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十五章 云南的王者--南诏国61

  高仙芝发现封常清的才干,是在一场激烈的战争之后。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年),原来归附大唐的西突厥达奚部落举兵反叛,从哈密一带逃到了碎叶城(今俄罗斯伏龙芝市北),夫蒙灵詧指派高仙芝率领2000骑兵追击达奚部落,将他们斩尽杀绝。封常清在帐中写好了捷报,详细陈述了”次舍井泉,遇贼形势,克获谋略“,凡是高仙芝想说的话,封常清已经替他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高仙芝吃惊不已,在夫蒙灵詧的犒劳宴会上,推荐了封常清。以后,封常清跟着高仙芝不断升迁,先后被授予镇将、果毅、折冲。

  大唐的天可汗制度一直护卫着西域各国的平安,西域各国也定期向大唐朝贡,当时的吐蕃是大唐为数不多的敌人之一。为了控制小勃律国(今克什米尔西北部),进而控制西北各国,吐蕃赞普把公主嫁给了小勃律王为妻。小勃律国本来是大唐的附属国,现在由于姻亲关系,倒向了吐蕃一边,连带西北20多个小国都臣服了吐蕃,停止了对大唐的朝贡。小勃律国位于通往安西四镇的咽喉要道上,大唐和吐蕃对克什米尔地区的争夺就从小勃律国着手了。田仁琬、盖嘉运以及夫蒙灵詧接连讨伐,都未能取胜,高仙芝是第四个派去征讨小勃律国的将军,与他同往的还有做监军的内侍边令诚。

  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四月),高仙芝率领一万骑兵从安西都护府的所在地龟兹出发了,经过100余日的行军,唐军逼近了吐蕃边境上的军事要塞连云堡(今阿富汗东北的萨尔哈德)。

  高仙芝精通兵法,很快作出了妥善布置:兵分三路,加快行军速度。其中一路由疏勒守捉使赵崇玼统领,3000骑兵从北直插连云堡,一路由拨换城守捉使贾崇瓘统领,沿赤佛堂路南下,一路由高仙芝和中使边令诚统领,从护密国南下,约定七月十三日辰时会攻连云堡。

  连云堡三面都是山崖,只有北部是平地,还有喷赤河作为屏障。堡中守军共有上千人,城南十五里处修筑了木栅,驻扎了八九千吐蕃军,成犄角之势拱卫连云堡。时值夏季,喷赤河水暴涨,如何渡河又不被敌人发现,成了横在唐军面前的一道难题。高仙芝命令士兵们带足三天的干粮,次日清晨渡河。将士们都以为高仙芝是在瞎指挥,不料,在高原夜间极度寒冷的天气中,唐军”人不湿旗,马不湿鞯“,顺利过河。高仙芝喜不自胜,对边令诚说:”如果我们正在渡河,吐蕃军发起进攻,我们多半要打败仗,现在唐军集合完毕,吐蕃人注定要成为我们的俘虏“。进攻开始了,高仙芝下了死命令,中午之前必须拿下连云堡。唐军勇猛无敌,很快斩首5000,生擒1000,”得马千余匹,军资器械不可胜数“,当然,唐军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小勃律国的屏障被高仙芝拔掉了,剩下的就是翻越海拔4600多米的坦驹岭(今克什米尔北部德尔果德山口),直捣小勃律国了。监军边令诚看着一望无际的冰川,心生怯意,高仙芝就让他和老弱士卒3000人留守连云堡,自己率领精锐部队继续前进。如同当年曹操使用”望梅止渴“的方法一样,高仙芝知道怎样解除士兵们的后顾之忧。他派遣了20多人先行下山,扮成阿弩越城人前来迎接唐军,让唐军产生了这样的希望——阿弩越城人欢迎唐军!此际,吐蕃增援小勃律国的必经之地娑夷河(今克什米尔西北)上的藤桥已经被砍断。但胜利在望的诱惑令唐军将士们顾不得山高路险,纷纷沿着冰川滑下山坡。

  过了三天,阿弩越城的守军果然投降,唐军进入城中休整。高仙芝让将军席元庆、贺娄余润先修桥梁道路。第二天进军,席元庆率领1000精骑打头阵,假称借道小勃律国,去攻打大勃律国。诡计之下,小勃律国的众大臣被唐军俘获,小勃律王和他的妻子吐蕃公主逃进了石窟。高仙芝一面命令斩杀小勃律国大臣中心向吐蕃的死硬分子,一面快马加鞭,赶到离孽多城60里的地方,在日落时分,砍断了吐蕃通往小勃律国的藤桥。这时,吐蕃的援军已经赶到,但已丧失了先机。修好藤桥杀过来,起码要花一年的功夫。小勃律王得知吐蕃军救援无望,丧失了抵抗的意志,带着吐蕃公主一起投降。唐军劳师动众,远征的目的达到了,高仙芝挑选了王族中的”亲唐分子“当了新国王,还在当地招募了几千士卒,防御吐蕃人的进攻。至此,唐军夺回了克什米尔以西和以北的军事霸权,”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公元747年(天宝六年九月),高仙芝押着小勃律王和吐蕃公主返回了安西,却招致他的上司中丞夫蒙灵詧的一的嫉妒和排挤,甚至有了生命危险。

  玄宗得知了高仙芝的处境,当机立断,让他取代夫蒙灵詧,并授予高仙芝鸿胪卿、御史中丞,征夫蒙灵詧入朝。这下,人们以为高仙芝可以一出恶气了,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想的,不料,高仙芝对夫蒙灵詧依然恭恭敬敬,”趋走如故“,夫蒙灵詧越发不安。高仙芝知道,如果不把话挑明,所有与自己有积怨的人都会提心吊胆。以前,副都护程千里、押衙毕思琛、行官王滔、康怀顺、陈奉忠等人都在夫蒙灵詧的面前说过高仙芝的坏话,高仙芝把他们都找来了,当面了断恩怨。

  高仙芝一生转战南北,立功无数,成为大唐西域的守护神。他为促进中原地区和边疆的交流、打开通往丝绸之路的通道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玄宗时期,还有一位大将很小就展现出了军事才华。他对唐朝边界的防守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唐玄宗开拓边疆的又一位良将,他就是被人誉为唐代”霍去病“的王忠嗣。

  王忠嗣出生于公元706年 (唐中宗神龙二年),其父王海宾,官至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封太谷县男,以骁勇闻陇上,于公元714年(开元二年)在反击吐蕃的战斗中,壮烈殉国。当时王忠嗣年仅9岁,唐玄宗念他为忠臣烈士遗孤,接入宫中,赐名忠嗣,希望他长大以后,能做一位继承父亲遗志的忠臣良将。

  王忠嗣刚进宫时,因不习惯周围环境,加之怀念亡父,经常偷偷啼哭。唐玄宗就以汉朝霍去病的事迹勉励他,还让忠王李亨陪他练武学艺。王忠嗣虽然年幼,却很懂事,从此每天刻苦锻炼,发愤学习,终于成长为一个身材魁梧、富有谋略的年轻人。一次,唐玄宗与他谈论用兵之道,没想到他应对从容,纵横捭阖,令唐玄宗异常惊喜。从此,唐玄宗对他十分器重,逢人便说:”此子尔后必为良将。“

  为了锻炼和培养他的实际才能,唐玄宗任命他试守代州(今山西代县)别驾。王忠嗣上任之后,抑制豪强,整顿社会治安,执法非常严明,当地的土豪恶霸为之敛迹。他还经常轻骑出塞,侦察敌情,寻找战机。忠王李亨担心他年轻气盛,争强好斗,捐躯沙场,建议父皇把他召还朝廷。

  后来,王忠嗣又被派到河东副元帅、信安王李袆、河西节度使萧蒿麾下为兵马使。有一次吐蕃赞普正在郁标川阅兵,王忠嗣带领部分将士们去袭击。一些人见吐蕃军旗帜鲜明,刀戟光亮,胆怯了,王忠嗣却一马当先冲向敌阵。吐蕃军猝不及防,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王忠嗣率部斩首几千级,俘获羊马一万多只。萧蒿把战报送到朝廷,唐玄宗非常高兴,立即提拔王忠嗣为左领军卫郎将、河西讨击副使、左威卫将军、代州都督,封爵清源县男。

  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忠嗣在河西节度使杜希望发动的夺回新城(今青海门源)的战役中,又建奇勋,升任左威卫郎将。同年秋,他又在新城保卫战中,创造了以少胜多、击溃吐蕃军的战绩,升任左盘吾卫将军、兼左羽林军上将军、河西节度副使、河东节度使兼大同军使、朔方节度使。这时的王忠嗣已在战火的洗礼中,成长为一名独当一面的年轻指挥官。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王忠嗣又兼任灵州(今宁夏灵武)部督,指挥北伐,与奚人(源出鲜卑宇文部的一支少数民族)大战于桑乾河,三战皆捷,抓获了不少俘虏。王忠嗣召集漠北各少数民族首领聚会,要求维护祖国统一,把唐朝的国威远播塞北。他还献上“平戌十八策”,要求坚决镇压分裂祖国统一的叛乱活动。他曾平息了突厥叛乱,修建了大同、静边二城,派清塞军、横野军驻扎,又把受降城和振武城合而为一(今内蒙托克托),缩小了唐军防线,从此“塞外晏然”,“虏不敢盗塞”。王忠嗣进爵为清源县公。

  王忠嗣自幼以勇武好战出名,但自从升任为节度一方的重要将领以后,主张”以持重安边为务“。他曾经对人说:”国家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他这样做并不是麻痹大意,丧失警惕。他仍经常注重军事训练,妥善保养军械,充实边防,随时补充兵源。他本人就随身常带着一张重150斤的漆弓,但从不轻易使用。他带领的部队,士气十分高昂。他还注意搜集情报,以便迅速做出正确的决断,不打无准备之仗。因此他几乎每战必胜,深得将士们拥戴。

  每当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王忠嗣都要进行周密的安排与部署。他首先要亲自召集各级军官进行战前动员,按士卒多寡发放兵械,一弓一箭,都要标上使用者的姓名,仗打完后如数交还军械库。战士们都互相监督,爱护兵械,保障了军资的充足供应。他从朔方至云中广袤数千里的边境线上,选择险要之处修筑城堡,开疆辟地,使得边境上的人民安居乐业,不复言战,万里边塞烽火不举,”自国初以来,未之有也“。

  公元746年(天宝五年),王忠嗣兼任朔方、河东、河西、陇右四节度使,天下劲兵良将,边塞重地,尽在他的控制与指挥之下。他曾领导了对吐蕃的几次战役,出征青海、积石(今青海贵德),大获全胜。又北征奚,西讨吐谷浑,利用西突厥各部贵族之间的矛盾。削弱其实力,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王忠嗣虽然功名赫赫,但是他并不留恋权势,主动提出让出朔方、河东节度大使二职。他的请求得到了朝廷的批准。此后,他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扞卫西北边防之中。

  王忠嗣长期担任边防重将,”当世号为名将“。他很重视同当地少数民族的友好往来。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年),他任朔方节度使时,与突厥等西北各族开展互市,以高价购买他们的马匹,”诸蕃闻之,竞来求市,辄买之“。同时,内地的丝绸、铁器、粮食等物品也输入突厥地区,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的发展,丰富了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他还主张各民族和平相处,尽量避免冲突和战乱的发生。公元749年(天宝八年),王忠嗣暴卒,年仅45岁,英年早逝,实在令人惋惜。

  唐玄宗的文治武功,使中国在开元年间,成为地域空前辽阔、民族空前团结、国力空前强盛的封建帝国,使得当时的唐朝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日本人、朝鲜人都不断慕名而来,带来了外域的科技与文化,也带走了中国先进的文明,中国造纸术、印刷术,以及书法、天文、建筑、武器等方面的知识被介绍到世界各地,为世界的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大唐帝国的名字也因之而远播至世界各地,成为一个享有极高声誉的国家。

  致力扩张,吐蕃战绩不俗

  吐谷浑是羌族大国。公元635年(唐贞观九年),唐太宗发兵击破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败死,太子达延芒波结失国,逃归吐蕃(吐蕃史书称其在公元659年被唐将苏定方所杀)。唐立伏允长子慕容顺为可汗。慕容顺被国人杀死,儿子诺曷钵嗣位。诺曷钵年幼,大臣争权,国中大乱。唐支持诺曷钵,抑制国中亲吐蕃的势力。公元660年(唐显庆五年),禄东赞使儿子起政(当即尊业多布)率兵击吐谷浑。公元663年(唐高宗龙朔三年),禄东赞自率兵攻吐谷浑。两国各遣使者到唐朝廷论曲直,请求援助,唐高宗都不听从,实际自然是助吐谷浑。吐谷浑大臣素和贵逃入吐蕃,陈述吐谷浑内部情形,吐蕃发兵大破吐谷浑,诺易钵率残部数千帐弃国逃到凉州,吐谷浑国亡。禄东赞屯兵青海,遣使者论仲琮入朝,请求和亲,意思是要唐承认吐蕃占有吐谷浑土地。唐高宗没有答应。

  公元667年(乾封二年),禄东赞死,子尊业多布继任为大相。吐蕃既得吐谷浑,公元670年((唐高宗总章三年)),出兵攻西域,取得十八个羁縻州,又合于阗国兵攻入龟兹国的拨换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县)。这样,唐不得不出兵来攻吐蕃。唐高宗任用薛仁贵为逻娑(也是拉萨的古称)道行军大总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率兵十余万人,表示要进攻吐蕃都城。唐军进到大非川(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旷原)时,尊业多布的儿子论钦陵率大军歼灭唐军。薛仁贵与论钦陵约和,唐残兵多得生还。经这次决定性的大战,吐蕃切实占有了吐谷浑,完成了统一羌族各国的大业。哥舒翰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上唐玄宗奏疏中说:”苏毗一蕃,最近河北,吐浑部落,数倍居人,盖是吐蕃举国强援,军粮马匹,半出其中。“论钦陵击薛仁贵,集中兵力多至四十万人,除苏毗外,大部分当是吐谷浑人。镇守吐谷浑的大将,总是吐蕃大相的子弟,吐谷浑的重大意义即此可见。

  公元670年,薛仁贵军在大非川覆没,唐西域四镇(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大部分土地被吐蕃夺去。公元692年(武后如意元年),武则天使将军王孝杰率兵大破吐善军,取回四镇。唐设安西都护府于龟兹(新疆库车县),屯兵镇守。

  当时唐有些朝臣议放弃四镇,右史崔融上书说,高宗时主管官员溺职,不能守四镇,吐蕃因而强大,从焉耆(新疆焉耆县)西面长驱东来,经高昌、车师、常乐(甘肃安西县西北),渡过莫贺延磺,就兵临敦煌。现在王孝杰一战收复四镇,怎能弃而不要,如果四镇无守,吐蕃一定得西域,住在西域南方的群羌,势必被迫归降,吐蕃与群羌结合,唐河西诸郡一定受威胁。莫贺延碛宽二千里,无水草,吐蕃控制沙碛,唐就无法渡过去,这样,伊州、西州、北庭、安西等地将全部丧失。武则天从崔融议,不听那些主张放弃四镇的建议。

  此后,唐与吐蕃在西域和青海两方面常有战争,胜败相当。公元696年,吐蕃大相论钦陵遣使到唐朝,要求唐撤退四镇守兵,并分西突厥十姓的土地给吐蕃。武则天派郭元振到吐蕃交涉。郭元振问论钦陵:”吐蕃要唐撤四镇守兵,是否有意兼并四镇十姓土地?”论钦陵答:“吐蕃如果贪得土地,向东攻甘州(甘肃张掖县)凉州(甘肃武威县),不是很方便么?何必到遥远的西域去争利。“

  双方议不能决。论钦陵遣使者随郭元振来到唐朝,提出要求。郭元振上书说,吐蕃想要四镇、十姓,唐朝的朝廷也想要青海、吐谷浑,不如直截告诉使者说:朝廷驻兵西域,是要分吐蕃兵力,使它不能全力向东攻河西。如果吐蕃真的无意东侵,那么,请将吐谷浑诸部及青海归还朝廷,朝廷也可分五弩失毕部给吐蕃。如此答复,既表示朝廷有和意,又足以阻止论钦陵的计谋。吐蕃再有举动,曲在彼方了。武则天采用了郭元振的建议,拒绝论钦陵的要求。郭元振又上书说:吐蕃民众负担徭役过重,感到疲劳,早愿和亲;论钦陵拥兵专权,独不愿讲和。如果朝廷每年派去和亲使,让他拒绝不从,日子久了,彼国人对他不满将愈深,望和将愈切,他想大举用兵,也就难了。等到上下猜疑,内部是会发生变乱的。郭元振看得很准确,公元699年(圣历二年),吐蕃果然发生事变。论钦陵作大相,让自己的弟弟都分据要职,弃都松赞普要收回权力,乘论钦陵外出,发兵杀他的亲党2000余人。论钦陵举兵对抗,赞普亲自讨伐,论钦陵兵溃自杀,其弟弟与儿子率吐谷浑7000帐降唐。

  禄东赞一家三世为大相,立功甚大,但专擅国政,削弱赞普的权力,连年用兵,违反民众的愿望,在国内逐渐陷于孤立,最后不出郭元振所料,全家被杀,吐蕃也因而一时不振,停止对外扩张。

第二部 第十五章 云南的王者--南诏国61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神秘消失的古国最新免费+番外章节

正文卷

神秘消失的古国最新免费+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