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中的朕 - 分卷阅读453

妨,她早年间和大臣们吵架都吵习惯了,有的是应对的法子。不过……想要更多的女人做官,还是得循序渐进,切不能妄动。”
“这个姨母心里是清楚的。她说自己年轻时也胡来过,现在步入中年,心态已与过去不同。她还说,早些年她颁布律法,让女人也可以和男子一般平等的继承家业,内阁驳回了她的诏书好几次。后来她没有办法,只能将律令修改为:家中若无男子,则可让女人继承全部产业,外人不许侵夺。可这些年东南沿海的商贾,倒有不少愿意将家业传给女孩,哪怕是家中有男子,也会在一番斟酌后,将家中产业交给更有能力的一方。”
“东南丝织、棉纺、蚕桑业兴盛,这些年每年都有大批的丝绸远销海外,女人管事,地位自然不低。经济决定社会,做皇帝的不必刻意去制定什么她认为正确的规则,而是要在社会变迁之时加以引导、控制。早晚有一天,她所求的皆能成真,叫她不必心急。”
建业听后似懂非懂的点头,她还年幼,需要学的东西很多,而每次从自己的母亲、姨母以及外祖母——这三个控制着国家最高命脉的女人身边,她都能学到许多。
“朝堂之上的官制这是又改了一轮了……”杜银钗推了推架在鼻梁上的眼镜,“这下可是多了许多我都不认得的机构了。林毓入阁之后大刀阔斧的推行了好几项新政,看起来倒是和皇帝颇为合拍。不过担任京都报馆馆长的席翎和他是不是最近又有矛盾了?瞧瞧这篇报导把人家林毓骂的哟,啧,小心眼的文人就这点不好,嘴毒。”
“听说当初席大人连姨母都骂。”
“他现在也骂,换了七八个笔名,有事没事就揪着你姨母为政上的错处。不过这样也好,也省得你姨母哪天飘飘然了。”
“如今官场中名声最好的应是赵大人了吧。”建业说道:“赵大人频频出洋与各国建交,每次回来都能带来新奇的玩意儿和见闻。大家都称他为我朝的郑和,我也十分敬重他。”
杜银钗挑了下眉头,“你可知,当年赵游舟可是在京中最臭名昭著的官儿。”
“是吗?”建业露出了惊讶的神情。
“有空多去你苏叔叔那看看国史。”杜银钗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并不对外孙女仔细解释什么,转头又问:“我听说你母亲有意再过几年让你跟着赵游舟一块出海?”
“嗯。母亲当年征战四方,说我即便是女人,也不该畏畏缩缩的藏在闺阁高墙之后。让我跟赵大人出海并不是要我去做下类似张骞一般的功绩,而是希望我能长长见识。顺便——”少女说到这里露出了狡黠的笑,“看看能不能位赵大人找个异域风情的美人儿做媳妇。”
“这话是你黄三省黄伯伯说的吧。”杜银钗笑着调侃,“他将赵游舟当做亲儿子,自然看不得他至今不婚。”
“有人说,赵大人是想做皇夫。”聊到兴头上,建业也就不再端着郡主的礼仪,像个平常的晚辈一般在外祖母身边坐下,亲昵的靠着她的肩头。
“你皇帝姨母不会成婚的。”杜银钗懒懒的回答。
“她和苏叔叔感情那么好——”
“既然能够日日相对,又何需一直婚书做凭证?至于赵游舟……他心里比谁都要清醒,而且我看他也习惯了天南海北的四处闯,皇夫这个位子就算给他,他大约也不会要。”
“那么——”建业疑惑的皱起了眉头,她还年少,少年人对风花雪月总会抱有期许。
“婚姻并不是那么重要。”杜银钗打断了外孙女的话,“有些人——譬如你的父母,他们能够找到可以信赖、可以相互扶持的另一半,那固然很好。可若是没有找到这样的人,倒也不必太过在意,这一生中,总有比婚姻子女更重要的东西。”
小郡主用力点头,也不知她有没有将杜银钗的话听到心里去。不过读杜银钗相信她是个聪明的孩子,不会辜负她的期望。
闲聊了一阵子之后,建业便告辞了,杜银钗想要留她吃顿午饭她都不肯,说尚宫局内实在事多。
并且嘉禾下午还将召集内阁与六部的大臣,讨论对沿海商港的管理问题。嘉禾这么些年虽然对西方人采用的是开明的政策,却始终没有忘记对他们的防备。这场会议对整个朝局都十分重要,建业是肯定要去出席旁听的。
“你说,这孩子有可能登临大宝么?”待到少女脚步轻盈的离去之后,杜银钗转过头去看向了陪伴自己数十年的老太监梁覃——这位在李世安之乱后得到了侯爵之位、千金重赏的老阉奴没有选择锦衣还乡,而是继续默默的留在深宫之中伺候杜银钗。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在宫里待了一辈子,还是不出宫最舒坦。到了他这个年纪对所谓的虚名富贵都不甚在意了,只是将皇宫当做了养老的地方而已。
“臣不知。但想来陛下英明,自有圣决。”梁覃搀扶着杜银钗往屋内走去,笑着回答。
建业的弟弟,安郡王时年十岁,眼下正跟在方延岁身边,待在天津学习地理、天文、算术之类的新学。那也是个聪慧的孩子,也流着皇族的血脉,从母姓周。按照嘉禾这架势,恐怕

教科书中的朕 - 分卷阅读453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教科书中的朕完整版章节

正文卷

教科书中的朕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