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中的朕 - 分卷阅读434

/>“我曾经到过长公主的府邸,在那里参与过驸马召开的集会,会上辩论陛下的功过得失。”席翎躺在监牢的枯草簟上,静静的回忆着过去,“其实那时我就知道,陛下并非专横跋扈之君,否则她也不会容忍我们这群士子指手画脚。知道么?我甚至在长公主府的诗会上见过陛下,她那时藏身于士子之中,默默的听着旁人对她的评论,脸上并没有多少愤怒之色,只是偶尔若有所思。”
“所以你呀,过去几次三番的忤逆陛下,其实还不就是仗着陛下对你的纵容。”林毓坐在牢门的另一边,同席翎感慨道。
“陛下不是什么十全之主,所以做臣子的,应当需谨记时刻劝谏。我虽不比唐时魏征,却也记得要做帝王后背的一根刺,在君王放松下来的时候予以警醒。”
林毓沉默的听着友人在重伤虚弱之际说出的话,听过之后欷歔,“然而陛下不在了。”
“陛下不在,秦国公不如陛下远矣。”席翎苦笑,“早知道我写文章时那些严苛的词句便不该悉数用在陛下身上,秦国公祸国乱政,我席翎就算对陛下有再多不满,也不至于认一个逆贼为主!周福寿纵然是皇家宗亲,理应承袭大位,也该由陛下出面册其为储君,而不是沦为豺狼实现野心的傀儡。”
林毓并不意外包括席翎在内大部分士子态度的转变,他们之前不一定是完完全全的终于嘉禾,但一直以来所学的儒家纲常同样也不允许他们枉顾君臣大义。他们只想按照他们的想法来治理天下,却并不在真的想改易主君。
更何况李世安触犯到了太多人的利益,有不少人家的千金是紫禁城的女官,却被李世安纵容士卒在宫变那夜玷污;有不少人的子嗣在皇权的强迫下进入四帷学同洋人学习历法算术,本以为好歹能以此换取功名,谁知李世安却将四帷学付之一炬,洋人死了不少,学生中也有大批殒命,至于抢掠富豪,更是被看作贼寇行径,令士人不齿。
“秀之,你现在的变化也是很大啊。”席翎道。
“过去我比你还要锋芒毕露。如果不是这段时间在刑部历练了不少,说不定这一次我会和你一同站出来。可是到了刑部之后,我才知道治国不易。一桩桩的案件尚且难以梳理清除,更何况是治国。”
“所以……”
“我信陛下未死,所以我愿意留着这条命等陛下回来,再为她所用。”
席翎沉默良久,最终冲着昔日同僚抱拳拱手,“我明白。”
林毓还以一礼。
在沉默中,两个初长成的少年各自选择了各自的路。
席翎想要的是以身殉国,用自己的死亡来换取声名,奈何李世安最终还是没有杀了他。
昆子熙亲自前往亲国公府拜会之后,摄政的将军和文臣的首脑达成了妥协,昆子熙同意以周福寿为皇帝,而李世安要释放牢狱中所关押的士人。
这一决议使整个京城为之哗然,在暗处部分人的刻意煽动下,就连市井巷陌中的寻常小民,都会为新任皇帝是个大字不识的“傻子”而长吁短叹。
而昆子熙紧闭府邸大门,对世人非议一概置之不理。直到某个平平无奇的午后,昆府终于迎来了昆子熙一直在等候的客人。
化妆成普通采买小宦官出了宫的梁覃小心翼翼的叩开了昆家的府邸。昆子熙在见到他之后先是一言不发,待将其领入书房四周无人之时,方一展袍袖,对着梁覃拜了下去,“望太后恕老臣大逆不道之罪!”
梁覃原是按照杜银钗的吩咐,出宫来找昆子熙问话的。但听了老人这样一番诚惶诚恐的话语之后,他反倒不好再责怪什么,连忙将这个八旬高龄的重臣扶起,说:“太后怎敢怪罪大人。只是太后听到了朝中的一些风言风语,心中不安,故人命老奴来找大人探听探听风声。”
“周氏乃天下民心所向,亦是老臣心中所向。”
“那么敢问在大人心中,那徽州乡下的野小子,是否当得起‘周氏’?”
“天下周姓千千万万,谁的姓氏都是从祖辈手中传承,没有什么当得起、当不起之说。”昆子熙答道:“只不过那周福寿虽姓周,却未必与太.祖皇帝真有什么血缘亲,江山社稷,论理来说是不该交到他的手中的。”
梁覃听到后半句话才面色稍霁,对昆子熙道:“大人说的有理。那周福寿虽有幸与陛下同姓,但谁人能知他究竟是不是太.祖爷的本家呢?反正太后是先帝少年时便相识的结发夫妻,她说了,她可从未见太.祖提起过什么失散的兄弟。李世安篡夺大人您拥立周福寿,是存心想拉您下水。您德高望重,一生为江山社稷出力良多,可万万不能因此人而晚节不保哪。”
昆子熙摇了摇头。
梁覃疑惑的看着他。
昆子熙对梁覃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在书斋逡巡一周之后,打开了四面的窗子。冬日的寒风霎时涌入,梁覃这样身体康健的中年男人都禁不住打了个哆嗦。不过他也很快明白了过来,昆子熙此举是为了防止隔墙有耳。这昆家府中……昆山玉可还活着呢。
昆山玉是背叛了嘉禾的臣

教科书中的朕 - 分卷阅读434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教科书中的朕完整版章节

正文卷

教科书中的朕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