耍酷了,哈哈,都是后话,这里也就不多说了。

  只待当时汉人内耗太厉害了,所以那些满人才有机会.如果抗战时中国人没一致对外的话,现在早成天皇统领了,所以不怕穷,只怕内乱,每次被异族统制,起因几乎都是内耗开始

  ------------------------------------------------------------

  赞同大侠兄的意见,就说南明,如果齐心协力,一致对外,也不会被清人征服的。“不怕穷,只怕内乱”,说得好极了。

  哪有什么大风浪(上)

  不过,要论康熙最大的幸、最高的福,还是在他的事业上,61年漫漫帝王生涯,不仅未遇到什么大风浪,反而无心插柳柳成荫,事事轻轻松松搞定,到头来却都是大功一件。怎讲?先简说之,下面功业篇中再详说。

  人们在论道乾隆(以后会专篇细讲)时,一般都会认可,他真是特福极贵之人,在位60年,实际当政64年(这一点比康熙强),恰逢祖上余荫,特别是老爸雍正的呕心沥血、继往开来,让他赶上了一个持久的承平大盛世,一辈子受用不尽。

  此时遥遥领先的洋人们对这个神秘的东方帝国,还抱有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不要说不会过来打它,反而认为它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迷人,甚至学习的榜样呢。还有那冷兵器时代曾经叱咤风云的游牧民族,值东亚冷热兵器交替之际,当然还有宗教软化等其他因素,也不可避免地衰落,对中原定居王朝已构不成啥危胁了。

  这么内外一相结合,呵呵,乾隆帝王的日子过得当然滋润了,孙子道光遥望中只能垂泪叹己命苦啦。加之,一些好事的后人们又生花妙笔得很,把他够让人羡慕不完的一生,再渲染烘托得“二风”尽现,风花雪月与风流倜傥啦。乖乖,真是光芒四射,让人感叹呀,怎么男人梦想的一切,他都有了呢?于是呼对他的福呀贵呀更深入人心了,你要真说有人比他强,恐怕还真没有多少人支持呢。

  相反看那康熙,除了邹静之张国立们是按照捧乾隆爷的套路搞的,其他基本把他刻意塑造成戒奢从俭、殚精竭虑、力挽狂澜于既倒的千年一帝的伟大形象,仿佛与“二风”根本不沾边,特别是所谓一生伟业好象都是在荆棘中靠着他的雄才大略才获取的。这么一来,祖孙两人一对照,谁最有福气一目了然喽,那真相终竟如何呢?

  事实胜于一切雄辩,就让咱们好好看一看吧,至于“二风”问题前也简略提及,以后还会涉及,这里暂不多说。

  康熙接手的是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兴大王朝(参阅江山已定接了手),赶上的是一个正要全面发展的大时代,这实际上比乾隆上位时机会更多,条件更好,好比你在白纸上画总比在别人的作品上画,更能随心所欲吧,特别是制度等深层次的东西,初期较健康时肯定比后期渐渐失灵时,应该更能容易掌控的。

  至于说到王朝的和谐稳定,康熙时代也不比乾隆差呀,除了自己引火烧身,挑起了三藩大叛乱,不仅搞得刚与战争告别的国家与民众再次陷入一场大灾难与大痛苦,要不是垂垂老矣的吴三桂不争气,甚至大清在关内的统治也差一点完蛋,其实康熙六十有一年,国家是相当安稳的,内部之基坚如磐石,有谁能撼动丝毫?

  康熙实则做了一个长久承平帝王的,日子过得也是很滋很润的,如果是他自己的原因,造成了一段时间的不幸福,那是他自己的事,怪不得别人,更不能拿来说项。三藩之乱已说过,再比如鳌拜专权问题,呵呵,又是一个大谎言。

  要说大清前期最被歪曲的人物非鳌拜莫属了。本是一个对国家赤胆忠勇之人,却因要烘托康熙年少不凡,英武异常,硬被丑化曲解成蛮横残暴甚至想抢班夺权的乱臣贼子。唉,历史真就是什么养的,想咋弄就咋弄了。

  特别是鳌拜如何专权,如何欺压小皇帝,康熙反过来又怎么施巧计拿下他的,更是可笑之极,犹如儿戏般的演义,只能说明康熙搞定他其实很轻松,根本没遇到啥难题,而他鳌拜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权臣,不是奸臣,更不是贰臣。

  其权力远非多尔衮那样帝王般,就差一个加冕仪式的,也非魏忠贤这样曾经势力遍及每个角落,拉过大帮结过大派的,否则康熙哪有这么简单,小孩过家家般把他擒了,赶下了台,从此顺风顺水,没留下一点后遗症?

  康熙不幸谁幸哟,老爸顺治相比就惨了,面对的是多尔衮,你让他也搞个儿子般的小把戏试试,后果不堪设想!还有崇祯,当时也只比康熙大两岁,没什么人相帮,几乎靠一己之力干掉了魏忠贤。当然老魏其人,也是靠着天启这个天,加上客氏这个裙带关系,狐假虎威的并无谋反之心的平常人,但当时的氛围显得肃杀多了,崇祯要远比康熙艰难得多。

  不想再举更多的例子了,反正小帝王面对大权臣时,有谁能比康熙更轻松地取胜?没有!为什么?说白了鳌拜本人没啥大问题,哪想过和你皇帝较个劲,甚至篡个党夺个权?而且史书上这方面又有过多少记载?

  关键是康熙自己无上的权力欲在作耸,一旦长大了,他的为我独尊、专断固执的个性尽现,岂能再容忍有一点权力外泄?鳌拜不是不忠,而是分割了他的权力,对他产生了制衡,这还得了,拿下算了。

  各位看官不妨看一看,从此以后,康熙身边再出现过一个能对皇权稍有一点点制衡的人物吗?哪里有哟!都是奴才了,大清完全进入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最高度集权的帝王专制时代,直到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后,局势才有所改观,其间,众里寻它千百度,你不要想找到一点点哪怕所谓的民主的影子,而这在汉唐宋明都是能看到的。

  好了,扯远了,赶快回来。因为康熙擒鳌拜的事,实在算不上什么,虽然解剖它颇能吸引眼球,本文还是想放在功业篇的最后一个来详细讲,而它又是早发生的事,为此这里先多说了两句,各位看官不要见怪,咱们往下接着看。

  哪有什么大风浪(中)  

  平定三藩之乱后,大清迎来了更加稳定的时代,国内就此基本祥和了,汉人们也认命了,头顶金钱鼠尾就顶着吧,日子还得继续呀,反正人家主体民族也是这样的。  

  其后,帝国周边虽然陆续发生了些事,但无关安定团结之大局了,无非为咱们康大帝悠闲自在生活之外,多搞点高尚生活情趣来,增加些锦上添花玩竟儿。声明一下,以上所言指的是个人,事件本身还是很了不起的,绝无调侃之意。  

  局促于台湾及东南沿海厦门金门诸岛的郑氏政权,康熙元年(1662)以来,除了乘着三藩之乱,东南小旺一段,基本上对帝国产生不了危胁啦,对大清来说顶多也就是不除不足以消除汉人反抗之隐患,待到大乱平定,紧跟着郑成功的继承者郑经又一病而亡后,郑氏台湾越发不足为惧。  

  康熙二十一年(1683),维护大清帝国诸民族团结统一的伟大汉人英雄施琅攻灭郑氏,拿下台湾,也只是顺手牵羊般轻而易举了。  

  怎么?那噶尔丹放着称雄于中亚牢据天山南北的准噶尔帝国伟大领袖风光安稳的日子不过,此时也来凑热闹了?呵呵,来吧,咱康大帝掌控着这么大的一个雄壮帝国,正愁没功业可建呢。  

  要说这噶尔丹不可谓不是一代枭雄,热血男儿劲儿远比他的东方远亲漠北与漠南蒙古王爷们要足,绝对是当时蒙古人一片衰败中,最够资格继承当年成吉思汗英雄豪情的汉子,无奈时运不济呀。  

  大清帝国正蒸蒸日上,军事力量不如刚入关那会儿,但依然强劲,加之火炮上的巨大优势,以准噶尔三万骑兵的实力(明初捕鱼海儿一仗就干掉7万蒙古人),东方的两位远亲、成吉思汗最纯正的后裔,又和你的敌人站在一起,不输才怪呢。  

  结果,咱们的康大帝亲自带着二十万大军闪亮登场,威风十足,够炫够酷,在一场必赢的战役中取得了意料之中的胜利。唉,噶尔丹啊,人光有雄心不够啊,还要有实力,不可为的事却硬要一而再为之,就有点不自力量了,结果9年间(1688~1697),两战两败服毒自杀而亡,为他人的辉煌做了嫁衣裳。  

  不过看官们可别以为,噶尔丹是死在康熙的手上,其实不然。要不是他的侄子策妄阿布坦闹了家窝子,后方端了他的老巢,噶尔丹哪会自杀,回去还不照样干他的准噶尔大汗?唉,康熙不是命好是什么,战场上解决不掉的对手,人家自己人帮着解决了。  

  当然喽,再大幸的人总会有一点点小不顺心不是?接下来的策妄阿布坦也是一代雄杰,继续与大清争锋相对,实力还是那实力,搞不过还是搞不过,但康熙一直到死,也未能解决准噶尔问题。这倒有点奇怪了,凭当时清军的力量完全可以的,康熙却从没想过如汉唐那样去征服天山,包吞西域,难道他本是一个缺乏雄心的人(以后再详解)?  

  唉,大帝就是大帝,不管缺不缺乏,人家福大运大啊,你不来有人激将你来呀!准噶尔两代雄主,却通过不断地挑起战争,绝对意想不到地引领着康熙不知不觉中获得了两大功业,呵呵,历史真得很有趣。  

  天山还是那么遥远,但漠北蒙古终于正式归附了大清,帝国军队也于康熙残烛之年进驻了西藏,元以后三百余年,中原王朝第一次呢,了不起。  

  虽然并非康熙的雄略而得,凭此两样,还是要说康熙确是一个有作为的帝王,本文也绝非要把他说得一无是处,只是想去掉他身上那件过于华丽的外衣,还原其本来的真象罢了。  

  不过还是要为唐高宗叹一声,他的时代打下了汉民族历史上最为辽阔的疆域,就是比康熙时的大清也要大很多,又同是沾了祖上的光,自己也未表现出什么大本事,面对的敌人却更厉害,打得也更漂亮,怎么?到头来祖国疆域、民族团结上的贡献,竟连康大帝哪怕五分之一的功绩都没有呢?仅就这一点,标准可不一样啊。  

  好了, 不再罗嗦了。如果讲与准噶尔的争斗,从结果看还是一个功业的话,那下面要说的就是十足荒唐事了。  

  康熙那些功劳仔细分析起来其实什么都不是;

  除敖拜.诛杀一个大臣而已,且是一个手握兵权的人,大家知道手中有兵权的人想造反是多么的容易,而敖拜居然轻轻松松的被拿掉,一丁点反抗和戒备的心理都没有,说明敖拜没有反意,小康这样做完全是为给自己立威.

  平三藩.一次失败的撤藩引起的兵祸,老吴对得起满清,满清对不起老吴,没能得到应有的待遇反而要解除他的兵权,六十六岁老吴也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与其被消灭不如拼死一搏

  抗沙俄签定条约、千古一帝,在家门口居然没能打败远道而来的几百武装的探险家,更何况那时的俄还算不上强国,满遗说阻止了沙俄的继续扩张,实际是将狼留在了羊圈口,一但机会来临新条约就会覆盖旧条约《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就是最好的证明.

  ----------------------------------------------------------

  哪有什么大风浪(下)

  一帮俄罗斯人,先是私人武装,后被政府收编为正规军,没多少,几百个鸟人而已,且是从北欧不远万里横越西伯利亚极寒绝地而来,那个时代,一旦紧急事件发生,想得到后方及时支援简直等于零。

  就这水平,他们竟在黑龙江流域把个正处勃兴在东亚又强悍无比的大清,搞了个鸡犬不宁长达近半个世纪,真让人难以相信。顺治时倒还可以解释为重心放在征服中原上了,但咱们的康大帝时代,尤其三藩之乱后,手握的已是个安定团结的雄大帝国了,对付这一小撮俄人,还不是毛毛雨,岂能容他们再猖狂?

  就像过去很多次发生的一样,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呀,对康大帝来说,又是一个为其锦上添花的事儿,可惜,他做得极不漂亮,有点非夷所思,愣是把好事办坏了,轻松事儿办复杂了。

  虽然欧洲人的火器太高科技了,咱们一两万人攻不下人家还剩一两百人守卫的雅克萨城堡,就象郑成功打台湾攻不下荷兰人的热兰遮城一样,但曾经搞不过清人的郑成功能坚持到底,逼得当时欧洲最牛的荷兰人举手投降,那康熙在老家门口面对力量更小的这帮俄人,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敌寡我众相差悬殊、后勤保障更加快捷、俄人重心又不在此等等巨大的综合优势,谁说不行呢?

  可他康熙硬生生就是未能打垮这一小撮罗刹(俄),还与人家最后签了个所谓盛世中的不平等条约(1689),割给人家足足有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算是世界一大奇了。

  更为搞笑的是,还有那么多后人为其摇旗呐喊,找了一大堆爆笑理由,噶尔丹在旁虎视眈眈什么的,来证明能签一个这样的条约很不容易了,彰显了大清王朝的国威,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比起近代迥然不同也,康大帝圣明呀。

  呵呵,真是惊叹吹鼓手们的本事,翻云覆雨起来盖了帽了,一个勃兴的大帝国竟治服不了虽拿着先进武器、人数却极端稀少的几个鸟人,还扯什么蛋。不过,这倒也说明了康熙好命之卓然不同处,就是他孙子乾隆爷,也只能望其项背也。

  怎讲?原来他康熙干了一些事,大多没啥了不起啊,甚至还相当恶劣,却因历史的演进、时代的需要,被后人们不吝华美词藻的称颂和极尽所能的掩盖,结果一个个都脱离了本来面目,要么丰功伟业,要么曲径通幽,要么悄然无息,反正他被树成了神,并逐渐成了完美无缺的神上神,不论干什么都是伟大的,就是放了一个屁,也会有很多人从多方面解构,证明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屁,一般人你到一边去吧,做梦你都放不了呢。

  就说那最有名的几件吧。平三藩?南明之亡不过二十年,各民族兴亡此时谁善谁恶本难分,且又是你康熙自己挑起,怪得了谁?倘使吴三桂乘着初胜之勇清人无备,一鼓作气饮马长江直捣北京,说不定现在歌颂的就是伟大民族复兴英雄吴三桂了。

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大清真相全文最新+番外章节

正文卷

大清真相全文最新+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