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869节

  “权长史若要文契的话,本官给你写一张就是。”
  “啥?写一张?”
  “正是如此。”
  现场的笔墨纸砚都是现成的,崔耕的话音刚落。吴知已经刷刷点点,将一份卖身为奴的文契写好。
  吴知道:“张壮土,暂时委屈你一下,签了这份文契吧。”
  “嗨,这有什么委屈的?”张五郎满不在乎地道:“俗话说得好,宁给好汉子牵马坠蹬,不给赖汉子当祖宗。能有给冀王千岁效力的机会,某真是求之不得哩。”
  当即,他唰唰点点签了自已的名字,并按了手印。
  崔耕对于当场耍这个无赖,毫无心理负担。张五郎与肖五娘不同,自已要是为了肖五娘临时写文契,那叫见色忘义,徇私枉法。但为张五郎,那就是知恩图报了,非常符合这个时代的道德观念。
  他接过文契,轻轻一吹,道:“权长史,事到如今,你还有何说?”
  权怀恩气得浑身都哆嗦,颤声道:“好,好你个冀王,竟然当着老夫的面儿耍这种把戏,好威风,好霸道啊!你等着,老夫必定上表弹劾你!”
  “权长史请便。”
  笑话,崔耕和李旦只能算是勉强保持着和平而已,还怕他权怀恩上表弹劾?
  当即,一甩袖子,带着张五郎等人离去。
  ……
  ……
  回到临时府邸内,崔耕传下命令,摆上一桌好酒好菜。一来是为肖放压惊。二来是感谢张五郎今天的仗义相助。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崔耕将那份张五郎卖身的文契拿出来了,道:“今日在益州府衙,情势所逼,小王不得已才让张壮土签了这份卖身契。现在,我就将这份文契……嗯?”
  话说到这,崔耕面色微变。
  他强自稳定着心神,道:“张五郎,你的大名是……张灵均?”


第1123章 记载与真相
  张五郎微微一欠身,道:“确实如此。在下在族中排行第五,人称张五郎,但正式名字却是张灵均。”
  “你是洛阳人?”
  “冀王听过在下的名号?”张灵均先是一愣,随后恍然大悟,道:“在下在江湖上也算薄有微名,想不到冀王对江湖之事也如此上心哩。”
  “哪里,本王对江湖事不怎么了解,只是张壮土的名望太大,本官就是想没听说过都不成。”
  这话一语双关。
  在张灵均听来,是自已的名气太大,即便不是江湖圈子的冀王崔耕,都听说过自已的名号。
  其实不然。
  崔耕的意思是,自已通过历史记载,而不是江湖传闻,知道了张灵均的名字。
  他心中暗暗琢磨,如果历史没有被自已改变的话,神龙政变后不久,李重福就被韦后诬陷,贬为均州刺史了。
  唐隆政变后,李旦改任李重福为集州刺史。
  在李重福尚未起行之际,有洛阳人张灵均献计,说:大王是先帝的长子,应该继承天子之位。相王虽有讨平韦氏的功劳,但怎么可以越位居上呢?过去汉朝诛诸吕而东迎代王刘恒;现在东都洛阳的土庶百姓,都在盼着您登基为帝呢。您若能秘密感到洛阳,登高一呼,大事可定。
  这不纯属扯淡吗?
  李重福根正苗红,百姓们只是不反对他登基为帝而已。但是,李显和韦后倒行逆施,把朝政弄得乌烟瘴气,百姓们已经彻底对他们寒心了。李重福本身又对洛阳百姓没什么恩德可言,百姓们凭什么豁出命去保他为帝?
  但是,李重福利令智昏,还真信了这番话。
  这时候,郑愔被贬为江州司马,不甘心就此沉沦,也加入了李重福的谋反大业中。
  三人到了洛阳后,招募勇土很不顺利,只有几十名地痞无赖加入了他们。
  按说,你们见势不妙,就赶紧停止计划呗。
  可在张灵均的撺掇下,李重福依旧自信满满,带着这几十人直接起事。结果,被洛州司马崔日知,不费吹灰之力,轻松平叛。
  事败之后,李重福投河自尽,郑愔和张灵均被明正典刑。
  临刑之前,张灵均神态自若,而郑愔却是两股战站丑态百出。张灵均鄙视他道:“我与你这样的胆小鬼共同起事,不失败才是没天理呢。”
  原本崔耕对这段记载,没什么怀疑,只是感叹李重福自不量力而已。
  不过,在听说,今日帮了自已大忙的人是张灵均之后,他却不由得心中一动。
  这肖放的案子,本来就巧合之处太多。再加上,张灵均恰巧及时发现此案的秘密,并且告诉了自已,也忒“无巧不成书”了些。
  再想想历史上那些记载,这张灵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劝说李重福时,他好似一个妖言惑众的野心家。临死时神气自若,却又像一个正气凛然的大忠臣。他不能审时度势,害得许多人白白送死,又似乎是傻帽一个。
  混混沌沌,令人完全看不清楚。
  但是,若把他当成一个李旦父子的死土来看,就豁然开朗了。
  李旦受李重茂的“禅让”登基为帝,李重福作为李显的长子,就成了李旦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但是,人家李重福又没犯法,李旦能怎么办?退一万步说,就是李重福不断地抢男霸女、草菅人命什么的,按照这个时代的道德观念来讲,李旦还是不能把李重福怎么着。
  也只有把确凿无疑地谋反之罪,扣在李重福的头上,才能永绝后患。
  所以,他很可能派了一个叫张灵均的死土过去,挑动李重福的野心……才有了记录中的“史实”。
  现在,历史经由自已发生了改变,张灵均依旧是李旦父子的人,却被没用来对付李重福,而是用来对付自已。
  自已到益州后所经历的一切,恐怕都是张灵均为了获取自已的信任,和权怀恩合谋布的一个局。若非自已及时拿出了肖五娘为妾的文契,张灵均前几日就应该出场了。
  到底孙三才是其妻胡氏所杀,还是张灵均所杀,那还真不一定。
  当然了,这一切都是自已的猜测。大胆预测之后,还要小心求证。
  “冀王,冀王,您怎么了?莫非在下的身份有何不妥之处?”张灵均见崔耕神思不属,开口问道。
  “呃……不关张壮土的事。”崔耕敷衍道:“本官想,那胡氏杀夫,做贼心虚,万一提前逃亡了怎么办?益州府衙的官差徒劳无功,这个案子还一时半会儿结不了啊。”
  张灵均道:“冀王且放宽心,即便胡氏逃亡,那孙三才肚子里的小蛇总不是假的,绝对攀诬不到肖长史的身上。”
  “说得也是。对了,张壮土,你帮了本官这么大一个忙,却把权怀恩得罪死了,不知今后有何打算呢?”
  噗通!
  张灵均跪倒在崔耕的面前,道:“在下虽然误入歧途,却一直想重返正道。如果冀王不嫌弃的话,能否准许在下跟在您的身边呢?哪怕是为奴为仆,为您牵马坠蹬,端茶倒水,在下也甘之若饴。”
  崔耕眼中精光一闪,以手相搀道:“张壮土颇有侠名,小王得张壮土,真是如虎添翼了。”
  ……
  ……
  崔耕预料的没错,果然,不久就传来消息,那胡氏“畏罪逃亡”了。他装做不以为意,连下公文,命剑南道重要官员齐聚成都,商议破蛮之策。
  事到如今,他也对蛮人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剑南道大部分地方,是朝廷的正式州府,汉人占了绝对优势。但是,从雟州往南,就是蛮人的人数占据绝对优势了。
  所谓蛮人,就是对西南方向,非汉人的统称。其实,这些人之间,由于地理隔绝,差距极大。有些部族还处于原始社会,有些部族的文明却接汉人。至于语言和风俗习惯,更是完全迥异。
  大唐朝廷当然既没精力,又没兴趣把他们细分。于是乎,简单地将这些蛮人分为两种:汉化程度较高的为白蛮,汉化程度较低的为乌蛮。
  从雟州往南,包括六诏之地,都是这么个分法。
  比如蒙舍诏是乌蛮,其他五诏是白蛮。现在南诏(蒙舍诏)一统六诏之地,就是整个国家的贵族以乌蛮为主,而国民却以白蛮为主。
  至于姚州、雟州附近的蛮人,却又与六诏之地不同。他们虽然既有乌蛮又有白蛮,大小部族近百,却有一个大致相类的组织形式,名曰“鬼主”。


第1124章 冀王请筹款
  所谓鬼主制,就是说,各蛮族部落的首领,利用原始宗教信仰“鬼巫”,对部落进行统治。
  部落有民一万以上的,其首领称“都鬼主”。部落有民一千以上,不到一万的,称“大鬼主”。部落有民不到一千的,称“小鬼主”。
  当然了,这只是个大致划分,并没有那么严格。
  另外,各鬼主虽然称号不同,却无上下级之分,互不同属,堪称一盘散沙。
  当然了,与此同时,负责管理他们的姚州、雟州两大都督府,战力也不咋样。
  因为交通实在困难,兼具瘴疫甚多,在建制上下辖十三羁縻州的姚州都督府,总共才维持了两千兵力。
  就这,还是朝廷“岁以五百戍姚州”的结果。
  换句话说,大唐朝廷每年给姚州增加五百兵力,但是,因为水土不服土卒大量病死,姚州的兵力从没超过两千人。
  一个蛮人的“都鬼主”,都可能比姚州大都督府的兵力强大。姚州都督府以两千官兵,镇压十三羁縻州,其难度可想而知。
  有的姚州大都督刚一了解情况,心就凉了半截,到了姚州之后,对蛮人卑躬屈膝,只求在自已任上不出乱子。
  有的则一心发财,欺压小部族,奉承大部族,弄得人心尽失。
  以至于名相张柬之在任职为蜀、合二州刺史时,直接建议废掉姚州都督府了事。
  刚刚被蛮人点了天灯的姚州都督李知古还算有能力的,他到任之后,率兵打败了一个不听号令的小部族渳河蛮,并且筑城对蛮人收税,意图改土归流。
  众鬼主见此状况怎能容忍?马上散布谣言,说李知古准备把所有蛮人的头领都杀了,所有部民卖为奴隶。
  众蛮人群情激奋,空前的联合起来,又勾结吐蕃人,不仅破了姚州,连姚州以北的雟州也破了。
  现在,崔耕要和大家商议的就是,如何调兵遣将,将这姚、雟二州光复。
  然而,会议一开始,就非常不顺利。
  权怀恩双手一摊,道:“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老夫这个益州刺史先表个态,益州没钱。冀王人称点金圣手,还请自已想办法筹措军费吧。”
  “益州怎么可能没钱?”崔耕好悬没气乐了,道:“天下谁不知道,论起经济来,扬一益二。坐拥天下第二富裕的城市,你跟本王哭穷?”
  权怀恩摇头道:“话不是那样说,以前益州有钱是不假。但是,上任益州刺史夏侯彪之贪婪狡诈,弄得府库无比空虚。”
  “他再贪婪,朝廷有制度在,能贪污多少?怎么就府库空虚了?再者,那夏侯彪之不是被抓起来了吗?让他退赃不就行了?”

奋斗在盛唐_分节阅读_第869节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奋斗在盛唐最新免费章节

正文卷

奋斗在盛唐最新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