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中)188

  而直至稳稳的坐在马背之上,居高临下的望着地上的青草泥壤,崔莞才自恍惚中醒来。

  她,竟上来了!?

  这般举止,好似曾历经无数次,以至于身子早已熟悉,无需多想,便能自然而然的做出最本能的反应。

  崔莞忍不住回头垂眼,对上那双含满笑意的墨眸。

  他早就知晓,她擅骑马?

  倏然间,崔莞忆起一幕模糊的过往,不过,尚未容她细思,手中缰绳一脱,身子微微一晃,后背蓦的贴上一具温暖的胸膛。

  “出山便不用这般骑行了。”刘珩贴在她耳旁一声低语,幽然的目光瞟见莹润的耳尖上泛起一丝嫣红,满意的将手中缰绳一甩,策马奔向出山的小道。

  虽说马背上的颠簸,崔莞并不觉有多难挨,然而被那人紧紧圈在怀中,两人仅隔几层薄薄的衣袍,多少还是会有几分不自在。

  好在正如刘珩所言,临近出山的小道尽头,一辆青篷马车正静静的候在路口,驾车之人,正是许久不见的墨十八。

  见到与刘珩同骑的崔莞,墨十八显然有些诧异。

  轻巧地跃下马背,略冲墨十八点了点头,便撩起衣摆钻入车厢中,刘珩吩咐两句,也随即入内。

  少顷,马车轻轻一晃,车辘轳与马蹄声交融汇聚,崔莞静默片刻,待思绪渐平,明晰,方抬头望向倚在车厢内壁上闭目养神的刘珩,问道:“殿下打算去往何处?”

  刘珩懒懒的睁开双眸,盯着崔莞平静的眉宇,薄唇勾起,“清河郡。”

  ☆、第二百五十八章 清河之行所为何

  清河之名始于汉,因郡内有一清河流淌而过,故名为清河。

  虽说清河郡不比建康繁华瑰丽,却也无愧于大族之乡,清河郡中风光明媚,沿河之畔,碧水潺潺,绿柳依依,时常可见士族郎君风度翩翩,姑子亭亭玉立,或席地而坐,饮歌醉舞;或策马**,狂放不羁;处处弥漫着一股悠然从容。

  便是寒门庶民,也大多是衣衫整洁,举止有度。

  郊外,一辆清河郡中随处可见的青牛车里,绵软的毾鄧铺满车厢,一张红木小几稳稳的安放在中间,几上摆着清茶熏香,左侧一名身形颀长的男子,斜斜的倚着软枕,宽松的衣袍下,隐隐显露出一抹结实诱人的胸膛,他手中捧着一册书简,翻动中时不时抬眼瞥向另一侧的少女。

  鹅黄绢裳,鸦发轻挽,拢成少女常梳的垂挂髻,白皙娇嫩的面容略有些眼生,她与男子一般,手中捧着帛书,凝神细看,两人的目光几乎未有半分交流,车厢中弥漫一股令人平和的静谧。

  “清河郡……”崔莞合上手中的帛书,眨了眨酸涩的双眸,喃喃轻叹。

  “看完了?”磁沉的嗓音缓缓响起,倚在软枕上的男子抬眼扫过她微蹙的眉宇,抬手自一旁的木匣中,取出另一卷帛书,置在几上,“还有一段行程。”说罢垂眸,继续阅简。

  崔莞的目光落在帛书上,这本帛书看起来与她手中的相似,大概是载写清河地理志,风俗民谣等有关的琐碎事宜,长路慢慢,用来消磨闲暇无聊之感,倒是极为妥当。

  不过,崔莞的目光在帛书上转了一圈,并未伸手拾起,而是移向身前不过一臂之遥的男子,即便连月来对的均是这张脸孔,她仍觉得有些无法适从。

  无论是刘珩还是她,甚至驾车的墨十八,以及扮作护卫的墨衣墨十三等人,均改头换面,成了另一番模样。

  好比此时的崔莞,容貌虽娟秀,却不及原貌半数,怎么看都只是一名普通世家出身的女郎;而刘珩则是一名相貌平平,风度不减的士族郎君,一路上,对外皆称两人为兄妹,千里迢迢北上,为寻访亲友而来。

  如此,加之早已备好的官凭牒书,一路上倒也未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怎么?”察觉到崔莞投来的目光,刘珩墨眸微抬,目中闪过一丝不解。

  “无……”崔莞摇了摇头,可话应半声又止住,犹豫片刻,她捏了捏手中还未放下的帛书,道:“我有话与你说。”

  “嗯?”

  一声低应后,刘珩便垂头翻着手中的书简,少顷,仍不见她出声,这才又抬眸望去,却见少女素来平静的眉心已拧成一团,不必细想他也知,这小东西想说的是何事了。

  能令她一刻面对生死亦能保持最后一丝沉静清明的心,乱成这般,也唯有……“你是想问崔氏的现状?”

  崔莞气息微微一窒,紧捏帛书的小手却缓缓松开,她抿了抿唇,错开目光,低声应道:“是。”

  自打得知这一路去的是清河郡,她的心便无一刻真正的平静,欢喜,忧虑,期盼,畏惧,截然不同的思绪缠绕碰撞,令她寝食难安。

  内心深处,她仍是惧的,脑海中竭尽全力也搜罗不出半点关于双亲,氏族的往事,便是这种茫然,使得她即便有心询问,每每冲到嘴边,最终依然是哑口无声。

  刘珩将手中书简合拢,食指压在蓝色的封皮上轻轻摩擦,“嫡庶有别,崔陆氏嫁入崔氏多年,仅育有一女,而三年前嫡女丧命,崔陆氏大病一场,身子日渐愈下,崔诚与妻鹣鲽情深,并未另结新欢。”

  “不过,因无子之故,崔诚族长之位已然不稳,三年来,反声渐起,想必也撑不了多少时日,便会‘让贤’。”

  言下之意,也便是说,看似风光无限的二人,实则已是穷途末路。

  历来族长之位甚少出现让贤一事,除非现任族长犯下不可饶恕的大罪,才会……

  崔莞心头一骇,上一世,她亲眼见过太多风光灼华之下隐匿的腌臜污秽,权势当头,手足相残亦为常事。

  “殿下。”崔莞忽的向刘珩膝行几步,直至贴近红木小几,无路可行时方停下,她抬眼,认真的对上刘珩深邃的眸子,道:“既然殿下坦诚相告,想必心中已有决策。”

  以刘珩的脾性,此番清河之行,定不会空手而归,此前巴陵秦氏的覆灭历历在目,无论刘珩对崔氏起了何种心思,首当其冲的,必然是现下崔氏最为孱弱之处,也就是她的双亲。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连她都心知肚明,刘珩又岂会不知?

  “阿莞别无所求,只祈望殿下在生死之际,保双亲一命。”深深地吸了口气,她将最后一句,亦是最为重要的一句话,言出口。

  崔莞垂首轻求,又何尝不是以这般姿态向刘珩示意,她的决然。

  刘珩摩擦书简的食指一顿,慢慢坐直身,一双被微微眯起的墨眸,直直的盯着她半露在碎发下的额角,平凡的脸庞上浮现出一丝莫名的神情,似恼,又似无奈。

  一时间,车厢中恢复了原本的静谧,只是那令人松缓的平和,一去不返。

  “孤从未想过要动崔氏。”刘珩不善,更不耐与旁人解释,只是眼前的人是她,这才沉下心,辩解几句,“此次前往清河,孤确实另有打算,不过,与你所思所想无关。”

  崔莞闻言,垂敛的眼睫不由闪动了下,仍旧静静跪坐在小几边缘,她自是能察觉到刘珩那道隐含不虞的目光,沉默片刻,见他不在出言,这才回了一句:“多谢殿下。”

  刘珩执起书简,还未翻开,低沉的声音便出了口,“往后,不得在孤面前言用谦称。”顿了一顿,又道:“我也不会。”再用孤。

  这……崔莞眼中一讶,下意识抬头,却一眼望进那浓如松烟墨般的眸子中,她不由恍惚了下,匆匆移开目光,“诺。”

  再漫长的道路,也有行到尽头的一刻,无论崔莞心中如何忐忑不安,牛车还是慢悠悠的行进清河郡。

  ☆、第二百五十九章 母女相见不相识(上)

  微微撩起的帘隙间,热闹与喧哗,夹杂着莫名的熟悉扑面而来。

  刘珩瞟了一眼崔莞拘谨的小脸,并未直接前往崔府,而是命墨十八转道城南,牛车在一栋双层高的雕花木楼前停下。

  “这是?”崔莞撩帘而望,眼前的木楼似乎是间店铺,门前时不时有身着华裳的姑子女郎进出,然而却让人看不出这是一间经营何等买卖的商铺,因悬在门上的牌匾,乃是一块无字方匾。

  刘珩并未打算多言,攥住她的小手,便下了牛车。

  踏上木楼前的台阶,崔莞隐隐瞥及敞开的大门内,一片珠光宝气,竟是珠宝银楼,可入了门,她才发觉,这铺子中不但有金银首饰,一侧还有素绸帛绢。

  一件件流光溢彩的珠宝首饰,一匹匹精致华美的缎料,饶是崔莞曾见过滔天富贵,也略有些晃眼,只是,目及悬在堂中木匾上的族徽,她的双眸霎时恢复了原有的清明。

  这枚族徽,崔莞甚是眼熟,正与她挂在脖颈,掩于衣襟下的碧玉珏一模一样,不但形似,便是玉珏上的纹络,也被清清楚楚的印刻木匾之上。

  华氏。

  这间木楼,乃是华氏的产业。

  想到此,崔莞不由侧头看向刘珩,无端端的,他来华氏的地盘做甚?

  显然,刘珩并未打算与崔莞明说,牵着她的手,举步便往里走。

  铺中的姑子女郎虽多,但也有寥寥几名和刘珩年岁相仿的世家子,崔莞与刘珩一来算不得貌若天人,二来身上的衣着饰物也无出彩之处,堂中众人略打量两眼,便移开了目光,继续挑选心仪之物。

  “不知郎君可有看中之物?”

  店铺中的伙计正忙着服侍贵客,唯有掌柜歇在一旁拨打算板,提笔记账,原本见崔莞几人衣着不显,并未动心思,岂料目光无意间扫过刘珩悬在腰间的羊脂白玉佩,执笔的手愣是一顿,急急搁笔抽身,迎上前来。

  墨衣脸上挂起疏离的浅笑,上前一步应道:“吾家郎君与姑子欲置衣饰,无论衣还是饰,须得华贵非凡,且以三月桃夭为底,不知掌柜接,还是不接?”

  掌柜面色一正,目光又扫了一眼刘珩身上的玉佩,对他抬手一礼,客气笑道:“郎君来得正是时候。”说着伸手一引,“且随小的来。”

  墨衣回头看了一眼,见刘珩面色无异,这才笑道:“有劳。”

  与此同时,刘珩松开崔莞的手,缓声说道:“堂中之物,若是有看中的,购下便是。”

  崔莞听明话中之意,他并未打算领她一同入内,再转念一思,便颔首应道:“好。”

  千里迢迢奔至清河,却一入城便寻到华氏,不必细想也知,定是刘珩与华灼暗中有约,需知,这一路上来来往往的信雀可不少。

  刘珩带着墨衣随掌柜入了内堂,墨十八等人则退到门外候着,少顷,便有一名碧衫女子来引崔莞前往暗室量身,末了又引她返回大堂挑选饰物。

  此时大堂中的姑子女郎已离去大半,仅余下一两名闲人在旁,崔莞缓步慢行,漫不经心的看着堂中五光十色的饰物,坦而言之,眼前这一件件五光十色的钗环佩珏,皆为上品,然后她志不在此,再怎么看,也难以入目。

  不过,崔莞扫过西面立柜上一枚玉佩时,目光骤然一凝,这玉佩……

  就在这时,一名看起来甚是精明的伙计迎立即上前,对崔莞谄笑道:“姑子眼光甚好,这玉雕双螭芙蓉佩乃是晏公亲手所制,大晋朝只此一枚。”

  晏公,魏国巧匠大师,传言他所雕制的饰物,浑然天成,栩栩如生,团花似鬓边绽放,鸟雀在发间腾跃,极为罕见。

  上一世,她便得过一支晏公制的长簪,爱不释手,时常取下把玩,这才一眼看出此佩的出处。

  “姑子可要细看?”伙计虽是询问,却已伸手将玉佩连锦盒一同取下,小心翼翼地搁在崔莞身前的木柜上,这玉佩极为昂贵,原本不该取下,但这伙计见方才掌柜对刘珩的姿态,便认定刘珩等人乃是财不露白的主,因此,这才对一同前来的崔莞百般讨好。

  崔莞不知这伙计的心思,只是见他既将锦盒取下,也就打算执起玉佩细细鉴赏,谁知还未容她的手碰到玉佩,忽的从旁边探出一只纤细的小手,抢先一步将玉佩扣入掌心中!

  由于玉佩珍贵,又生怕贵客鉴赏时不慎落地损坏,玉佩的小孔上穿着一条精巧的银链,与锦盒相连,那夺玉的手攥了莹润的玉佩,却忽略了那条细微的银链,这才让崔莞及时按住锦盒,扯住银链,同时侧首看向夺玉之人。

  一名莫约十四、五岁的小姑子,芙蓉面,水杏眼,一点娇唇,雪腮绕鬓,好一个娇滴滴的美人儿,只可惜,此时此刻,美人柳眉紧蹙,红唇高撅,满面嫌厌不耐。

  “此物是我先取,你还不快放手!”

  其实对于这枚玉佩,崔莞也未打算非入手不可,只是不知为何,盯着这张略有几分眼熟的面容,攥着细链的手愈发缩紧,清冷的声音想也未想便冲出口:“这玉佩,原是取下予我细看,你不问自取便罢了,还强词夺理,真是无礼至极!”

  “你!”向来备受呵护的小姑子,何时受过这等叱喝,且出言的还是一名看似容貌家世皆不及己的姑子,岂能不怒?立即便下了决心,定要夺过玉佩,再唤人教训这不知天高地厚的丑姑!

  一人不退,一人不让,针锋相对之下,手上的玉佩与银链便成了交锋之物。

  那伙计见了,面色唰的一下剧变,急急上前劝道:“姑子,姑子,手下留情,手下留啊!”无论是这玉佩还是银链,若是损坏其一,均非他这点绵薄的进项可抵。

  不料,话还未落,只听啪的一声轻响,精细的银链陡然一分为二,崔莞本就站在矮柜边,后背砰的一下撞在柜上,不重,却也不轻。

  反观那名娇媚的小姑子便遭了殃,噌噌后退两步,噗通一声跌坐在地,臀处泛起的疼痛倒是其次,这大堂中除了崔莞外,仍有几名散客,这般一来,她的窘样顿时落入众人眼中。

  又羞又恼的小姑子,将手中的玉佩往崔莞身上用力一砸,双手掩脸,失声恸哭,“你欺我,你欺我!”

  崔莞灵巧一退,玉佩砸在矮柜上,又弹到大门处。

  “阿绾?”

  一声轻呼,在青石地板上滴溜溜打转的玉佩后,一双精美的丝履跨门而入,崔莞堪堪扶着矮柜站稳身子,刚抬眼,便见一名身着华裳的夫人,正快步走向跌坐在地上的小姑子。

  “母亲,她欺我!”被夫人扶起身的小姑子,顾不得身上沾染的尘埃,指着崔莞嘤嘤泣道。

  那夫人转头,对上崔莞怔滞的目光,温婉的面容上双眉微蹙,道:“你是哪位府上的姑子?”她目光非浅,自是认出崔莞并非庶民,却又觉得她甚是眼生,故而有此一问。

  而崔莞,自这夫人入门之后,便彻底僵住了身子,此时此刻,面对询问,恍若未闻,只是呆呆的,呆呆的望着眼前这张明明陌生至极的面容,却又令她心头抑制不住翻涌起一股深入血骨的熟悉。

  “……母亲。”

  ☆、第二百六十章 母女相见不相识(中)

  “母亲。”

  一声娇嚷,掩去了那声低哑的呢喃。

  “她应不是清河之人,我从未见过她。”

  娇美的小姑子紧紧挽住那名华贵夫人的手臂,仿若梨花带雨般楚楚动人的面容上,隐约闪动着忿恨。

  自打被接到清河两年,她从未受过这等羞辱,往来的世家姑子郎君,哪位不是或交好或奉承,可眼前这衣着打扮皆不如她的陌生姑子,却在众目睽睽之下,予了她一道响亮的耳光。

  不是清河之人?

  那夫人仔细的打量崔莞一眼,她虽因身子孱弱,不喜出门应酬,然而清河大族中的适龄姑子,或多或少有过一面之缘,身前这位……确实眼生。

  且崔莞一路舟车劳顿,身上的风尘仆仆以及眉宇间那一丝倦怠,令人一看便知是远道而来,可那双眼眸……她对上那双点漆般清透,却又溢满酸涩的眸子,心中无故漾起一阵莫名的悸恸。

  “你是……”

  “怎么?”

  就在这时,一道磁沉的声音伴随着窸窣的脚步乍然传来,刘珩与掌柜几人自内堂行出,瞥及崔莞挺立在堂中的孤影,以及那对身姿相依的母女,刘珩剑眉微褶。

  这夫人,他自是识得,便是那名小姑子,他也知其来历,原本打算安顿好后方与她细说,却不想造化弄人,竟在此处相遇。

  “出了何事?”那名掌柜扫了一下大堂中的局面,目光触及到那名华裳夫人时,略顿了顿,不着痕迹的瞟了身旁的刘珩一眼,上前行礼:“崔夫人。”

第二百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中)188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君心应犹在大结局+番外章节

正文卷

君心应犹在大结局+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