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佛门本是清净地,无可奈何惹尘150

  而一度成为储君热门人选的皇八子,被康平帝一句“生母卑贱,血统不正,不堪大任,不配大位”为由, 直接革职圈禁。名噪一时的八贤王如此彻底跌落泥潭, 以往来客络绎不绝的王府瞬间门可罗雀,无人问津。温妃听到如此深恶痛绝的不堪辱骂, 自觉因为自身出身问题连累了唯一的儿子,让他不仅要遭受天下人的耻笑,还被康平帝如此厌弃。温妃恨不得即刻以死谢罪,让康平帝忘了她这个出身低贱的宫妃,多少挽救一些八皇子的境遇。只是宫妃自戕乃是祸及家族的大事, 哪怕温非母家无人,可担心再一次累及八皇子,不得不将死亡这件事打算的让人挑不出错处。连死这件事都不能自由决定,需得拐着弯儿的至少让人在明面上不能多说什么,想想也是可悲可叹。

  于是温妃在寒天中以冰水浸泡沐浴,又穿着薄薄的裘衣在窗户口枯坐一夜,本就孱弱多病的身子瞬间破败下来。温妃好歹还是位居妃位,生了大病烧的人事不知还是有太医前来诊治,只是人人此时都恨不得躲得远远的,来的自然是刚进太医院没有靠山的小太医,小太医尽职尽责开了药,可惜温妃是抱着求死的决心,早就交代贴身伺候的宫婢熬了药悄悄倒掉,不要喂她服药,这是防着自个昏迷后被人无意识的灌了药,不能顺利死去。果然如此不出五日,温妃便熬不住去了,走之前撑着病体写了一份情真意切的请罪书,将一切都揽在自个身上,只希望康平帝早日免了对八皇子的处罚。温妃贴身伺候的宫婢含泪将遗书递至瑞安处,回宫便一头撞死在柱子上,随温妃殉葬。

  对于皇帝这般不顾念父子之情,逼得温妃不得已以死请罪,而温妃本人却不敢生出任何大逆不道的念头和愤恨,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只有受着的份儿,哪有反抗的余地。听到母妃薨逝,被关在府里不得踏出大门一步的八皇子终于有了反应。自从被贬八皇子便是一副生无可恋的厌世之姿,对外界的事情充耳不闻,要不是八皇子妃强逼着他吃饭喝水,恐怕早就熬不住了,就连宝钗有孕,王府终于可以再添一子的好消息都没能引动八皇子心绪。

  此时八皇子妃哪还有什么争宠吃醋的心思,只想着赶紧想法子早日让八皇子走出来,别再这样自暴自弃下去先渡过这个难关再说。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虽大局已定,成王败寇,可自家爷毕竟没有做大逆不道要杀头的事,只是惹了太上皇厌弃。只要自家往后安安生生的,说不得哪天就被新帝施恩放出来,不求恢复荣耀,只求一家人平安生活。

  当然以上只是最好的打算,若自家爷真的有了好歹,薛侍妾这一胎也是为爷多留下一个血脉,无论男女好歹能与儿子做个伴,相互扶持一二。要是薛宝钗在八皇子得意时有孕,恐怕八皇子妃只会想方设法拦着宝钗平安产子。可眼下这境遇,八皇子妃不得不放下一切,只求和平相处。

  宝钗虽悲愤于好日子还没享受几天便沦为阶下囚,可事实已成定局,一根绳上的蚂蚱,她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既然关在一处,往后也不知要关多少年,闹僵了反而是自己自讨苦吃。于是在八皇子沉浸于不想相信的事实中时,府内全靠八皇子妃和宝钗二人支撑着,两人看着府里的人想方设法走的走、散的散、逃的逃,最后只剩下几个贴心的忠仆,差一点烧水做饭的活计都得亲身上阵,其中苦楚难以言说。短短十几天功夫二人竟生出些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的情分出来,关系比任何时候都和谐。

  八皇子浑浑噩噩渡过数天,听到母妃病逝,八皇子愣怔片刻,便想明白为何时间赶的这般巧。母妃虽因早年辛苦而身子不好,可也不至于这么快就去了,这是在拼了性命保他啊!八皇子留下凄怆的泪水,咬紧牙关呜呜咽咽不敢哭出声来,门外的八皇妃和宝钗也是悄悄流泪。

  被圈禁的八皇子连温妃的丧礼都不得参加,只能晚间的时候悄悄在院子里烧纸祭奠一二。不过此后,八皇子勉强打气精神,不再如之前颓废,他哪怕再辛苦也得撑下去,不能辜负母妃让他好好活下去的遗愿。这会儿唯一能安慰八皇子的一件事儿就是侍妾有孕,府内即将多添一个孩子,只是眼下这情境,怕是出生之后便要一起跟着受苦,免不得多了几分怜惜。故而虽然处境艰难,身为孕妇的宝钗却也没受太多苦楚,当然吃穿用度上肯定比不得之前精细繁多,但给她的那一份也都是尽量挑好的来。

  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几家欢喜几家愁。八皇子一脉凄凄惨惨戚戚,可像一直紧跟着雍和帝的十三皇子便成了京城最炙手可热的人,这位可是新帝跟前最大的红人,连新帝一母同胞的亲弟弟老十四都得退避三舍。

  太上皇为了给新帝留点儿施恩的机会,在位时自老七往下可都没加封,就等着留给新帝拉拢人心。新帝登基后,不负众望将支持自个的人一一加封赏赐,至于之前不太对付的老九、老十、老十四,只得了个郡王封号,没能跻身亲王行列,且封号也不太好听,“敬”“敦”“履”,就差明晃晃的警告和嫌弃了。平日里不出头的老七、老十二虽也是郡王,可人家封号好听啊,一个淳,一个康,明显比前三位得新帝欢心。当然唯一被新帝加封亲王的便是老十三,单“瑞亲王”这个封号就能体现出隆恩。

  至于老八,新帝表示要准备登基大典,还要分封后宫,还要处理朝政……事情太忙了,心安理得的抛诸脑后。再说太上皇刚把他关进去没多久,自个若是这么快就把他放了,岂不是打了太上皇的脸,还是关几年等太上皇气儿消了再说吧。新帝才不会承认看不惯八皇子总是与他作对的嘴脸,时不时奚落一番,两人的恩怨新帝都拿小本本一笔一笔记着呢,总得让他先出口气儿吧。

  新帝忙啊,忙的脚不沾地,可还能忙里偷闲的记着江映蓉交代的一件事儿,那就是迎春、探春的亲事儿,不用太过权势富贵的人家,毕竟两人都是庶女,荣国府免不得还有个大厦将倾的结局,还是找个稳妥上进的低门为妙。哪怕将来娘家倾覆,有江映蓉这层关系在,估摸着也不敢生出什么心思来。

  当然这事儿江映蓉只是随口提了一句,说有两个俗世的姐妹快到了说亲的年龄,要是新帝手底下有合适的青年才俊就先给自己人留着,新帝一听就明白了该给找什么样的人家。所以面见臣子,尤其是接见旧部下时,一边商讨国事,另一边顺道也就给相看了,这一看不打紧,让前来面圣的诸位,尤其是适婚的青年格外的觉得别扭,总觉得陛下打量自己的目光有些不对,可不对在哪里又说不上来,只得言简意赅的汇报完事情,尽快溜掉。

  皇帝操心着保媒拉纤,这就没有不成的。很快,皇帝就从潜底的旧部下中扒拉出两个不错的人选,正好一个武将,一个文臣。那武将是个孤儿,当年意外被新帝救下,之后就忠心耿耿的跟着新帝,为了挡住明里暗里的危险,武将还受了几次不大不小的伤,这新帝登基后,便将他安排在禁卫军内担任一个重要职位,就等着资历到了统领禁卫军呢。

  文臣则是家境贫寒,由寡母靠刺绣为生一路供着高中了进士,虽名次比较靠后,可架不住他年纪小哇,高中之时不过虚岁十七。但因为没有后台关系,年纪又小,一直没能谋得个合适的职位,就这样耽误了。别人哪怕中个秀才都有人主动上前攀附,若是中了举人更是有不少银子进项,也只有他也不知怎么回事,进士都中了,家中还过得凄凄惨惨。尤其寡母年纪大了,因为年轻时用眼过度,现下双眼已成半瞎状态,没有绣品的贴补,家中的日子便捉襟见肘起来。

  新帝即位前明面上虽很少拉拢人,可暗地里却悄咪咪的在各部寻摸有潜力却又不打眼的人,看他们遇到难事了便悄悄拉一把。于是这个把日子越过越惨的小倒霉蛋就被新帝成功解救了,不仅帮他找大夫帮寡母治病,还给他安排了一个不打眼的缺儿,自此之后小倒霉蛋便成了新帝的忠实粉丝。他想要报答一二,可也有自知之明,现下自个啥也没有,为了不辜负新帝的提携之恩,牟足了劲儿干活办事儿,就怕给新帝丢了脸,虽然旁人压根不知道新帝与他还有那么一点儿小关系。也不知是不是否极泰来,还真干出了点名堂来,现下在礼部也是个不大不小的官儿,还算得上官看重。

  不过这人对官场上的事儿开窍了,可内宅庶务之事仍旧一窍不通,幸亏家里就一个老母亲并两个老仆两个丫鬟,丫鬟还是为了照顾老母亲才买的,否则非要弄得一团乱麻,可终究家贫了一些,需要有个会打理家务、精明能干立得住的女子帮着操持内院。

  武将自然是配给迎春,迎春虽然比前世好一些,可终究还是性子软濡了些,没有公婆正好免得她受委屈,二人一刚一柔刚刚好;文臣则配给探春,正好给他准备个贤内助。况且二人都是有前途的,不怕日子过不好。要说唯一有一点儿不好的,那就是男方都比女方大上个七八岁。

  第179章 佛门本是清净地,无可奈何惹尘埃

  咱们的新帝呐,向来是个行动派, 既然心里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 那自然就是赶早不赶晚。若是磨磨蹭蹭耽误一两日,选好的人有了对象,那不还得重新扒拉一遍。新帝颇为重视这事儿, 自然也是江映蓉难得有要求, 他继位前一直就想做点什么, 可碍于各种原因不敢过分亲近, 现下这天下都是他的啦,虽然还有个太上皇顶在上头,可与江映蓉的关系再进一步,谁都不敢再有话头说什么。

  于是就将两人的情况先让江映蓉过过目,她这边觉得合适了,才好进行下一步。江映蓉正好在皇极宫陪太上皇练太极拳,自从太上皇退位让贤之后,空余时间大把的有, 便时不时召江映蓉入宫, 或者换了寻常衣衫往无上宫跑。这些年太上皇因着江映蓉帮着调理,身体里的暗伤旧病基本都拔除了, 面貌虽然是正常的苍老模样,可内里绝对比同龄的老人要好上许多,平日里无病无痛,精神头也尤为足。

  书中太上皇退位让贤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身子吃不消了,必须停下来休养生息, 否则便是要累死在御案上,所以退位时是有些不甘心的,他还有许多想法未实现,手中的权利还不想放下,他还想再干五百年呢,可是因为急剧衰败的身子不得不提前禅位,就总觉得心里不得劲儿。所以后边身子恢复一点后儿,便又觉得可以重振旗鼓,再干点儿什么,可龙椅已经换人坐了,新坐上的人怎么甘心再将权利交给已经退休的人,难免二人间有些或多或少的博弈。所以书中的新帝在太上皇还在的那几年皇位坐的并不舒坦,皇帝的权利是他费了好大的心血才彻底收拢到自己手中,可以用憋屈来形容了。

  现在太上皇明明身体棒棒,吃嘛嘛香,可还是如书中一边提前退位让贤,且按江映蓉的观察还真是心甘情愿,退了就是退了,没太多想法再给新帝出点儿幺蛾子。真要太上皇来说,那就是境遇不同,心境和想法自然也不同,这一世他基本没体会到年老体弱多病的痛苦,精神上便没有受诸多折磨,心绪便平和很多,没有什么力有不逮、身不由己的憋闷。

  在还干得动的时候主动退居幕后,一则是太上皇不想重蹈前朝的覆辙,前朝就是有一位皇帝当得太久了,熬死了儿子,还熬死了孙子,熬得底下的人心焦不已,熬得朝堂动荡不安,最后熬得有人终于忍不住谋反,还给谋成功了。那几十年前朝后宫那叫一个乱啊,太上皇私以为前朝很快覆灭与那几十年的动乱脱不开关系。本来有合适的继承人,结果你太能活了,一直把着权利不放,生生把合适的人都给熬没了,然后便捶胸顿足的懊悔没有继承人,剩下的小猫三两只还都是中看不中用,不堪大任,你说说这叫个什么事儿啊。

  太上皇曾经设想了一下,自个总共有二十三个儿子,若真的一直坐在位子上不动弹,那争斗绝对比前朝激烈的多,惨烈的多,到最后估摸着就是你刺我一刀,我断你一臂,自相残杀、血流成河的局面。他生这么多儿子是为了大齐皇朝子嗣兴盛,绵延不绝,不是为了看他们亲兄弟杀着玩儿的,所以皇位还是早早的传给下一个,传的名正言顺,这样其他兄弟们哪怕心有不甘也无可奈何了。毕竟储位空闲时,谁都想争一争,可真有新君坐上,再争那就是谋逆大罪,没哪个敢舍了身家性命去干那种名不正言不顺的事儿。

  二则也是受了一点江映蓉的影响,他是下世历劫的,为大齐、为百姓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干了五十多年已经足够了,没必要那么劳累,那么不要命,非得干到死,难得下界一趟好歹留个几年时间痛快玩一场吧,也算留下点儿珍贵的回忆。反正基于种种原因这皇位退的还算心甘情愿,当然他还得陪着老四演完最后一场戏,才能痛痛快快心无挂碍的出去浪一浪。

  这不,看到新帝还能忙里偷闲帮着江映蓉操心婚配,太上皇就有点不是滋味:“太真啊,你是不是早就算出来老四能继位。”要真是早就算出来却不告诉他,让他费劲八叉的去挑选继承人,还搞什么磨石刀乱七八糟的,那他可就要生气了,至少十天不跟太真下棋。

  江映蓉看完两人的情况,在心里点点头,这雍和帝果然名不虚传,是个靠谱的存在,这两人选的着实不错,不过听得太上皇的话,知道他不是真生气,便笑道:“皇位交给谁太上皇您不是早就心中有数了吗,我即便能算出来也不能左右您的想法。”江映蓉现下与太上皇关系颇熟,便不再自称“贫道”这种装样子的称呼。

  “你这个滑头鬼,该罚,待朝政安稳后,就罚你陪朕出宫游玩,扮做朕的小孙女,侍奉左右。”

  “乐意之至。”江映蓉爽快的答应了,看来出游的计划里还得加上一位老宝贝,算了,就当她免费为新帝做好事了,把人带出去也有助于新帝稳定朝纲。毕竟即便这位不操心与新帝争权,可若是一直待在京城,怕是总有那么一波人眼里只有太上皇,而无新帝,免不得闹出什么动静来。

  看江映蓉答应的这么痛快,太上皇心情又好起来,对保媒拉纤也起了兴致:“你那两个俗世姐妹不是由荣国府操心吗?何须你亲自上场?”荣国府又不是没人,家里那么多老人长辈,总有操心对象。

  “哎”江映蓉叹息一声,“她们两个是有人操心,只是这一世命数不好,既是姐妹一场,我又有这个能力,少不得替她们谋个顺遂安稳。”这事没必要瞒着,索性就敞开了告诉太上皇。

  “哦?怎么个不好法,你说来听听。”这样一说,太上皇更加好奇了。

  “一个是‘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另一个是‘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太上皇您说这算什么好命。”

  太上皇赞同的点点头,尽管不知道未来究竟有何等惨事等着两位姑娘,可也听得颇为凄凉:“一个早逝,一个远嫁,是不好。”

  “我也只能想法子帮她们选个有潜力的夫君,至于往后日子怎么过还是得靠自己。将她二人安排好了,我也能放心随太上皇出宫游玩。”

  “老四选的那两人怎么样,朕也知道不少青年才俊,要不朕帮她们赐个婚?”太上皇听了二人的结局,他去无上宫时也曾见过一两次,是两个好姑娘,不该有那样悲惨的命运,反正他时间大把,肯定比老四有精力帮着挑人,不若让他来接手好了。

  您可拉倒吧,您老人家处理国家大事没问题,可让您做媒,保准挑那些高门大户的贵公子,一道圣旨赐了婚,您自觉男才女貌很登对,办了一件天大的好事儿,不是谁都能有机会享受您的隆恩呢。人男方家里不敢怪您乱点鸳鸯谱,估计只能迁怒迎春、惜春,这不是上赶着找不痛快,江映蓉心里翻白眼。

  “这两人挺不错的,那两姐妹都是庶女身份,低嫁反而好些,免得受不必要的委屈,回头找机会让她们悄悄见见人,若是不合适再麻烦太上皇。”江映蓉赶紧打消皇帝的念头。

  太上皇兴致起了,被打断反而有点意犹未尽,“你那个小徒弟是不是也是命数不好?”太上皇非常自然的想起来黛玉。

  “她乃上界仙子下界转世,本是贵不可言,可被人暗中改了命数……”多余的江映蓉没说,只等太上皇自己体会。

  “我将她带在身边,现在基本已经恢复原本的命数。”江映蓉压低声音说道,仿佛在防着暗处的人。

第129章 佛门本是清净地,无可奈何惹尘150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综]红楼之圆梦巨人全文最新+番外章节

正文卷

[综]红楼之圆梦巨人全文最新+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