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基建系统回八零 - 分卷阅读139

的怎么样?”
“嗯……苏总,咱们进帐篷里面说吧。”
尚组长和苏音走进帐篷,另外两个组员看似无意的站到帐篷门口,实际是拦住徐茂林和柳权进帐篷,也挡住了他俩的视线。
作者有话要说:第63章、64、65章红包已发,今日两更。
关于实业救国:
实业救国论风行于十九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获得了初步发展。
同时帝国主义国家在清朝廷卖国政策帮助下,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主权,激起广大人民爱国救亡的义愤。
本国资产阶级也感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更加致命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抵制帝国主义侵略、掠夺,实业救国行为一度成为当时社会精英阶层的主流。
实业救国论的代表人物是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


第67章 地下生态城(11)二更·
“铀…铀矿,你是说……这可能是铀矿石?”
尚组长还没多说,就一句苏音已经站不稳:
“是铀矿。我们送去首都的数据经国家地质科研专家分析,这些岩石的主要成分是铀235。”
尚组长扶住苏音:“苏总,别激动,我昨天刚收到加密电报时,也趴在招待所床上痛痛快快哭了一场,BBZL后来给你打了两个电话你都不在办公室。”
“我昨天去医院工地了!”苏音揉了揉鼻子,她也想痛哭一场,喜极而泣、喜悦的泪。
铀矿——铀235,往民生上说,是核/电站反应/堆的燃料;往保家卫国上说,拥有核//武//器就有了世界性的话语权。
曾经的我们被西米多国嘲笑,是世界上铀矿最贫穷的国家,世界有四十几个国家都有丰富的铀矿矿藏,而地大物博的我们铀矿储量少得可怜。
直到二千一十二年,发现了储量三万吨以上巨大的铀矿、后来多次扩大范围勘查,铀矿储量再次提高。
这时我国的铀矿储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九,铀的回收技术、浓缩技术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苏音掐着自己的手,冷静要冷静。
“尚组长,这附近你们这几天都勘探了没有?”
附近的地质地矿,苏音早在第一次陪同韩一建来时,就用镭射扫描镜勘探过,没有重大发现。
后来又扫描过几次,也是无一例外的普通石块、土壤岩层。
尚组长:“从送走数据就开始勘探,没有五遍也不少于三遍,各处提取的土壤成分,和从这几块岩石表层提取的土壤成分差别很大。”
尚组长他们没有先进的找矿设备,只能通过土壤成分对比,找出这几块铀矿石的产出地。
“戴晴教授哪天能到?”
“我是昨天接到电报的,戴晴教授今天上午飞回省城,安排好工作,就会带队过来与我们汇合。”
“也就是说,这会儿应该在来的路上。”
“我猜测以教授的性格,今天无论多晚她都会赶到。”
“好,尚组长,我派台车,你找个人跟车,去路上迎一迎戴教授,他们不认识路。”
“好,叫刘爱民跟车,他眼好。”
徐茂林和柳权等越等越心焦,终于看见苏音和尚组长从帐篷里出来,看上去两个人好像哭过,眼圈微红,眼角还有泪。
“柳副总监,你去告诉二军,开我的车载上……”
尚组长拉过来一个小伙子:“小刘,刘爱民。”
“载上小刘,去路上迎接省城过来的戴晴教授,直接把教授带到这里。”
“好!”柳权领会到这件事的重要,拉着小刘就往工地停车场跑。
苏音:“徐大叔,你来,咱们还是进帐篷说。”
尚组长:“小于,你还在外面守着,看见苏总的车回来,喊我们一声。”
帐篷里,苏音把情况简单的说明给徐茂林,他的反应比苏音还厉害,直接捂着脸蹲到地上。
虽然是搞基建设计的技术人员,对“铀矿”也不陌生。
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的那年,徐茂林正巧刚参加工作,风华正茂。
从铺天盖地的报纸、收音机里听到的激动人心的好消息,也知道了“铀矿”的稀缺性和重要性。
后来他还特意去省城图书馆查了相关方面的资料,得知我国已经找到的铀矿资源不多,还为此曾经一度扼BBZL腕叹息。
怎么这铀矿今天突然出现在自己身边,一时分不清现实还是梦境。
帐篷里有三张折叠马扎,是尚组长他们经常野外作业随身携带之物。
这时d1苏音和尚组长已经稳住了自己的情绪,一左一右拉起徐茂林,三个人坐到马扎上。
苏音:“尚组长,咱们要如何找到这几块铀矿的产出地?”
尚组长:“接到电报后,我和省地质局通了电话,叮嘱他

带着基建系统回八零 - 分卷阅读139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带着基建系统回八零大结局章节

正文卷

带着基建系统回八零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