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慈洗冤笔记(出书版)_分节阅读_第24节

  “没什么。”宋慈的声音十分平静,仿佛刚才那一幕从未发生过。
  “你这是去哪?”
  “回提刑司。”
  宋慈留刘克庄在外,一个人重入提刑司,直奔西侧的役房,找到了正准备歇息的许义。
  “许大哥,劳你叫上几个人,跟我走一趟。”
  “这么晚了,大人还要去做什么?”许义一边说着,一边拿起刚刚脱下的差服往身上穿。
  “抓人。”
  “抓谁?”
  宋慈不答,只道:“我在大门外等你。”
  许义很快穿好差服,奔出役房。他不是去追宋慈,而是赶往二堂。此时元钦和杨次山还在二堂没有离开。
  “抓人?”听完许义的禀报,元钦的脑中一下子闪过一个人名——李乾。他转头看向杨次山。杨次山心中也想到了同样的名字,略作沉吟,头微微一点。元钦吩咐许义:“你带上一批差役,跟着宋慈去,一旦抓到人,即刻押回提刑司来,不要让宋慈审问。”
  许义领命而去,回役房叫上一批差役,说是元钦的命令。众差役大都睡下了,虽不情愿,却也只得起身,穿上差服,佩好捕刀,跟随许义去往提刑司大门。
  宋慈和刘克庄等在大门外,见许义和众差役来了,迈步就走。两人走得极快,许义快步跟上,道:“宋大人,这么晚了,到底是去抓谁?”
  “你不必多问,去了便知。”
  宋慈领着一行人一路向南,由涌金门出了临安城,然后沿着西湖东岸继续向南。一路上,行人越来越少,花灯也越来越少,到最后一团漆黑,只能靠差役们手持灯笼照明。一直赶到西湖南岸的南屏山下,到了净慈报恩寺门前,宋慈才停下脚步。
  宋慈上前叩门,不多时便有知客僧前来开门。
  “提刑司查案。”宋慈亮出腰牌,也不管知客僧同意与否,径直跨过门槛,进入寺中。
  许义招呼众差役一起进门,哪知宋慈却道:“许大哥,你们在外面守着,不要让任何人离开寺院。”见刘克庄也要进门,又道:“克庄,你也等在此处,我一人进去。”刘克庄一愣,道:“宋慈,你这是……”话未说完,却见宋慈示意知客僧将门关上,果真抛下他,独自一人进了寺院。
  门一关上,宋慈向知客僧施了一礼,道:“请问道济禅师在吗?”
  知客僧见宋慈方才出示腰牌时神情严肃,此时却一下子变得彬彬有礼,说话也温和了许多,倒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道:“师叔祖为重修寺院一事,下山筹措木材去了,已有数日未归。”
  “那居简大师在吗?”
  “居简师叔回僧庐歇息了。”
  “我有要事相询,烦请带我前去。”
  知客僧知道宋慈是提刑司的人,不敢不从,领路来到寺院后方的僧庐。他先进去通传,得到居简和尚的应允后,再出来请宋慈入内相见。
  僧庐内,居简和尚端坐在蒲团之上,身前一方矮桌,桌上一灯一笔,另有一部尚未抄写完的《楞严经》。
  “浙西路提刑干办宋慈,”宋慈上前行礼,表明来意,“深夜打搅,想向大师打听一人。”
  “阿弥陀佛,”居简和尚还礼,“施主想打听何人?”
  “临安城内有一杨姓小姐,逢年过节常来贵寺祈福,不知大师是否知道?”
  “施主说的,可是杨菱杨施主?”
  “正是。”宋慈又问,“杨小姐每次来祈福,是不是都会到灵坛祭拜?”
  居简和尚微微点头,道:“杨施主每来本寺,都会祭拜灵坛。杨施主宅心仁厚,佛缘极深,去年本寺重修之时,她捐助不少金银,对本寺有大功德。”
  “贵寺僧众之中,可有谁与杨小姐是亲朋故旧?”
  居简和尚摇头道:“本寺没有杨施主的亲朋故旧。”
  “既是如此,有扰大师清修了,宋某告辞。”
  居简和尚本以为提刑司深夜来人查问,必然牵涉某起要案,所问必定繁多,哪知只问几句便即离开,不禁有些诧异。
  宋慈将出僧庐,忽然回头看向居简和尚身前,目光落在桌上那册未抄写完的《楞严经》上,微一愣神,道:“大师,贵寺中的僧人,都要抄写经书吗?”
  “早课诵经自修,晚课抄默经文,这是德辉师祖定下的规矩。本寺僧众,莫不如此。”
  “贵寺僧众抄写的经书,可否让我看看?”
  “本寺僧众抄写的经书都存放在藏经阁,施主若要看,”居简和尚向那知客僧看了一眼,“弥光可带你前去。”
  “多谢大师。”宋慈离开僧庐,由那名叫弥光的知客僧领着,前往藏经阁。
  一年前的那场大火,将整个净慈报恩寺烧毁,藏经阁也没能幸免,但阁中大部分经书被僧人们冒死抢出,得以保存下来。此时的藏经阁是重修而成,抢救出的经书都存放于阁中二楼,僧众晚课时抄写的经书则存放在阁后的一间小屋里。弥光带宋慈来到这间小屋,宋慈秉烛翻看经书,速度飞快,很多经书只是翻看一眼便放在一旁。
  过不多时,宋慈挑出一本抄写好的经书,道:“小师父,抄写这本经书的僧人,你可识得?”
  弥光凑过眼来,见那是一册抄写好的《涅槃经》,落款为“弥苦”,合十道:“阿弥陀佛,弥苦师兄在一年前那场大火中,已经……”摇了摇头,欲言又止。
  “已经死了?”
  弥光点了点头。
  “这位弥苦师父葬在何处?”
  “弥苦师兄和那场大火中圆寂的僧人,都已火化成灰,埋在灵坛之下。”
  “这位弥苦师父年岁多大,几时出家,身形样貌如何?”
  弥光一边回想,一边说道:“弥苦师兄稍长我几岁,我是前年来寺中出家的,他出家比我还要早两年。我记得他身子不高,脸上有一道疤,平时沉默寡言,很少说话。”
  宋慈沉思片刻,道:“小师父,这本经书借我一用,不日归还。”话一说完,不管弥光答应与否,将经书揣入怀中,转身离开了藏经阁。
  刘克庄和许义等人在净慈报恩寺门外等了许久,门终于开了,宋慈从寺内出来。
  许义忙上前道:“宋大人,现在进去抓人吗?”
  宋慈却道:“回城。”
  许义挠了挠脑袋,其他差役也都莫名其妙,见宋慈径直下山,只好跟上。刘克庄也有些莫名其妙,不明白宋慈到底在干什么。但宋慈不肯当众言明,必然有不能当众言明的理由,他也不多问,只管随行下山。
  一路回城,遥闻笙歌丝竹之声,抬眼望去,临安城灯火连明,连漆黑的夜空都变亮了几分。大宋承平数十年,早已是歌舞升平,临安城平日里宵禁松弛,每到节日,为方便百姓玩赏,城门更是很晚才关闭,谓之“放夜”。此时正值放夜期间,虽然时辰已晚,可城门依然大开,城中各条街道灯烛辉煌,人流如织。
  一行人由涌金门入城。
  刚一入城,宋慈便道:“许大哥,可否劳你走一趟里仁坊?”里仁坊位于涌金门东北方,相距不远。
  “宋大人有何差遣,小的一定照办。”
  “劳你走一趟杨宅,请杨菱小姐到琼楼来见我。”
  “这么晚了,宋大人还要见杨小姐?”
  宋慈不答缘由,只道:“有劳许大哥了。”抛下众差役,与刘克庄向北而行,先行一步去往琼楼。
  虽是深夜,可街道两侧灯棚林立,新庄桥下流水浮灯,正是饮酒赏灯的大好时候,琼楼人出人进,客如云集。
  酒保立在琼楼门前迎送客人,一眼便认出了宋慈。他还记得宋慈曾是杨菱的客人,忙将宋慈和刘克庄迎进了门,道:“二位客官来得正好,楼上刚走一拨客人,空出了一张桌子,快请!”
  宋慈道:“夏清阁可有空座?”
  “真是对不住,今晚客人太多,夏清阁早就被人订了,其他三间雅阁也都有人。”酒保将宋慈和刘克庄迎上二楼,果然客人众多,四间雅阁都关着门,八张大桌也只剩角落一桌空着,桌上杯盘狼藉,显然如酒保所言,客人刚走不久。
  酒保飞快将桌子收拾干净,请宋慈和刘克庄入座,道:“让二位客官久等,不知二位客官想吃些什么?”
  刘克庄正要开口,宋慈忽然道:“一瓶皇都春,要庆元六年的。”
  刘克庄转过脸来,有些诧异地看着宋慈。
  入太学这大半年里,他和宋慈去过几次酒楼,每次都是他点酒菜,宋慈从不过问,而且几乎从不沾酒。此时宋慈突然要了一瓶皇都春,实在出乎他的意料。
  酒保很快端上来一瓶酒和两只酒盏。宋慈拿起酒瓶,翻转过来,见瓶底有“皇都春,庆元六年”的印字。他将酒瓶放在桌上,也不倒酒,只是定定地坐在那里,似有所思。
  “宋慈,你不喝吗?”刘克庄知道宋慈几乎不饮酒,但还是问上一问。他本就好酒,摆在眼前的又是他最爱的皇都春,自行满上一盏,道:“你不喝,那我可先喝了。”一盏酒入喉,甘爽之味一去,霎时间愁肠百转。
  宋慈不知杨菱何时才能来赴约。他定定地坐在那里,渐渐陷入了沉思。先前在提刑司门前,刘克庄无意间的一句话,宛如灵犀一点,一下子将他点醒,令他想通了岳祠案中的诸多疑惑。可是还差一点,他能清楚地感觉到,离揭开真凶的面纱就只差那么一丁点。他凝思暗想,越想越是专注,周遭酒客的谈笑声传入耳中,渐渐变得小声,到最后仿佛万籁俱寂,什么都听不见了。他抬起眼来,在来来往往、形形色色的酒客中,眼前画面逐渐变幻,仿佛看见了琼楼四友围坐一桌、欢饮论诗的场景,仿佛看见了韩?轻薄女眷、巫易猛地站起却被李乾死死拉住的场景,仿佛看见了巫易和杨菱一边吃茶一边相视而笑,看见了巫易和何太骥激烈争吵,看见了李乾抛下真德秀气冲冲地下楼,看见了何太骥对杨菱述说旧事,以及何太骥对着真德秀感叹:“有朝一日我若是死了,把我也葬在净慈报恩寺后山,与巫易为伴……”
  凝思至此,宋慈忽然抬起头来,望着夏清阁门外墙壁上那首《点绛唇》题词。
  刘克庄见宋慈的目光定住了,顺着望去,看见了墙上的题词,道:“这阕词有什么不妥吗?你一直盯着看。”
  宋慈应道:“这字似曾相识,像在哪里见过。”
  刘克庄朝题词多看了几眼,道:“以字迹来看,这阕词应是出自四个不同人的手笔。”
  宋慈点了点头:“这是四年前,何司业、巫易他们琼楼四友所题。”
  “原来如此。”刘克庄道,“你不是见过巫易的题字吗?当然会觉得似曾相识了。”
  这一次宋慈没再应声,凝望着题词,渐渐入了神。
  忽然间,耳畔有声音响起:“大老爷长命百岁,富贵万年!大老爷长命百岁,富贵万年……”
  这声音极刺耳,宋慈回过神来,一转头,见是两个蓬头垢面的乞丐,正捧了一个破碗,在桌前乞讨。
  两个乞丐一老一小,身上散发出令人作呕的酸臭味,宋慈和刘克庄还未有反应,邻桌酒客突然起身大骂:“哪来的臭乞丐?滚!”原来两个乞丐向宋慈和刘克庄行乞之时,其中的小乞丐不小心蹭到了邻桌酒客的后背。那酒客怒而起身,一脚将小乞丐踢翻在地,仍不解气,又接连踢了好几脚。那老乞丐忙用身子护住小乞丐,挨了这几脚踢踹,连连叫痛。
  刘克庄看不下去,站起身来,挡在了两个乞丐身前。
  酒保闻声赶上楼来,道:“啊哟,我叫你二人在外面等着,你们怎么上楼来了?快走,快走!”捧着几个热气腾腾的馒头,放到两个乞丐的破碗里,又对刘克庄和那邻桌酒客道:“二位客官,是小的疏忽,放了他们上来,真是对不住……”
  “无妨。”刘克庄朝那酒客斜了一眼,笑道,“方才那几声‘大老爷’,总不能让人白叫。”从怀中摸出一串钱,有数十枚之多,放在那老乞丐手中。那酒客哼了一声,又骂一句:“臭乞丐,找打!”在酒保不断赔礼和同桌酒客的劝解下,这才回桌坐下了。
  那老乞丐得了钱财,向刘克庄连连捣头,道:“大老爷长命百岁,富贵万年!大老爷长命百岁,富贵万年……”在酒保的连声催促下,带着小乞丐下楼去了。
  酒保挨桌向酒客们赔礼道歉,还给每桌赠送了一瓶酒,算是赔不是。到了宋慈和刘克庄的桌前,酒保放下酒,赔完不是,正要离开,宋慈忽然叫住了他,道:“上次我来琼楼时,在门口遇到的也是这两个乞丐吧?”
  酒保赔笑道:“客官还记得啊。两次都扰了客官的雅兴,真是对不住。小人下次一定留心,决不再放他们进来。”
  “我记得你上次说,那两个乞丐老的疯了,小的也疯了?”
  酒保隐约记得自己是说过这话,道:“客官真是好记性。”
  “老小都疯了,那是怎么回事?”
  酒保道:“客官有所不知,那两乞丐原是一对父子,当爹的患上了疯病,家里人指望留个香火,花了好大的价钱,替他娶了妻生了子,不承想生下来的儿子竟也患上了同样的疯病。那疯病怎么也治不好,父子俩疯得越来越厉害,最后妻子跑了,家里人死绝了,只能整日沿街乞讨为生,已有好些年了。这乞丐俩都是苦命人,客官您大人有大量,犯不着跟他们一般见识……”他见宋慈不断追问两个乞丐的底细,还以为宋慈要找两个乞丐的麻烦。
  宋慈听着酒保的讲述,只觉得笼罩在岳祠案上的迷雾倏忽间消散,眼前陡然一亮。
  就在这时,一个粗犷的声音忽然响起:“宋提刑!”
  这嗓音听来十分熟悉,是辛铁柱的声音。声音来自楼梯方向,宋慈循声望去,果然看见了辛铁柱。
  辛铁柱大为惊喜,道:“我去太学寻你,等了片刻不见人,想不到你竟在这里!”他话刚说完,身后陆续有十几个武学生走上楼来,其中一个高高瘦瘦的武学生接口道:“辛大哥,哪里是片刻?你明明在太学等了两个多时辰。”目光一转,落在宋慈身上,“你就是宋慈?让我大哥一顿好等,你倒逍遥自在,在这里喝酒……”
  “赵飞。”辛铁柱声音不悦。
  那名叫赵飞的武学生不敢再多说,改口道:“辛大哥,兄弟们都等着呢。走,喝酒去。”跟来的十几个武学生全都等在夏清阁门外。之前酒保说夏清阁被人订下了,原来是这些武学生所订,要在这里庆贺辛铁柱洗清嫌疑,平安出狱。原本这场酒宴一早就该举行,只因辛铁柱感念宋慈查证清白之恩,出狱后便去太学找宋慈,听说宋慈外出未归,于是就在太学中门等候,想当面向宋慈道谢,哪知这一等便等了两个多时辰,始终不见宋慈回来,这场酒宴才不得不推迟到了现在。
  刘克庄心念虫娘,原本独自一人借酒消愁,忽然听到有人说宋慈的不是,一抬头见是辛铁柱和十几个武学生,立刻笑道:“我道是谁,原来是你这武学糙汉。宋大人替你四处奔走查证,免去你的牢狱之灾,如此大恩大德,你便是等上两天两夜也是理所应当,才等区区两个时辰,就嫌久了?”

宋慈洗冤笔记(出书版)_分节阅读_第24节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宋慈洗冤笔记(出书版)大结局章节

正文卷

宋慈洗冤笔记(出书版)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