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好食记(美食) - 分卷阅读216

他觉得自己刚刚可能想岔了,也许歆歆并非是担心他着风寒。

毕竟,现在让他坐在凳子上, 还又打了热水来,莫非......

用手应该不算白日那什么吧,不算的,梁彦昭自我安慰,应当不算。

只是,歆歆这是图什么呢?他有些想不明白。

在他自行脑补带色动作戏的功夫,宁歆歆已轻车熟路脱光了他上身,从他手里又取回了帕子开始给他擦身子。

边擦还边说,“下次晨练过后要记得擦擦身子,若不然,汗水都把亵衣打湿了,回头还得用自己身上的热度去焐干,容易生病。”

顾忌着室内温度,她手下动作极快,三下五除二便擦好了,拿了干帕子吸净残余潮意后给梁彦昭换了件新亵衣。

而后便拍拍手、端起盆,“好了,剩下的自己穿哈,我倒了水还得去做早饭呢。”

梁彦昭看着她快步离去的背影,心里头陡然涌起了一阵空空之感,酷肖失落。

——

回了小厨房,米线已被捞出放在了箩里,宁歆歆开始着手烤喜洲粑粑。

喜洲是大理古城的一个镇,南诏时期“十睑之一”,白族人的聚居地。

宁歆歆去大理旅游的时候,一次便爱上了这种油花花爆发的碳水炸弹,在卖粑粑的小摊前头吃了买、买了吃,吃完这一顿后撑的好几顿都没吃饭。

喜洲粑粑全名是喜洲破酥粑粑,由白族民间面点家族杨氏创制,传到杨复兴时改良了做法,自此后闻名遐迩。

说来有意思的是,杨复兴这个极其具有年代感的名字并未被多少人记住,反倒他的小名“大苟”一直被传了百年。

粑粑一般都会有咸甜两种口味,甜的多是红糖玫瑰豆沙馅,好多人超级爱,但宁歆歆却喜欢不起来。

她觉得,同样作为出身云南的玫瑰馅吃食,冷着吃的鲜花饼可比甜口粑粑好吃多了,甜粑粑热乎乎、甜兮兮还包了猪油在里头,吃着稍微有些腻了。

但是几乎是同样的配方,只有馅料有区别的咸口粑粑却与甜口的完全不一样。

实在太好吃了,好吃到升天,好吃到爆粗口,好吃到扶墙出!

好吃到宁歆歆旅游结束之后险些因为这口咸粑粑害了相思病,连她本人都觉得自己是不是太馋了,直到她听说有外国友人想让店主邮寄粑粑到国外,方才释然。

虽然这个小吃地域性极强,出了大理几乎就见不到,但是众所周知,没有研究不出来的菜谱,只有不努力的干饭人。

宁歆歆上网百般搜索,结合各个菜谱,多少算摸到了一点头绪,当然自己做的肯定不能与人家百年传承的家族手艺相比,顶多算是个平替,但日常打打馋虫也够了。

非常幸运的是,喜洲粑粑作为大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上过《舌尖上的中国》,还上过《非遗美食》等节目,有了采访手艺人的纪录片,再去综合不同的菜谱,做起来就简单多了。

因为自己的喜好问题,宁歆歆今日便只做了咸口粑粑,内馅无甚稀奇,便就葱花猪肉而已。

选取原料的时候,葱要选择不粗也不细的那种,这种的香味足够,却又不会特别辣;猪肉要选前上肉,即猪前腿四周的肉,这个部位因为运动量大而口感格外细腻,看着是肥瘦相间,有些像猪五花,但却不肥腻。

做粑粑,饼体的面团是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发酵方法颇有讲究。

得先用酵母粉发酵一部分面浆出来,随后混上土碱增香,用筷子搅匀面浆后掺上干面粉揉成团,全部再发酵一次。

如今天寒,面也难开。宁歆歆用被子包住瓷面盆,寻了个温暖地处发酵了一宿。

今日晨起刚好发酵好,先在面案上撒上厚厚一层干面,而后净了手将面团从盆里挖出来放在生面上,先将面团揉匀,随后揪出大块剂子,压成有些厚的面饼。

饼皮压好,就在面上撒一层椒盐、挖一块猪油、加上生猪肉和葱花一道包起来,而后取把干净菜刀开始剁。

这一步是为了让馅料混到面饼里里外外每个角落,做出来的粑粑也会像千层饼一样,吃起来就口口带酥、口口生香。

剁好后、夹了馅的饼子要像做盘丝饼一样盘成圆剂子,此时下手一擀,粑粑就像梅菜扣肉饼一样,内馅在外皮上若隐若现,刷上层油,便可入炉去烤。

要说起炉子,那便是做粑粑的另一个讲究之处。

白族面点师傅大苟得了前人指导,创制了个炉底、炉盖两头烤饼的法子。<b

东宫好食记(美食) - 分卷阅读216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东宫好食记(美食)完整版章节

正文卷

东宫好食记(美食)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