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送君扶摇上青云(13)


  谢知非:“……”
  他比沈明欢整整大了十岁!
  沈明欢慢吞吞起身,随青为他披上一件披风,似乎是真的打算去休息。
  谢知非十分欣慰,拢了拢宽大的袖子,拿着拐杖就要去小厨房。
  当了这么多年的奴隶,他也不是一次都没被卖出去过。
  他脸长得好,又曾经是位大家公子,读过书,也擅音律,主人家觉得有这么个奴隶是件极为长眼的事情,于是没让他像其他的奴隶一样做些苦活,而是调到身边伺候。
  一些贵族喜爱的吃食,被责罚过几次,打骂过几次,慢慢地也就都会了。
  他曾经切切实实排斥过这些“才艺”,视它们为耻辱,为着自己的卑躬屈膝羞愧得恨不得当场自尽。
  可他到底还是活下来了,时光能够磨平许多不甘,他已经能够以更加成熟的目光看待那时还有些稚嫩、有些可笑的自己。
  他有些想不通自己当初怎么就这么抵触?会厨艺挺好的,明明也算一种本事。
  沈明欢已经走到了门口,他对着门外侍立的下人吩咐:“稍后孤写封信,你拿去给管家,让他尽快送进宫里,交给陛下。”
  正回忆过去的谢知非脚步顿了顿,“主公。”
  他轻轻笑了笑,声音愈发柔和轻缓:“你不是说要回房休息吗?”
  自效忠以来就非常有包袱,言语举止极为守礼的谋士罕见用了质问的语气,而且称呼的还是“你”不是“您”。
  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谢知非是不会犯这种疏漏的。
  沈明欢第一时间门察觉到不对劲。
  他转身,认真问道:“子正,谁惹了你?”
  一幅要为对方报仇雪恨的模样。
  第145章 送君扶摇上青云(13)
  燕帝收到了沈明欢的亲笔手书。
  很符合燕帝对聪明人的想象, 沈明欢的字行云流水,矫若惊龙,好看得像一副艺术品。
  但是笔画勾连出有几分潦草, 透露出书写者的烦躁。
  “陛下,麻烦你管好你儿子,别让他们再来烦孤!”
  十七个字,燕帝看着看着便笑了出来。
  他对身旁的内侍笑着“抱怨”:“顺安, 你瞧, 这么好的机会, 这孩子居然不会把握。”
  他怎会不知今日沈府络绎不绝的访客?他知道他这群儿子都急躁了。没什么不好,越是急躁越容易看清一个人, 是以燕帝并没有阻止。
  只不过人都是复杂的,他一边用沈明欢试探这群皇子的深浅,一边又为沈明欢透露出的能量担忧这人的狼子野心。
  就连燕帝自己都没发现,沈明欢这封信正好卡在他的接受底线上。让他还未来得及升起的多疑, 随着字里行间的排斥与不满烟消云散。
  “你去库房里挑五箱……十箱吧, 你去挑十箱金银瓷器, 再准备十箱孤本名画, 送到沈府,让他且多担待。”燕帝放下信件对身旁内侍吩咐,待说完才反应过来,不禁有些哑然。
  真是怪哉,沈明欢态度越差, 他居然对这人印象越好。
  沈明欢收了二十箱礼物, 却没给燕帝面子,干脆利落地闭门谢客,把剩下还没来得及拜访的几位皇子拦在了门外。
  燕帝收到消息时正在皇后宫里用膳, 顿时高兴地多吃了两口菜,彻底对沈明欢没了防备。
  他像是聊家常一般对皇后说起沈明欢:“是个好孩子,听闻他商会里都是买的奴隶,连身边伺候的下人都是奴隶,真是心善。”
  如谢知非一般能识文断字的奴隶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即便亡了国,贵族依然还是贵族,大多数的平民穷厄困顿,昏沉的目光只能看到脚下自己的黑色影子。
  在包括燕帝在内的贵族眼里,他们生来愚钝,所以沈明欢的施恩,注定是一场得不到回报的投入。
  善良是个褒义词,但对于上位者来说,不算一个彻彻底底的好词。
  可是皇后不知道。
  燕帝素来薄情,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甚在意,这还是皇后第一次见他如此真心实意夸奖一个后辈。
  分明最初燕帝在听说雍国送来质子时态度还很冷漠,结果不过见了一次面,燕帝就对沈明欢比亲儿子还亲。
  沈明欢善不善良她不了解,但他一定很有手腕,且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燕帝的想法!
  皇后嘴上附和燕帝,心里想着得尽快把消息告诉她儿子大皇子赵元诚。
  儿啊!一定要把沈明欢拉拢过来啊!
  *
  燕国的形式看似乱成一锅粥,但燕帝还在,有他看着,燕国的天就翻不了。
  他一边派兵去荒野小村邀请那位人尽皆知、才名满天下的周衍先生,做足了礼贤下士的姿态,希望能为燕国请来一位诸葛丞相,或是姜太公。
  一边冷眼看着他的这群儿子连同身后势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其实赵元诚等人也没燕帝认为的那么蠢,又或者说,他们确实对治国一无所知,但宫斗的本事却不差。
  到底没有智商方面的缺陷,又有大儒教导,再蠢也蠢不到哪儿去。
  燕帝是弑父杀兄夺的位,他得位不正,初登基时皇权不稳,为此他不得不连着几年御驾亲征,靠一场又一场胜利才成为了如今说一不二的燕帝。
  他担忧出征时后方生乱,对手中权力看得极重。为避免外戚干政,宫妃被严禁联系外人,就连皇子们都不能离开皇宫。

第145章 送君扶摇上青云(13)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快穿]大结局章节

正文卷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快穿]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