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乖乖,真是不得了啦,大清好难得安定十年(自1664算起),一下子又热火朝天起来了。除了关外辽东及山东、河南等少数地区,哪里再找到一块静土?“贼势”猖獗猖獗啊。

  至于还有啥外邦,也睁大眼睛往这瞅,密切关注行情,想杀跌时乘机进入赚它一票什么的,可不能说都是虚头。朝鲜承大明再造之功,又自号小中华,对所谓大清蛮虏一直看不上眼,虽屈服于武力暂低下头,内心竟也是想着反清复明的。越南更不用说了,都陈兵于边境了,据他们自己说,是保境安民,害怕叛乱波及到这边来。

  好了,不多说了,一句话,反清大势看起来是那么美好那么壮观。就老吴为支点来说,他在湖南居中处主导地位,西北王辅臣、东南耿精忠为左膀右臂,后有云贵大本营,并有直辖四川、广西全部及江西一部为纵深,其他各地闪亮星星之火为映衬,整个反清体系,很不错地构建起来了。

  而不久前还是东亚最雄伟壮阔的大清帝国,真得在摇摇欲坠了,咱们的康大帝距戴上本民族有史以来首席罪人的桂冠,也就一步之遥啦,道光、咸丰、慈禧等,你们就靠边站吧。

  胜机怎么又没啦(上)

  形势如此之妙,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吴三桂手上了,只要他扬鞭一指,挥师过江,中原指日可待也,就是一鼓作气北克京师,把大清再赶回辽东老家去,又有谁能说不行呢?他的将士们个个摩拳擦掌,就待主上一声令下,一鼓作气,直捣“黄龙”了。

  不管老吴曾经有多少污点,造反究竟意欲何为,崇高还是卑鄙,这些都不是主要问题了,只要他真得夺取了大清江山,即便不是复明,而是建立了自家的大周王朝,之前的一切一切也许都将成为过去,胜者王侯败者寇,何况这个胜又带有民族的复兴在里面呢?

  历史从此就要彻底改写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很可能就是大周了,吴三桂也是那杰出的开国之君,兼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者了,其声其威其功其名,兴许能和杨坚、朱元璋们比一比呢。

  背叛帮凶的事怎么办呢?没关系,成大事者不拘于小节也,只要结果完美不就行了?何况生花妙笔者多矣,找几个来,编个圣祖实录类的东西,一切还不搞定?看看阿康平常之君都能成为千年一帝,三桂这点东西,本来就有很好的托辞,又何惧哉?想当年,努尔哈赤何等人物,仅对辽东民众的屠杀一项就令人发指,现在还不是被歌颂的非凡大英雄?

  好了,这等千载难逢的机遇摆在老吴的面前,岂能不奋力抓住,打一个有史以来最了不得的翻身仗,为自己奇诡人生再掀开另一页最绚烂篇章后完美收官呢?顺带也把中国历史上即将出现的最大一个假大空,扼杀在成长之初,这样害人岂不更少?

  三桂!三桂!不赶快行动,还待何时?——怎么?打到长江口都三个月了,你还迟迟不过江?你在犹豫什么?不打算过了?形势一片大好呀?对面湖北开始响应了,甚至京城里也有人打算做(杨起隆)呢!人数少了点吗?力量不够大吗?因为旋即失败了吗?看看,你不是还没过江吗?急什么呢?好多人都在看你的行动呢?大军一到,北方汉人汉将们还不纷纷响应?就算没有,以你正气贯长虹的王者之师,还不所向披靡?

  确实,清军依然厉害,北方驻扎的多是满蒙八旗,骁勇度忠诚度,更非南方绿营汉军可比,但你可是打了人家一个措手不及在先,康大帝估计不足在中,南方一路溃败在后吗?人家此时还没准备好迎接你的到来呢,还没完全从初期速败的惊惧慌乱中醒过来呢,只要老吴你马不停蹄,兵贵神速,乘着这难得的一股势儿,赶紧渡江打将过去,谁又能阻挡得了你?

  想稳健稳健,观望观望?不能呀,老吴!机会转瞬即逝,你戎马生涯大半辈子,还能不知这个理?虽然你旗开得胜,兵精将勇,毕竟从云贵一隅而来,地险财富又怎样?跟整个天下相抗衡,人力物力财力还差得远呢!

  咱们的康大帝一开始仓促接招,举措有失,丢盔弃甲,失地连连,但那盔可是绿营汉军之盔,那地大都也是你叛军原来管辖之地,北方大好河山仍在,江浙财富之地犹存(浙江部分在争夺),特别是满蒙八旗精锐在手,一旦缓过劲来,放眼全国,挖掘潜力,严阵以待,全力迎击,与你形成讲究实力的持久战,你还打什么?必败无疑啊!

  南方西北应者云集?当然是好事啦,但各自为战,有多少能真正听你调遣,从你安排!在你的大战略指引下坚定不移地去干?有的还可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呢,象耿精忠与郑经不就闹起来了(以后再说)?无数历史经验教训告诉咱们,人多有个屁用,拧不成一股绳,还不如不多呢!

  对这些力量,老吴,你要重视,尽量团结,引以为援,但重心还是要放在自己身上,你才是这次起事的真正主心骨,如果你的主战场不能取得胜利,甚至失利堪危,其他一切都是空,纷作鸟兽散不一定,但也别想指望上。这点小儿科,老吴你是高手,焉能不知?

  可你到底在想些什么?为何如此犹豫?连你的手下们都不理解了,都在劝你了,你为何不听?难道中了哪门子邪?就算不过江,好,退一步,象有的将士们说的,咱向东打下南京,占了江淮,断了清廷的南北运道,绝了它的主要财赋来源,也成呀!六朝古都,虎踞龙盘之地,据此还能不比停留湖南强吗?既使想与康熙南北分治,这里也是更好的地方呀?可你仍然不听,就在湖南窝着。

  老吴啊老吴,战事最为关键时刻,犯下如此大错,致命啊,从此万劫不复了,咱们的康大帝就要守得云开见天日啦。

  可那老吴究竟为何不愿过江呢?又不是海,那么难过?

  大帝转守为攻了

  且说三桂只在长江南岸饮马,不过江,给了康大帝弥补不足、再准备再动员的绝佳良机,很快一条仍是以荆州为中心、长江中下游地区为重点的严密细致的军事攻防线,宣告部署完成。其他战场或重点防范地区,由满蒙八旗领衔、绿营汉军(人数最多,后期出力更不小)主演的各军也分别到岗到位。

  这边厢,吴军虽错过了战略上决胜之机,毕竟大胜之下,余勇尚在,气势仍存,先还保持着进攻的态势,待清军顽强抵住后,不可避免地进入相持阶段,且迅速转为清攻吴守的相持阶段,主动权也随之从老吴手里转入康大帝那里去了。这也难怪,清吴PK,前者本就强吗,加之老吴在长江南岸又弃攻为守呢。

  当时,清军要同时在三个战场作战。老吴占据的湖南,不用多说了,肯定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战场,此外,左翼东南福建、浙江与江西,有耿精忠相抗;右翼四川、陕西与甘肃,有王辅臣与老吴派去的大将王屏藩为敌。

  双方兵力到底有多少,清官方只统计对方,自家人的却讳言,但又给人一个感觉,好象清军远少于吴军。这就有点扯蛋了,老吴大本营不过云贵一隅,岂能与清廷掌控天下相比,清军应该远多才是。后来仅在甘肃平凉围攻王辅臣的清军就有十万余众呢,这可不是主战场啊,想想看整个战场,清军会有多少人?

  不过也正常,历代史书上,对战争统计都喜欢干这事,记录者牵涉到自己时,总喜欢搞些敌众我寡的东西,仿佛不这样做,透不出自己的伟来。其实远没必要,人数多少从来不是决定战争胜败的主要因素,大清入关那会儿才多少人,不照样征服了比它多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对手?

  不管吴军是否象清官方统计的那样,有近二十万人,有一点可以确信,清军肯定比它多,而且要多得多,不然就难以理解什么叫天下大势了。圣祖实录上也无意间透露,仅后来围攻王辅臣于平凉

  这时的吴三桂也是铁了心做长守湖南的打算。与清军大本营荆州隔江相望的第一要冲岳州,他最为重视,特派手下第一等的猛将侄儿吴应期,带七万精锐防守。清军经历初期短暂的防御后,自然也把岳州视为转入战略进攻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目标。

  后清军看一时攻岳州不下,不放弃的同时,又把重心转移于吴三桂的另一战略要地长沙,欲先克之再攻岳州,老吴哪能让它得手,大将马宝等守着呢,就这样双方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虽说清军早已转守为攻,气势上略占优势,但在长岳争夺战中,直至吴三桂去逝(1678)四五年间,未取得啥便宜。

  人呀,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早说了,康熙是个急躁冒进之人,做什么事情,沉不住气,就想一口吃个胖子,根本不细思量后果,先前因此逼得吴三桂起来造反,以至酿成这等大祸,还没能吸取教训呢。

  这不,长岳争夺战,也可称为长岳大会战中,康大帝的老毛病又犯了,也不考虑实际情况,便任着性子来,一开始就要清军马上渡江,与吴军展开大决战,速取岳州、长沙,这怎么可能呢?

  人家老吴整体实力确实不如你,但也决不是吃素的,单说精兵将勇,不见得比你八旗精锐逊多少呢,一开始不也打得你落花流水?这次又是全力以赴守湖南,对长沙、岳州这等军事大重镇,岂能让你说拿就拿了去?

  何况一开始,清军刚溃败不久,势气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增援、粮饷等问题也未得到尽善解决,相反吴军一路高歌猛进而来,声势正旺,要真打一场速决战,说不定一举而胜呢?

  可康熙哪管这些,他恨不得立即就把叛军灭了,把吴三桂擒了,绳之以法,以解心头之恨,其他没时间考虑那么多。于是他要求清军进攻进攻再进攻,稍有不顺,便心急火燎地对统帅们不断斥责加催促。

  结果怎么样?管用吗?战争自有它的规律,不是你想怎么来就怎么来的,搞到最后,还不是要靠一步步去解决?

  不错,现在的清军统帅们确实不如从前了(正常规律)。就说这荆州的顺承郡王勒尔锦、“安远靖逆大将军”多罗贝勒尚善,皆非真正帅才,却能干上一方统帅,还不是靠着皇亲贵胄的身份,一个是努尔哈赤次子礼亲王代善的孙子勒克德浑之子,另一个是努尔哈赤的侄子郑亲王济尔哈朗之弟贝勒费扬武之子。

  大清历来一个传统,军队统帅都是皇亲贵胄干的,其他人特别是汉人,靠边站吧,最多当个副职,至于雍正时的年羹尧,汉人,有点特殊,但人家可是皇亲国戚,雍正的舅腿子,且是汉军旗,估计现在后人们都属于满族人了吧。

  且说康熙这次派兵也未打破常规,不仅荆州,他处清军统帅基本上也都是血统纯正高贵的主儿,象后来长沙大战时,与吴三桂对垒的安亲王岳乐,就是努儿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的四儿子。

  好了,不多说了,这些贵胄们除了岳乐等少数年龄较长者,大都是荣华福贵、锦衣玉食里长大的,以前哪经过什么战阵,一旦上战场,表现自然也就平常了,但清军整体实力放那呢,实际作战他们不出类拔萃,也算中规中矩,没啥异常表现,况这些人好也罢坏也罢,还不都是你康熙任命的,且长期使用呢。

  可圣祖实录就不这样说了,反正任何一点好事,都按在康大帝头上,而只要稍为一点不足,都尽力栽到别人身上。这一次也是,主战场上清军进攻不力,不是圣祖不英明,而是统帅太无能,没有能把圣上的伟大指示,真正贯彻落实到位,当然不行啦,哈哈。

  吴氏命运只有亡(上)

  回头再看吴三桂,面对清军越来越猛烈的进攻,他也在积极想着应对之策,湖南自然要全力守着,严阵以待荆州清军主力,严防其渡江南下。同时,兵入江西,设法与福建耿精忠会合;积极打通西北之路,与陕西王辅臣联络后,再逼京师。

  如成功,三方联合,威力无穷,抗清大局又将改观也,前景很美好,形势很喜人,只是不切实际啊。

  此时的大清,已完全从战争初期的惊慌无备中走了出来,帝国的整体优势一览无余,不仅哪一个战场的抗清武装,都面临强大清军的围攻,就是吴三桂三方联合之举,同样遭到清军的有效堵截,你靠啥子联呢?空口说白话罢了。

  战争就这样持续着,康熙很急,实际他不必急,因为胜利迟早属于他。吴三桂,也急了,并痛了,战局越发不利,防守日益艰难,云贵大后方也逐渐窘迫,后勤保障开始难以为继。

  更让老吴急老吴痛的是,危难之际,整个抗清大局也迅速崩溃了,左膀右臂先被斩断。康熙十五年(1676)六月,西北陕甘王辅臣于平凉(今甘肃平凉)降清,与之呼应的四川也奄奄一息,被清军切断了与老吴的联系。同年十月,东南福建耿精忠也战败降清了。

  其他如广东尚之信,本就首鼠两端,不足道哉,康熙十五年(1676)二月才造反响应吴三桂,见耿精忠投降,十二月又迅即跟在人家屁股后面降了清,所以说称这次大乱为“三藩之乱”,实在不合适。随后,进入广东的清军又打败了来攻的吴军,悉定粤境。

  康熙十六年(1677)十一月,吴三桂派其孙吴世琮诱杀欲降清的孙延龄,占领桂林,意图控制广西,稳固后方。清军当然不会容他得逞,一番征战,康熙十八年(1679)尽复广西全境,此时吴三桂已撒手归天了。

  最后,四川及陕西汉中、兴安王屏藩(吴三桂派往四川西北的忠心耿耿之将)等点点星火,也于康熙十九年(1680)熄灭,这已是后话,再回头看老吴。

  伴随着外围战场的不断胜利,清军对吴三桂的战略大包围也迅速形成,尤其对湖南主战场的挤压越来越猛烈,基本形成东南北三面环攻之势,岳州、长沙两大重镇,仍是进攻重点。

  急性子的康熙,大好形势下,自然也对清军狂念紧箍咒了,同志们,不能再有丝毫懈怠,抓紧干吧,“宜将剩勇追穷寇”!清军攻势一浪接着一浪,非排山倒海,却也惊涛拍岸。

  康熙十三年(1674)湖南归吴以来,这里至始至终都是清吴激战最酣之处,在吴三桂的坚强领导下,吴军一开始打得也是有声有色,前已说过,清军并未占得多少便宜,战果几乎等于零,让康熙躁怒了很多次,而今面目全非,老吴也日渐穷途末路。

  曾经同心协力的吴军,如今也非铁板一块,镇守江西重镇吉安的大将韩大任降清了,先后五六万人呢。水师大将林兴珠也降了,老吴水上优势尽失。其他?就不一一道之了。

  为安抚人心,鼓舞士气,康熙十七年三月一日,吴三桂正式即帝位,国号大周,建元昭武,但又有多大用呢,战场上还是要凭实力说话的。纵使他不顾老迈之躯,奔波于各战略要地,并亲自领兵打了几个胜仗,仿佛有了点小小转机,可他自己先顶不住,丢下一个烂摊子,撒手而去了。

  吴氏命运只有亡(下)

  康熙十七年八月十八日,吴三桂病逝,享年六十六周岁,他的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奇诡的人生正式宣告结束。他想给子孙留下一片世代相守的天空,这也是促使他起兵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最后给子孙带来的是灭族之灾!

  想必此时世上最幸福的人是咱们的康大帝吧,他一生最痛恨也是最大的对手,就这样惨淡地走了,留下他在东亚这片辽阔大地上,独孤求败。

  吴三桂之死,对刚成立的大周政权,绝对是最沉重的打击,精神偶像的作用不是谁说担就能担起来的,如果老吴再年轻些,多活个几年,起码以后云贵不会很快丢失吧,战事拖得长一些,兴许有点转机呢。闲扯,闲扯。

  老吴逝后,孙子吴世璠继承了帝位,局势越发江河日下。就在老吴逝后的第二载,康熙十八年正月,清军经过五年搏杀,终于攻下岳州,正式敲响了吴周政权的丧钟,从此一路势如破竹,湖南、贵州、云南,最终于康熙二十年(1681)十月二十九日,占领昆明。

  吴周政权彻底覆亡,吴氏满门灭绝!三桂的铁杆子们自行了断也好,落网咔嚓也好,反正人头皆落地,一家老小或斩或罚没,当然结局的惨状远不止此。

  历来政治斗争的输家,特别是吴氏这样的叛乱者,失败了没好果子吃肯定的,史书所载多如牛毛,随手一抓一大把,但赢家如康熙这样,前后的言行不一、手段的狠辣残忍,依然让人惊叹,祖上们除了努尔哈赤,无人能及。

  大乱之中,为尽可能孤立吴三桂,康熙表现出极大的宽广胸怀,千方百计招抚叛军,许下种种诺言,不管你是谁,只要投诚归来,过去一切都既往不咎,还给你加官晋爵,并极尽吁寒问暖、关怀体贴之能事。如今大乱方定,康熙立马撕下假面具,狠酷真相彻底暴露。

6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大清真相全文最新+番外章节

正文卷

大清真相全文最新+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