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丫鬟在七零[古穿今] - 分卷阅读42

让王树和不理解了,既然成熟的季节差不多,那为什么还要种春红薯,春红薯一年只有收成一季,而晚红薯就不一样了,同样是一块地,种晚红薯能多收成一季小麦,虽然小麦的产量低,每亩地产200斤左右,但是总比荒着强吧。
他向赵连海反应,必须要改变种植模式,赵连海不同意,说春红薯因为日照时间长,比晚红薯口感好。
王树和力争到底,“赵叔,红薯口感是重要,但是粮食高产让大家填饱肚子更重要。这种把地撂荒的模式不可取,太浪费!”
赵连海气急,“我在农村生活了几十年了,什么不比你清楚,这年头,每个人吃红薯吃的都快吐了,晚红薯太甜了,大家更受不了!”
王树和突然想到了一个方法,既然必须种春红薯,但是春红薯在春天长的并不快,都是到夏天才开始疯长,那可以套种啊,同一块地即可以种小麦又可以种红薯,一举两得。
他简直要手舞足蹈,如果这个方法等到广泛应用,那简直就是农业生产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三:
王树和的性格比较急,说干就干,白天干活,晚上做研究,他翻遍了高中所有的生物书,仔细研究了有关植物栽种这些课时,书上有介绍套种,它在中国大约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以北方旱地粮食和油料作物生产应用较多,如小麦与豌豆混作、高粱与黑豆混作、大豆与芝麻混作、棉花与芝麻或豆类混作等,但由于混作会造成作物群体内部互相争夺光照和水、肥的矛盾,而且田间管理不便,种植效果并不理想!
他给王耀庆去了封信,让家里帮忙收集一些有关农作物套种的书籍!
自从进入春天,随着气温的升高,村里人越发关心那块盐碱地,自从河挖好通水以后,地面上的盐碱逐渐消失了,往年这时候,地上早已经冒出很多了!今年春天已经这么高的温度了还没有出现。
看来王树和的这个方法真的起作用了!
这么高的温度,盐碱都没有冒出来,应该随着河淌走了。
每天下工后,天都快黑了,就是这一会儿工夫,男人们也都不舍的浪费,都来到盐碱地,开始打理自家的那几分盐碱自留地。按王树和说的,盐碱地要多施肥,多浇水,每家每户都把自家厕所里的粪拉出来堆到地里,又到供销社里买了那种很厚的塑料筒子,底下用绳子紧紧的扎起来,放到板车上,板车两头用板子堵起来,再把塑料筒子放进去,这样就可以去河边装水,能装满满一车,再把上面也扎起来,就这样,一车车的水被浇到地里。男人们仿佛不知道什么是疲惫。
堆了肥,也浇了水,接下来就是深耕,吃过晚饭后,男人们不像之前一样赌博了,也不像之前三五成群的胡侃了。而是像约好了似的,一人一把铁锹,到盐碱地去掘地,多的一亩,少的几分,全部掘一遍。掘好之后开始栽红薯,种青菜,种玉米....
等庄稼长出来之后,又开始除草,每家每户的自留地都被精心不能再精心的打理着,地里干净的没有一根杂草。
这就是人性的自私,在一起干活的时候,每个人都不愿多出一份力,多干一点活,这个害怕吃亏,那个也害怕吃亏,最后大家跟着一起吃亏。
自留地就不一样了,那可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私人的,长出来的东西也是自己的,掏再多的力气都不嫌多,最后,这些盐碱地自留地产的东西比大田地都要多。
在王树和花费时间和精力关注盐碱地和研究套种模式时,春天结束了,夏天来了,小麦成熟了,暑假结束了,新的学期也要开学了。
说起来,王树和都不相信,小学的学费多少钱呢,才一块五毛钱,就因为这一块五毛钱,耽误了一个女孩一年的青春。
但是王树和不知道的是,为了给古长青凑学费,李桂花卖了家里所有的鸡蛋,一个鸡蛋才卖了2分钱,就算是卖了所有的鸡蛋,依然没有凑够,万般无奈下,她打开了柜子,从柜子最底下拿出一个木盒子,打开木盒子,露出来一个手绢,手绢里包着的是一个发簪,样式老旧,表面也已经发黑,她用手抚摸了一遍又一遍,这是古世廷母亲弥留之际亲手交给她的,说是婆婆送给媳妇的见面礼。
过了这么多年,这个发簪她从来没有戴过,一直小心翼翼的压在柜子最下面,本来打算随着自己带到坟墓里,现在看来,不行了,就算是再舍不得,也要卖掉了。
李桂花卖了唯一一件和古世廷有关的东西,凑够了古长青的学费,这是一个女人的无奈,也是一个母亲的坚强。
第1971年的这年夏天,11岁的古长青终于踏进了学校的大门,实现了她两辈子的夙愿。
让所有人跌破眼镜的是,这个没有上过一天学的女孩报名的第一天却是要求进行考试,她要直接从四年级读起,赵老头找出了三年级的期末考试试卷给她,让她现场作答。
语文数学两张试卷一共用了一个半小时,相当于一门试卷的考试时间,赵老头批卷子的时候,心情很激动,上次让他这么激动的人是古世廷,时间是二十几年

小丫鬟在七零[古穿今] - 分卷阅读4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小丫鬟在七零[古穿今]大结局章节

正文卷

小丫鬟在七零[古穿今]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