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丫鬟在七零[古穿今] - 分卷阅读41

信,信是周景云写的,问了好多话,吃的住的怎么样,是否习惯,身体是否受的了,还讲了很多城里的事,最后叮嘱他一定要赶紧回信,信的结尾才是王耀庆写的,就一句话:我儿到了农村,就要发挥自己的光和热,造福乡里,切莫惹是生非!
嘱咐很简单,王树和想这也许就是父爱的深沉吧!
回到家里,王树和拿出一罐牛肉罐头和大白兔奶糖交给了李桂花让他们尝尝鲜,给章楚送也去了一罐,他不知道章楚家里是做什么的,当时看章楚平时的穿着,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估计也不会给寄什么稀缺的东西。
另外两罐一起拿去了赵连海家,还拎了两瓶酒,说是感谢这段时间他的关照。当晚赵连海就吩咐做了几个菜,要和王树和喝两杯,把罐头也拆了,让大家人都尝尝鲜,当然包括简抗美。
等过了元宵夜,村子里的人就开始忙起来了,扫盲班白天就不办了,改到了晚上!虽然是改到了晚上,并没有影响大家的热情。
春天里,村子里忙着培育春红薯,他们挖了很多大池子,池子有十几公分那么深,先在池子底部铺一层农家肥,农家肥主要有牛粪、猪粪、羊粪等,再把留好的红薯也倒进池子里,上面再盖一层农家肥,弄好之后,再给池子盖了一层塑料薄膜,这样能提高池子里的温度,让红薯快速的发芽。
大概过了十几天,红薯开始发芽,等红薯发芽的时候,正月已经过完了,天气也渐渐回暖,等太阳升起后,就要给红薯苗放风,所谓的放风,就是把塑料薄膜掀开点缝隙,降低池子里的温度,如果不掀开,那就要出大事了,红薯苗是被会热死的。
每次放风古长青都跟着王树和一起去,王树和也正好给她普及了这方面的知识。
这天,刚下了一场春雨,薄膜上积了一个个小水坑,王树和、古长青他们两一边放风,一边把水扫掉。
“这涉及的就是化学方面的知识,科学知识提高成产力。随着高分子聚合物-聚氯乙烯、聚乙烯的产生,塑料薄膜广泛应用于农业。日本及欧美国家于50年代初期应用薄膜覆盖温床获得成功,随后又覆盖小棚及温室也获得良好效果。我国于1955年秋引进聚氯乙烯农用薄膜,首先在北京用于小棚覆盖蔬菜,获得了早熟增产的效果。1957年由北京向天津、沈阳及东北地区、太原等地推广使用,受到各地的欢迎。1958年我国已能自行生产农用聚乙烯薄膜,因此,塑料薄膜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古长青又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化学什么时候能学到?现在可以学吗?”
王树和摇摇头,“ 你太贪心了,你见过谁家的小孩还没有学会爬就会跑了呢?”
古长青不好意思了,王树和竟然拿她和刚出生的婴儿比,“那到底什么时候学啊?”
“初中的时候!”
古长青等不及了,“时间太长了啊,小学还要上五年呢!”她不开心了。
王树和弯腰把塑料薄膜上的小水坑弄掉,“你不光看轻了你自己,更看轻了我,我保证等到了过了暑假开学的时候,你可以直接上三年级,甚至是四年级!”
古长青很震惊,“真的!”这让她很开心,那节省了不少时间。
王树和勾勾唇,“只要你跟着我好好学,到时候你的知识储备量能超过你们学校的任何一个学生,我王树和教出的学生一定是第一,也只能是第一,要是拿个第二你就对不起我这段时间的付出!”
王树和的这套师生论,让她不舒服,“你不是我老师,我也不是你学生!”
“都手把手、倾囊而授了,还不是你老师!我这心都要伤透了,你这个小没良心的。”
“你就不是我老师,老师都把你叫老了,说起老师,我就想起村里的赵老头,他头发都白了,牙齿都掉了,六十多了呢!你想变成那个样子吗?”古长青找了个借口,她就是不想叫王树和老师,因为自古以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作为学生怎么能喜欢自己的师长呢。
王树和听了古长青的话,心里一阵恶寒,他才17岁,才不要变成这个样子呢,“你说不是老师,那就不是老师吧,对了,看这个到小水坑,那就在给你普及一些知识。”
古长青忙不迭的点头,她最喜欢学习新知识了。
王树和指着薄膜上的小水坑说,“雨过天晴时,蔬菜塑料大棚的积水窝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果热量集中,轻者,考死红薯苗,重者会造成造成火灾......”
一个红薯能发很多红薯芽,一个芽慢慢长大,一段时间后一个芽就长成一根小小的藤,等每条藤上大概有三、片叶子的时候,气温已经升高了,就可以把剪下来插在土里了。
大队里为红薯留了大片大片的空地,现在种下去的是春红薯,等过了夏天,收了小麦,再把春红薯的嫩茎剪下来,插到地里,这就是晚红薯,奇怪的是春红薯和晚红薯成熟的季节差不多,都要等到秋天,只不过是晚红薯晚个十几天。
这就

小丫鬟在七零[古穿今] - 分卷阅读41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小丫鬟在七零[古穿今]大结局章节

正文卷

小丫鬟在七零[古穿今]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