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影帝送惊喜

  周末食堂,下午五点刚过,门铃响起,正在备餐的陈悠打开门,面对来人有点儿懵:“哎?”——怎么会这个时间?

  劳安迪站在门外,笑得像个恶作剧得逞的小男孩:“今天的客人还是我。意外不意外?惊喜不惊喜?”

  陈悠还是没反应过来:“资料上是一位老先生?”

  劳安迪一边进门一边讲明:“我助理小姜的马甲,用他外公账号抢的楼。”

  “之前和我确认餐单的是谁?”微信上预约的是一席地道的北京传统特色菜,劳安迪讲不出那么多门道,陈悠断言,“‘北京通’,肯定不是你。”

  劳安迪愣了一下,他确实不知道微信上讨论餐单的细节:“应该是外公吧,老北京?——小姜肯定不行,到处学得不三不四。”

  “马甲抢楼,我粉丝怎么办?”陈悠的语气中带了责备,“抢到楼的人,明文禁止,三十天内不能再抢,规则每次重申,你不可能没看见。这样对其他粉丝不公平,会被列入不受欢迎黑名单。餐厅开业以来,从没有过先例。”

  劳安迪看她一脸认真的样子,意识到问题:“这么严重?我以为我们上次聊了那么久,已经是朋友了……”

  陈悠打断他的话:“时间——我们公司注册的经营范围不仅提供餐饮服务,还有咨询服务,如果客人在店里坐满三个小时并且需要陪聊的话,我们会酌情考虑。”

  劳安迪近十年来在娱乐圈都是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第一次见到不肯和他做朋友的人,而且那人还自称是自己的粉丝:“就是说还不是朋友?你说你是我粉丝,现在我也是你粉丝,我们既然互为粉丝,那是不就应该……”

  陈悠再次打断他的话:“朋友会违背朋友的原则吗?朋友会对朋友做出错误诱导吗?粉丝了不起?——‘真情实感追星会遭报应’,你没听过?——还是你觉得自己,天王巨星,过气影帝好歹也是影帝,主动上门送惊喜,别人应该感激涕零?”

  这还是传说中的“小白兔”吗?劳安迪想起“兔子急了也会咬人”,举了白旗:“哇,你智商在线的时候这么伶牙俐齿?怕了你。”

  陈悠抢白:“你自己做错事,怪我?”

  “不是怪你,先消消气行不行?你再气下去,”劳安迪灵机一动,“就得吃复合维生素补剂了。”

  “你学以致用很优秀嘛。”陈悠的语气绝对是反语。

  劳安迪作为聪明的乙方,赶紧拿出另外一套方案:“我补救一下行不行?我让助理立刻马上请他外公来行不行?我作陪,他们主客,没超过三人,行不行?”

  陈悠笑了:“老铁没毛病。”她一半是被劳安迪的急中生智逗笑,一半是被自己的演技逗笑。

  这不是片场!劳安迪抗议:“你、变脸太快了吧?”

  “你违反规则在先,还沾沾自喜,我顺着你的话即兴发挥一段TVD对白嘛,”陈悠笑得略带歉意,“对不起,我是编剧,脑洞分分钟串戏是我们这行的基本职业素养。”

  “编剧?”劳安迪难以置信,“要不要这么专业?”

  “戏剧冲突惯用桥段嘛,男生无心之失刚好冒犯到女生莫名其妙的原则,然后借题发挥吵架,再消除误会。这种段子,我一小时写八段不带重样。观众从小看到大,不用剧本都能接出下一句对白,但偏偏不会觉得腻,反而爱它亲切有趣,因为满足了心理安全感需要——你说是不是很神奇?”陈悠每次在TVD的电视剧里听到那些早已烂熟于心的对白套路,一面觉得“这套路几十年都不带升级的”,一面又觉得,这才是TVD嘛,变了就不对了。

  劳安迪动作夸张地一手捂在自己的前额,一手捂住心口:“快被你吓死了,神奇?”

  陈悠玩笑着一脸不屑:“你电影里讲对白也从来这么夸张?哪儿至于?”

  劳安迪控诉她:“你刚才还说不是朋友来着,太让我伤心了。”

  “你刚才说是朋友,”恶作剧得逞,陈悠笑得甜甜的,“我太开心了。”

  劳安迪这才发现自己从头到尾都被她的演技给骗了:“简直过山车。”

  陈悠笑着催他:“赶紧打电话请正主,别浪费时间,三小时,一秒不多,今天不会再为你破例。”

  劳安迪又搬出粉丝套路:“互粉都不行?”

  陈悠笑着摇头:“营业时间肯定不行——不过你下次可以试试预约周一至四早八点至晚七点任意三小时,我朋友都这样,提前三天电话预约就行。”

  劳安迪略带小心地问:“不用遵守三十天规则了吧?”

  “三十天,”陈悠向他摊出底牌,“其实是我懒。每位粉丝都有餐单档案,尽量不重样。新菜研发需要时间,来太勤,会降低惊喜体验——不是‘饥饿营销’。”

  “这样?”劳安迪笑了,为她的诚恳坦白。

  作为资深“营销狗”,陈悠其实很反感那些煽动消费者非理性消费的各种营销套路,让人冲动地囤积、消耗了太多于自身无益同时又过度损耗自然资源的商品,辨识不清“占有”和“拥有”的区别。在虚幻的欢欣中无限制地买买买,通过购买和占有体验到的“消费升级”快乐越来越短暂,心灵上的空虚越来越难以充实弥补,雪球越滚越大,恶性循环的尽头,除非幡然醒悟,否则便会如坠深渊——所以陈悠在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买东西都首先考虑“实用性”,然后比较产品材质、制造工艺的“环境友好性”,以及设计是否精妙合理——她不喜欢繁琐的哗众取宠,风水上的颜色、造型、数字忌讳也多,能入她法眼的已然很少。偶尔在橱窗、网站上看到可心却无实用的商品,她也不过多看几眼罢了,想着即使自己买下它们,也不会因外物而变得更美、更好,那就不是“合理拥有”而是“恶意占有”。年纪越大,越相信“相由心生”,心眼坏会变丑、没气质会现丑,就连生气、发脾气都会面目狰狞、满脸横肉而丑陋可憎。外物又是一个人的心理画像,所以陈悠在选购任何必需品的时候都越来越谨慎克制,她深信:越简单,越安全。上学的时候,迅速消除差异、隐匿形迹也是一门必修课,特立独行、彰显与众不同的符号、元素,她不需要。

  陈悠家里亲历过政商两界变革的长辈早就教导过她:“那些与人交往只认车、识包、看品牌的暴发户,钱来得快、去得也快,‘富不过三代’是真的,你要躲他们远些,别被连累着。喜欢炫富的都是小时候越缺什么,长大了越看重什么,简而言之,‘穷怕了’,以前经常被人瞧不起,后来好不容易有了点儿钱,生怕被人看出‘自己穷过’,削尖了脑袋往假想中的‘上等人’圈子里钻,不愿意再“接地气儿”,预设层级,自己就先看轻了自己。其实啊,自从大火烧了圆明园,经历过军阀割据、八年抗日、十年内战的人家,哪儿有没受过穷的?藏着掖着,不敢正视,欲盖弥彰。成长在社会主义红旗下,却糊里糊涂到今天都没闹明白‘人,生而平等’这个理儿,一辈子白活。名利场上的很多游戏,假如有人嫌你‘粗鄙卑微、不讲究名牌包装’而‘不带你玩儿’,还有一些说三道四的闲言碎语,也全当耳旁风,听过就算了,别在意他们,这些,到最后,都将成为你的荣幸。”

  真正有根基传承的人家,无一不克制勤勉,财富从未重于精神,否则迟早招来横祸——这也是历史必然。陈悠记得有一次,时常开着老款小型商务轿车的小舅舅冷不丁开了一辆进口名牌越野车出席家宴,停在门口直惹得路人侧目,他下车第一时间就赶紧向众人解释:“我平时开的那辆,昨天停下等红绿灯的时候让人给蹭花了,还跟修理厂呢,怕耽误中午的家庭聚会,下午还有个客户得见,时间太紧,为着方便,就临时把公司的车开出来了——这车也不是原价买的,是我们合作的品牌厂商内部折扣价给的……”即使公司就在他自己名下,此番当着诸位长辈、后辈的“辩解”,依然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低调诚恳至极,语气里只透着为“爱车”遭遇车祸的揪心,以及强调自己依然是个精打细算、会过日子的“节俭”人,丝毫没有显摆国际合作伙伴、开得起进口名车之意——席间比他经历过更多大场面、买得起而选择不买的,大有人在。这样的家庭,最怕被人说出“德不配位”之类的话。一番说辞,堵住了可能出现的非议,也将关注焦点转移至“车不要紧,人没事儿吧?”

  听到师姐向师妹传授“经验之谈”的师父也参与进讨论:“三十年前,我们买这些牌子,看重的是工艺、材质、设计感,现在这些所谓一线,质量带来的边际效益未必真的超越所谓二三线的边际成本,而且已经不懂审美,在审丑的歧路上一去不返了。学|潮牌,捞快钱,走下神坛,在欧美日韩已经吃不开了,被第三世界国家厌弃也不过是迟早的事。”三十年前,她二十岁出头,年薪五十万,有机会到国外去,买大多数国人都不认识的品牌,特意剪掉标签。被人称赞款式、询问价格的时候,还要托辞“我家亲戚从上海或者广州捎过来的吧?好久以前啦,我记不清了……”不为标榜、炫耀,只想暗戳戳地讨好自己。

  师兄搭腔:“名牌的数量与内心空虚度成正比,能晒出一面墙的,歇斯底里流的眼泪、发过的疯,你想象不到。”

  “不是说‘有钱的快乐,你想象不到’?”陈悠经常在网上看到这个说法。

  “快乐什么?谁听到这句话,不是当笑话来笑的?”师兄难得一脸严肃,“下三滥的快乐,当真了,就离死不远了。”就像一些喜欢名车的大男孩、老男孩,真有敢拿汽车当航母开的人,以为豪车安全系数高、一切尽在掌控,无视法律、横冲直闯,哪怕车辆撞毁,只要人还活着,对他们而言也只是“吓了一跳”,完全不觉得自己有问题,“正好换辆新车”。

  “先倒杯水给你,临时增加就餐人数,我得多做些准备。”陈悠随手从玻璃樽里倒了四分之三杯柠檬薄荷水,充当领位,引导劳安迪进入用餐区。

  “我帮你。”劳安迪认为是自己的错误造成了工作量增加,因此想留在工作区。

  陈悠一口回绝:“还是不要了,今天的食材非常北京特色,我怕你越帮越忙。”

  劳安迪觉得自己被轻视了:“你别小看我,好歹也在北京吃过几条街,什么簋街、牛街、王府井大街……”

  “我怕你高估自己——豆汁儿喝过?”陈悠出其不意。

  没有。劳安迪悻悻地回答:“那、行,我不打扰你。”

  增加餐具数量、食材分量作为熟练工种,对陈悠来说本就是工作分内之事,姜助理带着外公入席的时候,一切准备就绪。既然是“作陪”,劳安迪很识趣地开启了多观察、多听讲、细品味、少说话模式。

  “拼配九窨茉莉花茶。”陈悠端上桌的是粉彩万寿无疆茶壶、盖碗茶杯碟套组,剔红漆器托盘,茶叶与芽头按二八比例拼配。这拼配也是有讲究的。建国后,陈悠外祖家有在副食店里当会计的,说起原先的茉莉花茶,最高档的也不用纯芽头,多少都要拼配些大叶,茶汤颜色略深才好,不按绿茶、青茶、白茶追求汤色清浅,但要深若普洱,则又嫌怠慢欺客。

  杯盖半掀,老人就开口称赞:“这是遵从老礼,茉莉花茶就得沏得既香且酽,旁的再天花乱坠,咱老北京人喝不惯。”

  陈悠端上小吃拼盘:“焯红果、豌豆黄、红豆栗子羊肝羹。”三种小吃分作三份,按外公、姜助理、劳安迪的顺序摆至三人面前。与南方餐前先用汤粥“占住胃”、餐后再用点心的习惯不同,北京人更喜欢在餐前先用小吃提升血糖,形成饱腹感。

  小姜吃得顾不上形象管理,嘴里的食物未及下咽,就连忙夸赞:“好看!焯红果的颜色就应该是这种粉红色,就怕煮时间长了变锈红色。豌豆和红豆栗子的味道也特别浓,好吃!我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吃就是这个味道,后来慢慢吃不着了。”

  老人看着自家外孙吃得开心,笑得和蔼:“这是……店里自己做的?”

  “是,”陈悠既回答老人的提问,也向劳安迪作详细说明,“新鲜山楂与适量蜂蜜、冰糖同煮,因煮制时间短,谓之‘焯’,也称‘炒红果’。豌豆黄是泡发干豌豆,栗羊羹是把红豆、栗子、羊肝煮熟碾碎,再加蜂蜜和冰糖,熬至起胶,冷凝成型。”

  老人的品评确实深谙北京味道精髓:“果肉细腻,真材实料。就怕水大、胶多、齁儿甜,木头疙瘩一样。”

  劳安迪听完评价才开始品尝,边吃边点头。

  陈悠端上开胃凉菜:“姜汁翡翠黄瓜。黄瓜切片,撒少许盐,沥去水分。鲜姜去皮,切丝。枸杞点缀,淋少许蜂蜜、白醋即可。”

  小姜尝了一口,竟觉意外可口:“咦?这道菜我经常在日料店吃,他们有的按川菜改良加了麻椒,也有的加十三香,我不习惯。还是纯粹点儿好。”

  老人品评:“碧绿鲜亮,甜酸适度,脆生爽利。”

  劳安迪用筷子夹起一片带着姜丝的黄瓜,细细品尝,去皮的生姜少了老辣、多了鲜甜。

  “芥末墩儿,”陈悠端上第二道凉菜,“白菜心稍腌沥水,沸水三浸三起,趁热撒上芥末粉、白糖,淋少许芥末油、白醋,焖制一晚即可。”

  小姜挟了一整墩儿菜心放进嘴里,立刻眼泪汪汪:“哇,这个芥末……够劲儿。”

  外公尝过之后,点头肯定:“嗯!对味儿!蹿鼻梁、奔脑门儿。菜心儿的火候合适,讲究半生不熟。”

  劳安迪挟了薄薄一片菜叶刚放进嘴里,就慌忙拽了一张纸巾掩住口鼻,打了个无声的喷嚏。陈悠假装没看到,低头掩饰自己的笑。

  “羊尾油炒麻豆腐,”陈悠端上第一道热菜,“羊尾脂肪炼油,灯笼椒炒香,绿豆渣发酵成的麻豆腐,腌制雪里蕻切末,泡发青豆,加少许酱油一起炒熟。”

  “青豆和雪里蕻,”小姜见到久违的正牌搭配,抱怨外面那些欺世盗名的餐馆,“净是黄豆代替,也不知道用雪里蕻,以为鲜味都是酱油和糖调的。”

  “羊尾油,”老人吃着对味儿,点头称赞,“地道,换成素油就差了味儿。”

  劳安迪尝了一筷子尖儿麻豆腐,立马眉头微皱,露出“怀疑人生”的表情:一股形容不出来的酸味,好像是豆制品变质了……

  陈悠这次笑得毫不掩饰,看好戏似的“鼓励”劳安迪:“豆汁儿差不多就这个味道加强版,恭喜你迈出第一步。”

第13章 影帝送惊喜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周末食堂免费无删+番外章节

正文卷

周末食堂免费无删+番外